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王宁欣
责编 | 吴舫
你有没有试过,当你和伴侣或好友说起最近的心情,他一边附和着你,一边却拿起了手机?或者,是不是在日常交谈里,你才是经常拿起手机的那个人?
 
两个人或一群人相聚,本应享受面对面交流的时光,却总有人低头看手机,即使我们很想专注地聊天,却还是会有意无意地拿起手机看。其实,人们不总是有目的地使用手机(例如打电话、发信息),而是无目的地拿起来“玩”,查查短信、邮件和社交媒体 (Humphreys,2005)。一项研究通过观察两个或多个人在咖啡厅的互动发现,研究对象平均3到5分钟就看一次手机,就算手机并没有响或震动;很多人在聊天的时候把手机握在手中或放在跟前的桌子上 (Misra & Genevie, 2013)。
 
大部分人可能认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用手机是不礼貌的,会降低沟通质量,但也有人不介意,觉得无所谓。那么,移动通讯设备到底对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有何影响?
移动设备是否负面影响交流质量?
 
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 Shalini Misra 等学者在咖啡厅做了一个田野观察 (Misra, Cheng, Genevie, & Yuan, 2014),他们在咖啡厅物色成对进入的顾客,并跟他们解释研究的过程、目的。顾客同意参与研究之后,面对面坐下就指定的话题进行交流,并在10分钟之后填写问卷。研究者在远处观察参与者的互动,并记录他们在聊天过程中是否有移动通讯设备的出现。
 
在100对参与者中,71对参与者在10分钟的交流期间没有人拿出任何通讯设备,剩下的29对在聊天时有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的出现,但都只是放在视线可及的桌上或拿在手中,并没有参与者积极使用设备。分析问卷数据发现,“无设备”的参与者比“有设备”的参与者对交流感到更满意,认为对方在聊天的时候更有同理心 (emphatic concern)。值得一提的是,与不太熟悉对方的参与者相比,关系较为亲密的参与者在“有设备”的情况下认为伴侣表现出了更低的同理心。可见,移动设备会负面影响面对面人际交流的满意度,并且这种负面效应可能在亲密关系中更为显著。
 
仅仅是“出现了”移动设备就影响了对话质量?
 
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移动设备对人际交流质量的负面效应。来自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大学的学者 Andrew Przbylski 和 Netta Weinstein 让成对的陌生人在摆设了沙发的实验室里面聊天,并把他们随机分配到“有手机”组或“无手机”组。“有手机”组的参与者在对话的时候,沙发后方桌子上的一本书上面被放置了一个手机。这个手机并不是参与者自己的,手机放置的位置也不在参与者直接的视线范围之内。“无手机”组的实验设置与“有手机”组完全一致,但是在相同的桌子上只放了一本书而没有手机。每对实验参与者聊天的题目都是“过去一个月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十分钟后,参与者就聊天的感受独立填写问卷。对比“有手机”组和”无手机“组发现,被分配到”有手机“组的参与者汇报的关系质量 (relationship quality) 和与聊天伴侣的亲密度 (partner closeness) 显著低于“无手机”组的参与者。
 
Przbylski 和 Weinstein 用同样的设计又做了一次实验,但加入了对聊天话题的控制。一部分人聊的是日常随意的话题,另外一部分人聊的是比较深入的话题(例如“去年发生的对你最有意义的事情”)。分析数据发现,聊日常随意话题的参与者中,“有手机”和“无手机”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但如果聊天的话题比较深入或有意义,“有手机”组的参与者汇报的关系质量 (relationship quality) 和对聊天伴侣的信任度 (trust) 显著低于“无手机”组的参与者。
 
这组实验指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算对话双方并没有直接使用手机,在环境中出现的不是自己或对方的手机,也可能影响交流质量和对聊天对象的评价,尤其当聊天的内容比较深入和有意义的时候。
 
在面对面聊天的时候对方不断低头“刷手机”会让人恼火固然不难理解,但如何理解上述研究中,手机仅仅出现在环境中,或只是被拿在手中,却也能影响对话的质量甚至是对伴侣的感受?
 
