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冯水寒 责编 | 叶水送
生物钟与我们的健康密不可分,它影响着广泛的分子过程,包括激素水平、核心体温以及清醒-睡眠模式。2017年,三位学者因在生物钟机制方面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引发了这一领域新的研究热潮。那么,生物钟是否会影响患病风险,它的作用机制又是怎样?
 
 
1月29日,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医学院的Michael N. Weedon及其合作者,通过基因组大数据发现了一批新的影响习惯早起的基因组区域,这使得影响早起的基因组区域从原先的24个增加到了351个。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本研究给出了大量可进一步开展详细研究的基因,帮助我们确定不同的人如何拥有不同的生物钟”,研究负责人Weedon教授表示。
 
基因大数据从何而来?研究者分析了英国基因银行(UK Biobank)以及23andMe近70万人全基因组数据和昼夜节律数据,主要包括所有参与者被询问是夜猫子、是早起者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英国基因银行的85760个人还有活动监测器记录的睡眠时间。
 
经分析这些数据,研究者确认了327个全新的影响早起的基因组区域,且携带这些“早起位点”最多(前5%)的受试者,要比携带最少(后5%)的受试者,平均睡眠时间提前25分钟,但他们的睡眠质量和持续时长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习惯早起的人具有更好的精神健康状况。早起降低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风险。但它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或肥胖等疾病等疾病风险未存在关联,这也否定了此前的许多猜测。
 
 
至于这351个基因组区域如何参与身体的节律调控?研究者发现,这些区域富含参与昼夜节律调节、cAMP信号通路、谷氨酸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在视网膜、后脑、下丘脑和垂体中表达。其中,眼睛视网膜在帮助身体保持时间上起到关键作用,可帮助解释大脑如何检测外界的光,“重置”生物钟,与24小时的一天周期对应。事实上,身体原本的生物钟周期略长于24小时。
 
“研究中的大样本意味着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即夜猫子患精神分裂症和较差精神健康状况的可能性较高,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充分验证这一点。” Weedon说。
 
23andMe公司首席科学家Dave Hinds博士则表示:“公司会利用这些信息告知客户,他们倾向于早起者还是夜猫子。这项工作将有助于更好地估计遗传在其中的作用,帮助大众了解睡眠行为如何与其他健康状况联系。” 
 
参考文章
Jones S E, Lane J M, Wood A R, et al.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es of chronotype in 697,828 individuals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circadian rhythms in humans and links to disease. Nature Communications.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863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