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事件的登场顺序很重要,我们的大脑可能过分看重结尾。图源:Pixabay
撰 文丨王心玥
责 编丨戴 威
“股票大跌,又要上天台了吗?” 关注股市的朋友们或许了解这样一种心态:追涨杀跌,即哪个涨了买哪个,哪个跌了卖哪个。
不过,根据短期收益的增长而积极买入、下跌而悲观抛售,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因为我们忽视了长线。
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做出这样的选择呢?最近,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揭示了这类决策的机制。
10月19日,在《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的一份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显示 [1],人们更趋向于看中近期增长而无视整体收益。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人员观察了被试者做决策时的大脑。
美好结局惹人爱
基于短期负面但整体正面的经验,到底是继续还是止损呢?两位研究人员招募了27名被试,设计了一场虚拟金币交易游戏。
首先,为了使被试建立起虚拟金币和价值的关联,每位被试会拿到5英镑参加一场虚拟金币 “拍卖”。他们会先看到一枚作为锚定参照物的金币(价值1英镑),随后屏幕上会依次出现大约30枚尺寸、价值不同的金币,被试有5秒时间决定出价。如果被试出价高于电脑,则成功 “拍下” 这枚金币,反之则进入下一枚金币拍卖,直到5英镑用完为止。
被试随后进入正式测试,被他们 “拍下” 的金币也随之进入这一轮实验。他们将面对左右两个模块(如图1),两侧轮流出现一枚大小和价值不同的金币,一方的金币价值不断增长,另一方逐渐下跌。
展示结束后,被试需要选择他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一侧。不过,下跌的一方有可能出现的金币总数多于增长的一方,这意味着总价值更高。实验人员记录了被试的大脑活动(通过功能性磁振造影得到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和决策行为。
图1 实验中,屏幕左右两侧轮流显示不同大小及价值的金币。图源:[1]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整体倾向于选择金币价值不断增值的一侧,即使金币总价值较低。这与所谓追涨杀跌的 “银行家谬误” 相符合。也就是说,金币价值的变化方式、而非金币价值总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决策,而人们更愿意避免不断下跌的趋势。
换句说法,如果一次出行中天气由雨转晴,“短视者”有比较大的可能对这趟出行给出正面评价,而如果天气由晴转雨,他们则有可能觉得这趟旅行糟糕透顶。而对于理智的决策者来说,这趟出行整体的天气情况单纯由晴天所占的比例决定,而不是天气变化的顺序。
看整体还是看结局 不同脑区有自己的想法
此外,大脑对于整体收益和短期收益的评估不仅不在同一脑区,不同类型的决策者的脑区活动也有很大区别。
不同脑区对价值评估的侧重不一。根据观察,两侧杏仁核的活动于人们对整体价值的判断相关,而前脑岛在做出不理智决定的 “短视者” 群体中更加活跃。杏仁核通常扮演着情绪和决策相关的核心处理区,在这一研究中,它的活动与决策者调控决策行为、以取得未来更大收益关系紧密。相比之下,前脑岛中的神经元含有大量多巴胺受体,它的活动与内体感受、风险规避、厌恶感情绪等有密切关系。
研究发现,最好的决策者杏仁核最活跃,这意味他们有能力忽略负面结尾的刺激,很好地评估事件整体。
研究人员猜测,人群趋于短期利好的行为也是一种进化的产物。我们常常会根据直觉选择短期内有利可图、而不是面临风险和损失的事物。在大环境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这也的确是一种正确的决策。然而,避免短期风险的情绪有可能会使我们对整体或长期收益的价值判断变得模糊。
《庄子》里谈到赵国的狙公喂养猴子的故事,猴子不满狙公早上给它们三升橡果、晚上给四升,于是狙公改为早上四升、晚上三升。食物总量不变,而 “用户体验” 却有了显著提升。
寓言故事里,猴子们看中 “初始体验”,而研究中被试更加重视圆满的结局。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才是真正的 “朝三暮四”。
参考文献
[1] Vestergaard, M. D., & Schultz, W. Retrospective valuation of experienced outcome encoded in distinct reward representations in the anterior insula and amygdala.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JN-RM.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