手机的符号意义与注意力竞争
 
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
 
首先,智能手机这样的移动通讯设备不仅仅是通讯的工具,它们带有“符号意义”,代表着庞大的社交网络和无限的可获取的信息。当这样的设备出现在面对面人际交流的环境中,无论这个设备是属于自己的,对方的,还是其他无关的人的,说话的人都可能会有被分散注意力;例如,就算当下没有拿起手机看,也有可能在看到有手机出现的时候联想到自己有没有收到信息,或没有人点赞自己的状态。当注意力被分散的时候,人有可能会地减少跟聊天伴侣的眼神交流或无意中忽略了对方微妙的感情表达,例如表情和语气。这些变化很可能都是在对话双方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其次,如果视线范围内的手机是属于聊天伴侣而非自己的,人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因为移动设备代表了对方与其社交网络交流的可能性,而此时此刻的交流是在跟社交网络的其他人“竞争”获取对方的注意力。因此,关系亲密的人可能会更加受到对方手机出现的影响,因为他们更加期待伴侣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面对面的交流。
 
智能通讯设备方便了生活,让我们随时随地跟人保持线上联络,导致很多人忘了带手机像丢了魂一样。讽刺的是,手机却可能降低面对面交流和陪伴的质量。所以,想要有高质量的人际交流,或许应该暂时把手机藏起来。
 
移动设备在社交场景的常态化与负面效应的消解
 
不过,最近刚刚发表的一项研究复制了 Przbylski 和 Weinstein 的实验,却发现”有手机“和”无手机“组之间的关系质量或伴侣同理心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 (Crowley, Allred, Follon, & Volkmer, 2018)。这些研究者认为,随着大家对各种移动通讯设备越来越依赖,大部分人做不到跟人聊天时把手机放一边或收起来,所以也难以要求或期待对方完全不碰手机。有可能的是,整个社会对线下人际交流的时候使用手机的规范正在慢慢改变,将来大家甚至不再认为面对面聊天的时候做“低头族”是影响陪伴质量或亲密度的行为。一起刷手机或许已经变成了一种新型社交方式。
 
那么,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应该怎么减少移动设备对面对面交流质量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者指出,其实最关键的并不是追随普遍的社会规范,而是建立属于伴侣双方自己的移动设备使用规范。
 
来自美国堪萨斯大学的 Jeffery Hall 等学者发现,在情侣或者好友关系中,当人们认为自己和对方在对“两人私底下说话时如何使用移动通讯设备”这个问题持有相似的态度时,他们的关系质量更高(Hall, Baym, & Miltner, 2014)。也就是说,如果两人都认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拿出手机使用并没有不妥,他们的沟通和关系质量可能并不会受到移动设备出现的影响。但如果双方的态度有出入,其中一方没有遵循另外一方的规范或期待,手机在面对面对话时候的出现很可能会降低好感度,甚至影响关系的质量。
 
因此,如果手机等移动设备造成了亲密关系中的不愉快,我们应该及时了解对方的态度和表达自己的期待,通过沟通来建立我们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关于面对面交流时是否能够使用,以及如何使用移动通讯设备的规范。 
 
参考文献:
Crowley, J. P., Allred, R, J., Follon, J., & Volkmer, C. (2018) Replication of the mere presence hypothesis: The effects of cell phones on face-to-face conversations, Communication Studies, 69, 283-293.
 
Hall, J. A., Baym, N. K., & Miltner, K. M. (2014). Put down that phone and talk to me: Understanding the roles of mobile phone norm adherence and similarity in relationships. Mobile Media & Communication, 2, 134-153.
 
Humphreys, L. (2005). Cellphones in public: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 wireless era.
New Media & Society, 7, 810-833.
 
Misra, S., Cheng, L., Genevie, J., & Yuan, M. (2016). The iPhone effect: The quality of in-person social interac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mobile device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48, 275–298.
 
Misra, S., & Genevie, J. (2013, May). The experience of place: How digital technologies are restructuring public plac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 Providence, RI.
 
Przybylski, A. K., & Weinstein, N. (2013). Can you connect with me now? How the presenc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fluences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quality.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0, 237–246.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863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