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1919年,马克思·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为青年学生们作了题为《以学术为业》的著名演讲。他指出以学术为业所需要面临的双重困境,外部的困境表现为教职带给学者的巨大压力,内部的困境则主要表现为学术和其意义的不确定性。
百年后的今天,青年科学家们又面对着怎样的问题?《赛先生》特开设“青科频道”,关注当代青年科学家的故事。
撰文 | 赛先生
“一个决心献身科研的青年,他的处境如何?”
首期分享的主题,是青年科学家的生活状态。
其中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家俗称的“土鳖博士”,在国内Top2高校拿到博士学位后,他留在北京,成为了中科院某所的助理研究员,今年已经35岁。
还要做多久的助理研究员,他不知道。他只知道,每天早出晚归,在实验室忙。妻子怀孕,他没什么时间陪伴妻子,即使请假也常常被老板电话叫走。
“现在只剩下眼前的苟且。”他一脸苦笑。
点击下图,了解《赛先生》青科频道更多内容。
在你心中,理想的实验室什么样?
实验室之于科学家,就如同古代侠客珍藏的宝剑一般:宝剑出鞘,谁与争锋;实验室不仅仅是做实验的地方。这里是战场,上演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斗的双方是人类与未知;这里是奇幻乐园,揭示着一个又一个从来没有发现的大自然的奥秘;这里是距离人类未来最近的地方。
这里有一群坚毅的人,在黑暗中寻找真理的光亮。每个科学家都是斗士,在实验室的小天地,有大作为。
在你心目中,理想的实验室是什么样的?该如何打造这样的实验室?
当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Kay Tye在还是博士后的时候,就写下了她的“实验室哲学”。当时她刚刚收到一份工作邀请,不自觉地畅想着自己的实验室,终于在一个晚上,将多年来一直思考的实验室哲学写了下来。
……
Tye到底分享了哪些内容?了解《赛先生》青科频道更多内容。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