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点 滴
一直想记下多年来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
以此回忆故事中的朋友和过去的岁月。
撰文 | 夏志宏
● ● ●
刚到美国,令人困扰的一件事是向美国人介绍我自己。我的姓汉语拼音Xia,美国人读不出来,往往是嘴形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以后,冒出”ke-zi-a”的声音。我的名”Zhihong”,洋人们更是不知所措,往往只能偷工减料地发成”Zihong”,或干脆省略。
名字的最大功能是和人交流,而非炫耀父母的文采。取名通俗易读、易记,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带有特定的含义,则对小孩一生有正面影响。反之,如果名字需要用字典才能读出,将来小孩很有可能因此而失去一些机会,被爹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铁道部长万里、农业部长沙风、等等,我总怀疑他们的位置和所取名字有关。
在美国读书期间很快就发现,很多场合有人想和我打招呼或交流,但因为想不起来我的名字,或者发不出我的名字,只能作罢。这时我就想给自己取个英文名。这丝毫没有任何崇洋媚外的意思。和很多南方人一样,我取英文名有一个难点,那就是”l”和“n”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所以名字中不能有这些音。想了很多通俗的名字,总觉得不像我自己。最后还是决定用“Jeff”。但问题是,我觉得不好意思某天突然宣布我启用英文名字,一直想找个比较合适的时机。
1987年初,我在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结婚了。太太那年夏天在南京大学天文系拿到硕士学位,被我忽悠来美国,准备在美国申请读博。我导师Saari说,你们现在两个人生活,收入太少。这样吧,年底你去辛辛那提大学那儿做博后,刚好我朋友Ken Meyer那儿有一笔博后经费,他一直对你的工作很感兴趣。我说,但我还没有博士学位啊。Saari开玩笑说,那就作为“博前(Pre-Doctor)”吧(博后叫Post-Doctor)。结果我87年底去了辛辛那提,注册成访问学生,有了独立办公室,做博前,领博后薪水。
辛辛那提是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一大城市,其城市名来源也很有意思。美国独立战争以后,一批立功的将士们弃甲归田,在俄亥俄河边上常驻下来,开始了农耕生活。辛辛那提(Cincinnati)城市名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罗马统治者 Lucius Quinctius Cincinnatus。罗马共和国危难之际,已经退位在家务农的Cincinnatus放下犁耙,拿起武器,领导国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Cincinnatus得到人民的爱戴,被赋予共和国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但Cincinnatus不恋权,卫国战争胜利后毅然把权力归还元老院,化剑为犁,回到自己小小的农场。
两千多年来,Cincinnatus被认为是道德楷模(Civic Virtue)。美国国父华盛顿以辛辛那提为榜样,1783年当选新成立的由独立战争军官组成的辛辛那提协会首任会长。华盛顿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主动回家务农。后来华盛顿因为在农场种地遭遇雨淋后,生病去世。
我去了辛辛那提后,向所有人介绍自己叫Jeff。用了英文名后,果然和人打交道方便了很多。开始时自己觉得有点别扭。Ken Meyer的儿子用小卡车来帮我搬东西的时候,直说我长得不像Jeff。慢慢地我习惯了自己是Jeff,大家也就习惯了。
我在辛辛那提的半年时间比较自由,不需要像往常一样做助教,每周开讨论班,给几个教授讲述我的研究结果,同时写我的博士论文。一次Ken Meyer给我导师Saari电话,很激动地讲述了Jeff的讨论班,以及Jeff的一些有趣结果,表达了要留下Jeff,直接给准长聘(Tenure-Track)助理教授的愿望。
Saari并不知道他的学生起了个新的名字Jeff,听得一头雾水。最后忍无可忍,问了一句:”Who the heck is Jeff(到底谁是Jeff)?”
取了英文名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学生们可以直接叫我Jeff,我的中国学生也不用叫我夏老师或夏教授。
在国内的一大困惑是如何称呼人,而且我总是做不好。人们习惯性的称呼,比如“某总”“某x长”等觉得很媚俗,其它一些称呼——比如“某常委”——更是莫名其妙。很害怕因为把人叫老而尴尬,或没把人叫成什么“官”而引起不快。传统的“先生”“女士”或直呼其名早已被虚荣取代。
——2018.9. 深圳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