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邓兴旺(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1. 社会担当和农业情怀是北大的传统
 
自2014年7月1日我辞去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职回到母校北大工作,至今已五年有余。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近期我参访了一趟北京大学校史馆。陈列柜里一件件旧物,一张张照片,都展现了北京大学历经的风风雨雨和不平凡岁月。1898年,北京大学创办,最初名为京师大学堂。1905年开办农科大学,到1910年已开办有经科、文科、农科、工科、商科、法政科及格致科等共七科大学。至此,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自创办以来,北京大学一直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20世纪初,在外敌虎视眈眈及战火纷飞的年代,师生们走上街头为民族复兴呼号,为国家图存呐喊。1937年外族入侵战况最残酷之时,师生们举校南下西南昆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北大师生们也依旧坚持办学,并向前线输送大量人才。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北京大学在农学院原址重建了农学院。至1948年,北京大学共有包括农学院在内的7个学术单元,农学院拥有10个系,在7个学术单元中规模最大(附图1)。1949年9月,北京大学农学院从北大分离出去。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附图2)。
 
 
2. 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全新前沿交叉学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9年,中国农村人口占比约80%,而2018年末,城镇人口已近60%。1952年至2018年,中国大陆GDP由679.1亿元升至90.03万亿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在工业、制造业、信息产业及新兴产业方面发展迅速。2018年末,中国大陆高速铁路建成3万多公里,公路485万公里,包括14.3万公里长的高速公路,高铁及公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工业现代化成效显著,已经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门类,大多领先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电商平台、移动支付等早已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发端于农村,开启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调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很快使得中国社会消除了吃不饱的现象。但近年来,以增产为主要导向的农业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中国居民的多元化农产品消费需求。在各农产品组成中,一些产品产量过剩,而另一些产品产量又严重不足而必须大量进口。同时中国农产品品质普遍较低,优质产品比例偏低。中国农民平均收入较低,但由于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成本又普遍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农业产业发展仍然是美国一家独大,全球规模前20的大农业生物技术公司中,美国拥有10家。再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看,美国处于第一梯队,而中国大陆在整体技术水平上还属于第三梯队。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 “四化同步” 新战略中,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只有突破农村农业发展滞后这一瓶颈,才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民主富强和伟大复兴。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呢?目前,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经验提供了两个发展模式:第一种是规模化农业,出现在地多人少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主要着眼于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以大面积耕地、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在尽可能少的劳动力基础上获得高效益;第二种是集约化农业,应用在地少人多的国家如以色列、日本等,主要着眼于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以密集、深化的劳动投入和资金技术投入在小面积耕地上获得高效益。
 
这些不同发达国家的模式,都值得中国不同农业区域依据自身特点分别借鉴。同时必须看到,农业的现代化不仅包括了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还涉及了经济、法律、管理、与人文等多方面内容,这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使命。结合中国农业规模巨大、基础薄弱、发展不均这一基本国情,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农业现代化的前景已经远远不同于人们传统上对农业的认知了。在各项产业都已进入大数据、大平台、大发展的新时代,“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已经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现代农业涉及各行各业,例如机械化及自动化耕作、遥感测绘监控、土壤管控、气候应对、农产品线下及电商推广、市场需求、金融与管理政策、等等。可以说,现代农业学科是一门集所有前沿技术为我用的深度交叉的全新前沿学科,远不同于上世纪5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传统农业学科。要推进农业现代化,亟需培养一批具有开阔视野,学科知识广泛又深厚的现代化专业型人才。
 
3. 北京大学率先成立新型现代农学院和现代农业研究院
 
2014年10月,北京大学经过严肃认真规划和充分论证,决定成立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筹),并于2017年12月13日去筹,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附图3)。这是北京大学新时代的担当和初心再现,也体现了北京大学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征程中敢为人先。现代农学院的创办立足于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将国家重大需求与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相结合,开展高起点、高标准、国际一流的前沿现代农业研究和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文、理优势学科群林立,是国家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也将为中国培养现代农业高级复合型人才,以帮助引领中国现代农业科学和产业发展。
 
