取消防疫措施,只靠疫苗行不行?

从感染人数的激增可知,疫苗本身无法控制住病毒 | 图源:pexels.com
导 读
英国取消了佩戴口罩等限制措施——尤其是英格兰地区,但光靠疫苗的局限性也开始显现。
撰文|Luke Taylor
英国的新冠疫情常常是其他地区的预演。传染性极强的Alpha变异株最早在英国被发现;更凶险的Delta毒株也是先在英国等地暴发,随即传遍全球。最先在英国出现的一波感染似乎也能预示之后会在西欧出现的类似暴发。
在以...
从感染人数的激增可知,疫苗本身无法控制住病毒 | 图源:pexels.com
导 读
英国取消了佩戴口罩等限制措施——尤其是英格兰地区,但光靠疫苗的局限性也开始显现。
撰文|Luke Taylor
英国的新冠疫情常常是其他地区的预演。传染性极强的Alpha变异株最早在英国被发现;更凶险的Delta毒株也是先在英国等地暴发,随即传遍全球。最先在英国出现的一波感染似乎也能预示之后会在西欧出现的类似暴发。
在以...
导 读
11月10日,中美发布《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这是中美两国第一次在气候大会COP会期发布联合宣言,引发各方关注。
犹如乌云的一线“银边”,《宣言》为艰难前行的气候行动带来“意外之喜”,但乌云是否会很快消散?
访谈 | 冯灏
责编 | 陈晓雪
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进入尾声阶段。回顾第一周的领导人峰会,火药...
招 募 !!《知识分子》科学传播公益工作坊
2021年11月18日,《知识分子》将举办 “气候学家面对面——科学传播公益工作坊”,邀请气候学家与气候科学传播者一道,解读IPCC最新报告、识别气候科学传播过程中容易陷入的误区、分享优秀科学传播作品的经验。
气候大会即将闭幕,科学传播正当其时。具体议程安排和报名方式详见正文。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于1988年,是一个由全世界顶尖气候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机...
导 读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与人类相遇、交流、分离,他们的语言也碰撞、融合、分化。最近,由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和遗传学家合作的一项研究,发现说日语、韩语、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语的人们有着共同的基因学和语言学上的祖先——他们曾于9000年前生活在今天中国东北部的西辽河流域。
撰文 | 王一苇
责编 | 陈晓雪
语言学家将世界上的语言按演化关系分为不同的语系。其中一种分类叫 “泛欧亚语系”,包...
我们正在离一个控制升温不超过1.5℃的世界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
导 读
格拉斯哥气候大会(COP26)上,有关 “1.5℃和2℃” 的争论再度出现并引发强烈关注。《巴黎协定》提出要“努力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本次大会多方呼吁要 “让1.5℃有实现可能“(keep 1.5℃ within reach)。1.5℃由何而来,中国对此有何态度?我们正在离一个控制升温不超过1.5℃的世界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
撰文 | 益科双碳中...
导 读
一种叫做内源性大麻素的化学物质,对人的发育、睡眠周期、能量代谢、学习和记忆等诸多生理过程非常重要,但要在活体中检测它一直很困难。
最近,专注于神经递质探针研究的李毓龙团队,开发出专门针对内源性大麻素的灵敏荧光探针,使得实时追踪这一物质变得容易起来。
撰文 | 李可
责编 | 计永胜
人类大脑由八百亿个神经元组成,后者又通过数万亿个突触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在这个复杂网络中,神经元突触...
光化学和催化化学是化学学科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也已多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而在光催化领域,“本多-藤岛效应” (Honda-Fujishima Effect)利用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被认为是最佳的制氢途径之一,开创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篇章。
近年来,环境污染治理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课题,藤岛昭教授(藤嶋 昭,Fujishima Akira)因对氧化钛光催化和超亲水性的发现和研究成为诺奖预测名单的常客,《知识分子》...
气候变化对中国居民的健康威胁正在不断增加,中长期影响远远大于新冠病毒 | 图源:pexels.com
导 读
在很多人看来,气候变化是一种遥远的、因此也难以想象的威胁。《柳叶刀·公共卫生》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对中国居民的健康威胁正在不断增加,中长期影响远远大于新冠病毒。报告作者认为,我们在气象信息的跨部门共享、不同排放措施的协同协调方面,仍然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撰文 | 蔡闻佳 房小怡 马伟 任超 张少辉...
口服小分子药物的上市,能否终结新冠疫情?| 图源:pexels.com
导 读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将近两年,全球范围内很多人的生活也因为疫情而发生剧变。人们渴望疫苗和特效药物的出现,渴望摆脱新冠疫情。
最近,两款新药的进展引发关注,先是默沙东的一款口服新冠药物在英国获批上市,接着是辉瑞发布的一款新冠口服药物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可降低轻中度新冠患者89%的住院或死亡风险。
多位医药界人士、科学...
