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内某电视台曾播出一档综艺节目《奇妙的朋友》,因为幼龄黑猩猩穿上衣服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遭到野生动物研究者的质疑。
撰文 | 沈 旸
责编 | 陈晓雪
在最近的一项新研究中,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指出,对于包括普通观众和电影制片人而言,目前我们需要加大教育力度,以提高大家对于在电影产业中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违反伦理的表演这一问题的认识。
Broot C. Aldrich曾受雇于英国灵长动物福利和保护慈善机构Wild Futures,现为慈善机构Neotropical Primate Conservation的受托人,她表达并强调了他对电影中使用灵长类动物做演员这一行为所产生的广泛影响的严重关切。他关注的问题包括业界对这些灵长类动物的保护及动物福利需求的漠视,以及影视作品中将灵长类动物视作宠物的问题。
1月17日,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旗下期刊Anthrozoös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文章分析了1993-2013年英语电影的预告片以了解现代电影业使用灵长类动物作为演员的总体情况。灵长类动物“演员”曾在多部重要的好莱坞影片中出现并饰演主要角色,例如“宿醉第二部”,“华尔街之狼”和“小猪进城”。
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一半以上的案例中,灵长类动物“演员”与人类一同参演影片,并且在大部分这类影片中,这些灵长类动物曾进行大量的具有“人格化”的表演。研究还发现,这些灵长类动物经常表演“微笑”这一表情,但其实“微笑”在大多数灵长类物种中的含义和人类是惊人的不同的,它表达的是恐惧或屈服。
除此之外,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使用灵长类动物作为电影的角色还可能会歪曲大众对动物保育需求的理解。美国芝加哥林肯公园动物园的灵长类动物学家Steve Ross和他的同事的研究发现,有35%的受访者错误地认为,因为经常能在电影电视作品中看到黑猩猩,所以他们以为黑猩猩这一物种的生存没有受到威胁。因此,继续使用灵长类动物“演员”极有可能会加剧这种误解。尽管有灵长类动物“演员”出演的电影数量相对较少,但电影业的广泛影响可能使数百万观众对灵长类动物的需求和行为的理解产生进一步的误解。
尽管人们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福利需求的理解日益增加,但灵长类动物仍然继续出演电影。猩猩是唯一使用量下降的灵长类物种,Aldrich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在美国“濒危物种法案”(US Endangered Species Act)颁布出台后,好莱坞电影业者更难以购买到猩猩导致的。
该研究的作者Aldrich评论说:“很多时候,善良而又热爱动物的人其实并不能意识到野生灵长类动物被圈养的痛苦。尤其是当人们经常能看到“微笑”的黑猩猩或卷尾猴在影视中出现,而它们又好像很乐意穿着海盗装或刷牙表演,观众们忽视这些动物实际遭受的痛苦就不足为奇了。只要影视作品中继续让猴子、猩猩及其它灵长类动物做出这一类行为,人们对于灵长类动物实际的处境和心理的误解就可能会继续存在。”
参考文献:
Brooke Catherine Aldrich (2018) The Useof Primate “Actors” in Feature Films 1990–2013, Anthrozoös, 31:1, 5-21, DOI:10.1080/08927936.2018.1406197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