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王瑶(北京语言大学讲师) 责编 | 陈墨
“我们生活在一个嘉年华的时代,无比光鲜,无比喧嚣,大家没有办法停下来,去思考背后的人和故事,……,另外,嘉年华还有美好年华的意思,这些孩子原本都有美好年华。”
—— 文晏 导演
01
正如19世纪英国学者列文斯坦所说:“人口的迁移流动意味着生存和进步,而静止则意味着停滞和萧条”。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人口开始按市场经济的规律由农村向城市流动,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的人口迁移,被认为是人类史上最大的“移民”活动 [1]。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不仅增加了自身收入,提升了生存质量,同时城市中的农村务工人员作为劳动生产的生力军,也加速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农村家庭成员特别是青、中年父母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参与到离乡外出务工的活动中,使得其子女被迫“留守”原籍,从而产生“留守儿童”这一具备中国特色的特殊性群体。
据统计,在中国农村,有15%的家庭至少有一位成员由农村迁移至城市务工,伴随这些家庭结构的改变,大量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受到直接影响。全国妇联2013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测算,父母一方或双方均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人数已达6100多万。其中不满14 周岁者约占七成,而从监护情况看,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隔代照料 [2]。与祖辈相依为命的留守儿童,既没有办法接受系统的性教育,又长期缺乏来自家庭的完善监护,作为弱势群体很容易成为性侵害儿童罪犯眼里最好欺负的对象。
近几年,农村留守儿童相关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但对留守儿童性教育,特别是青春期性意识和性心理发展特点和状况的研究还是不多。现有的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一些调研表明,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意识发展迅速与性心理稳定性发展较差的情况同时并存,这导致留守儿童在与异性交往中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和障碍 [3];同时伴随监护力量薄弱,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青春期性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 [4,5,6,7]。
近年来,留守儿童被“性侵”事件屡屡见诸报端。2013年,河南56岁乡村男教师性侵16名小学留守女生案;2016年,互联网传播偏远乡村留守儿童淫秽视频案;2013年12岁湖南女童生子案等等让人触目惊心。然而,这还只是被关注到的一小部分,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其隐案比例是1:7,这意味着,未被揭露或公开的儿童性侵案件数量是我们目前已知数量的7倍之多 [8]。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农村留守儿童多因父母的常年缺位,祖辈监护人的性教育意识缺乏和道德观念陈旧,而无法获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完善监护,使得农村地区的孩子在遭受侵害后更容易受到封建观念驱使下的舆论导向的影响而选择“沉默”和“息声”。
“遗憾的是,在这种基础教育中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它完全回避了性的启蒙。这是一个应当引起教育家和改革者充分注意的大问题”。
—— 弗洛伊德
02
有研究表明,儿童遭受性侵害的可能性与其对于性侵害的防范意识强弱程度密切相关,提高儿童的防范意识能够有效减少性侵害的发生。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通过性教育,帮助其建立对于性的正确认识,增强其对性侵害的防范意识是应对自身弱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国外的一些国家已经发展出了较为完善的性教育体系。作为最早开展性教育的国家,瑞典于1953年开始强制性的学校性教育,在1956年已经将性教育规定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1967年美国“全国学校委员联合会”和“美国学校管理者联合会”通过推行中小学性教育的决议。此后,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荷兰等国家也陆续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性教育的课程 [9]。
然而,到目前我国的儿童性教育工作始终不够完善。学校教育依然普遍有片面追求升学率,压缩性教育课时,回避“性”话题的倾向。有数据统计显示,超过八成中国家庭明确表示“从不”或“几乎不”专门地与孩子交谈性安全方面的有关问题;有近四成家庭表示从来不对孩子进行性安全方面的教育。也有许多家庭的家长自身性知识十分匮乏,甚至搞不清楚到底什么算是性侵害以及什么是“儿童性游戏” [10]。可以想见,其中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而呈现诸多弊端。
“隔代监护”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状态的重要特征,而农村地区祖辈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较多“文盲”、“法盲”的状况使他们对于儿童性安全知识严重缺乏,更无法提供适当的性教育。此外,在老人和孩子留守的农村地区,老人受到体力和精力的制约有时连自己安危都无法保证,更无法保护孩子,很多老人对留守儿童的看管仅限于对其穿衣、吃饭的关注,而对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的照顾和维护严重缺乏,更谈不到对孩子性安全的监管和看护。
性教育意识的缺乏和不完善也体现在学校性安全监管缺位上。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学校教育起着更为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其中教师担负重任,更是留守儿童的引路人。而当前,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性侵案的施害者却是所谓的“师长”,这和教师选拔、师德规范的不足有关。适龄儿童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学校生活,大量案例显示,性侵者的施害行为具有长期性,如果没有外界干预,不会终止,而父母不在身边就更是如此,如果学校监管不力,将给留守儿童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伤害。
性教育意识的缺乏和不完善还来自社会保护体系的薄弱,特别是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社会保护体系的简陋形成强烈反差,使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保护许多时候流于形式,进而使幼小的他们独自面临诸多困惑和风险,从而受到无形或有形的实质性、永久的伤害,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当来自正确途径的性教育出现缺失,留守儿童更多地依靠网络、媒体等获取性知识,而其中非官方的信息鱼龙混杂,会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使留守儿童很有可能在接触到较为正式的性教育前,就己经被性侵害或者有了所谓的性经验。从而滋生出的诸多邪恶,令儿童处于性侵害的危险边缘。
“性教育是关乎儿童一生健康和幸福的教育,儿童从探索自己身体开始,探索这个世界;从接受自己身体开始,接受这个世界;从热爱自己身体开始,热爱这个世界。”
—— 刘文利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03
让性教育在留守儿童群体中付诸实践,在尊重儿童性主体权利的基础上,推进性教育的完善是当前家长、学校、社会必须共同面对和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11]。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充分给予关爱;学校要积极落实性教育监管、心理疏导等措施,社会要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让我们所有的关注汇聚成温暖的光,凝结成爱的网,守护留守不再成为这个时代的“制度性孤儿”,让所有的孩子共浴阳光。
参考资料:
[1] Zhang, W. W. (2004). Transforming China: Economic reformand its political implications. New York: St. Martin’sPress.
[2] 杨东平.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 于杰,阳德华.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及教育策略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2):130-133.
[4] 王进鑫.青春期留守儿童性安全问题研究 [J]. 当代青年研究,2009(3):17-22.
[5] 王海棠.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 青年探索,2007(3):34-36.
[6] 蒋平,阳德华.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性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J]. 中国青年研究,2008(3),92-95.
[7] 张雅萍,高莹.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商品与质量,2011(5):242.
[8] 新华网. 儿童性侵现状调查:三年被曝光968起案件[N]. 新华网 2016.06.06.
[9]郑友富,俞国良.国外儿童性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 教育科学研究,2002(7):50-53.
[10] 佟丽华.全面保护性侵害案件未成年被害人[N].光明日报2013.10.31.
[11] 赵梦晗.从电影《嘉年华》探究儿童性侵问题[J]. 戏剧之家,2018(10):72-74.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