“智识前沿学者”、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
导 读
在本期的生命科学·巡山报告中,“智识前沿学者”、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介绍了一项解释传统针灸治疗炎症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解释该研究对于定义穴位、探索针灸调控人体不同系统的医学价值提供了入口。本期还介绍了1型糖尿病干细胞疗法以及口服抗病毒药物莫诺匹拉韦(Molnupiravir)的最新临床进展。
撰文 | 王立铭
1、针灸抗炎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我...
撰文 | 黄宇翔 尤嘉 开水白菜
责编 | 攸淇
1
睡得太久,可能损害大脑认知
通常认为,睡眠时间短对大脑有害,而最近发表在《大脑》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都可能会对大脑认知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者对100名平均年龄为75岁的志愿者进行了时长为4.5年的跟踪研究,其中有12名志愿者呈现出极轻微或轻微认知损伤症状。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 “U型” 关系,睡眠时间在5.5-7.5小时区间内最有利于...
全球细颗粒物污染治理中,农业氮减排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手段 | 图源:pexels.com
导 读
氨会导致空气中细颗粒物的形成,但控制它的排放目前并未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能减少粗放农业生产活动中过量施用的氮肥,可以经济有效地减少氨的产生,帮助削减雾霾。不过,有学者在评论该研究时指出,模型输入的氨排放清单可能不准确,在实际应用本研究结论时,还需...
日本京都大学金久实(Minoru Kanehisa)教授| 图源:kanehisa.jp/
导 读
生物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生物数据的产生、管理和挖掘。这种旷日持久的系统性推动与支撑,与通常意义上星光灿烂的概念和技术进展相比,似乎更容易被人们忽略低估。
生物信息确实在各个方向上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其尴尬之处在于,作为实用工具缺乏深度,而概念和技术突破又非常依赖实验设计和数据质量。就诺奖而言,生...
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上升、气候模式变化以及频发的极端天气,正以小农户难以应对的速度改变着环境 | 图源:pexels.com
尽管非洲大陆的碳排放量仅占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总额的不到 5%,但根据预测,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在2025年至2040年期间温升都将超过2°C。这不仅仅是不平等的——更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现在,大约75%的...
打不打疫苗,对传播新冠的影响有多大?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家庭传播?| 图源:pexels.com
导 读
全球各国一直将提高疫苗接种率作为控制新冠疫情的 “利剑”。已有研究大多证明了新冠疫苗可以大幅降低重症与死亡的风险,而对于轻症与感染的防护作用,随着接种时间延长,加上Delta变异株的冲击则出现了明显下滑。另一方面,除了这些对接种者本人的防护,新冠疫苗对其他人能否起保护作用,如是否可以阻断或者...
一边是化石能源的 “耶路撒冷”,一边是化石能源的 “讨伐大会”,能源的过去和将来,在格拉斯哥这个 “绿色的空地” 交汇 | 图源:pixabay.com
编者按
《巴黎协定》是继《京都议定书》后达成的最重要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议,其国家自主贡献思路让全球所有国家不分强弱、无论贫富,都能公平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其中,巴黎协定6.4计划构建一个全球性的碳市场,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提高全...
编者按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主要影响五岁以下的孩童。病毒通过粪口传播,在肠道繁殖后可侵入神经系统,造成瘫痪,甚至死亡。
上个世纪,脊灰曾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仅1952年,美国疫情就有57,628例病例,其中3145例死亡,21269例轻度至致残性瘫痪。脊灰在50年代的中国也很流行,每年的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二三,流行年的个别地方,如南宁、上海,到了十万分之三十几。
如今,脊灰已十分罕见,可能会...
撰文|王烁 开阳 油麦菜
责编|攸淇
1、人类最灵敏的预警系统其实是嗅觉?
图片来源:pixabay
和很多动物一样,人类也天生有自己的预警系统,可以感知外界威胁,提前做出准备。最新发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发现,人类自带的反应最快预警系统竟然是嗅觉。
他们发现,人类对不愉快或者令人不安的负面气味比处理正面积极的气味更早更快,并会引发...
1930-1931年度的巴伯学者合影 | 图源:密歇根大学Bentley图书馆
编者按
20世纪初,随着清政府新政倡导女学,中国现代女子教育逐步兴起发展,开始出现通过官费和自费渠道的女子留学热。191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正式设立了专门用于资助亚洲女性留学的巴伯奖学金,成为当年中国女性留学美国的重要渠道。
一些获巴伯奖学金资助的中国女留学生们,学成后将国外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带回来,投入到祖国的教...
图源:商周摄于孟德尔博物馆
导 读
10月26日,《科学》杂志及其子刊一口气发表了四篇关于新冠的论文,内容覆盖极广——从德尔塔变种为何感染性高,到新冠的长期免疫力,再到导致年轻人病情加重的基因…… 这些论文让我们从更全面的角度,加深了对新冠的认知。
撰文 | 学术经纬
图1
在第一篇发表于《科学》的论文中,哈佛医学院的陈冰教授课题组对德尔塔变种的感染性进行了深度分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