中国未来农业将与信息学科深度融合,构建农业信息处理、农业物联网以及AI农业的信息化体系;未来农业与经济管理学科相融合,引领新时代农民利用先进的市场规律和管理方略来从事农业生产;未来农业与人文社科相融合,推进乡村休闲建设及相关旅游产业发展,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充分挖掘农业观光休闲、弘扬传统文化及生态涵养等功能相结合的发展潜力。未来农业的关注点将不仅仅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是人与技术的关系,是人与人(农民与消费者)的关系,更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基于这样的考虑,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重点发展前沿、多学科交叉的农业研究,旨在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同时本着不片面追求规模,有所为有所不为,优中求精的原则,现代农学院在起步阶段设置了四个学科方向:作物遗传与发育学、农业生物技术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学、食品安全与营养学。起步阶段优先发展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致力于培养一流的懂管理的科学研究人才和懂科学技术的管理人才,为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完善的基础理论成果,并产出掌握前沿核心技术的人才队伍,推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目前现代农学院已经为北京大学贡献了一个国家一级学科,目标是全国第一。
 
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现代农学院的目标与使命,2017年8月18日,北京大学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选址山东省潍坊市(附图4)。
 
山东是农业大省,综合性农业总产值长期居于全国首位,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而作为山东半岛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潍坊市,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农业产业方面又是山东第一市。所以农业方面常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说法。“基础理论在北大,产学研转化在潍坊”是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创办主旨,它将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相结合,打造应用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及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解决农业发展与生产中实际问题。
 
现代农业研究院将与北大现代农学院及相关院系的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携手合作,通过与以色列等农业发达国家的深入交流,借鉴国际前沿科研技术手段,研究开发出一批高效现代化农业产品及相关产业体系,使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同时反哺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及现代农业学科自身发展。
 
 
4.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推动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且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参与和共同努力。过去几年,我和几位北大同事共同在北京大学开设了与现代农业相关的普及性课程,以 “讲故事” 的方式讲授前沿科学与技术知识,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及青年才俊对农业感兴趣并在未来有可能参与进来。
 
从2015年起与许智宏教授及李磊研究员开设了《舌尖上的植物学》,与钟上威研究员开设了《植物与环境》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校内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以《舌尖上的植物学》为例,近两年选课学生每次超过350人,来自北大所有不同学科本科生及少量研究生。后期将依托现代农学院逐步增加类似的课程设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普及性的基础课程,能够让中国最优秀的学子们获得关于植物学、现代农业的一些基本认知,以便他们走上社会成为中流砥柱之时,能够在各个行业内理解并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我也深感有必要将趣味科普的传播方式分享到北大校墙之外的整个社会。我和同事们因此正在编辑出版一套现代农业与植物科学系列的科普丛书,并且参与制作了一批植物学领域的科普教育音像资料(《舌尖上的植物学》超星尔雅通识课,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03386607.html),以期扩大影响,让全社会的青年学子们都有机会学习到现代农业的前沿科学与技术知识,激发他们对现代农业及植物生物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相关前沿知识和基本原理,最终积极投身到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之中。
 
5. 坚守初心
 
经过五年的发展,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已经初步成型,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要实现初心仍需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和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师生加倍努力工作,攻坚克难,勇攀农业科学高峰。要实现初心更需要北大全体师生的支持,北大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先进技术平台以及创新型人才资源是办好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和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精神和物质源泉。
 
五年只是一小步,也许二十年、三十年才会让中国农业现代化真正上升一个大的台阶。因此这个事业需要无数的青年人投入其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当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前沿,乃至引领国际农业发展,为中华民族全面现代化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时,我们才能无愧地说实现了我们的初心。
 
(2019年12月27日完稿于燕园,北大张禾同学协助整理。)
 
作者简介:
 
邓兴旺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先后于1982年和1985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1992年开始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2014年离开时为耶鲁大学植物生物学冠名终身教授。在国内先后积极参与创办了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植物分子遗传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体中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以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现任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863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