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两次午睡 有益心脑血管健康?

撰文 | 何柱威 责编 | 苑天琪 有道是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午休美美地睡上一觉,一天才能精力充沛,也更有益于健康。但是,国外一项研究却颠覆了这一认知,其指出,白天打盹不宜多,每周午睡一到两次,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多睡则无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午睡频率长期被忽视 长期以来,午睡对于人类心脏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医学界讨论的焦点。近日,发表...
撰文 | 何柱威 责编 | 苑天琪 有道是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午休美美地睡上一觉,一天才能精力充沛,也更有益于健康。但是,国外一项研究却颠覆了这一认知,其指出,白天打盹不宜多,每周午睡一到两次,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多睡则无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午睡频率长期被忽视 长期以来,午睡对于人类心脏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医学界讨论的焦点。近日,发表...
采访 | 王承志 汤佩兰 撰文 | 汤佩兰 责编 | 李晓明 王承志 9月20日是克隆猫 “大蒜” 正式回到主人身边的日子,距离它出生正好满两个月。头顶 “国内首只商业克隆猫” 名号的 “大蒜”,在过去一个多月里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也让克隆的话题又一次回到大众的视线。 亲眼看到 “大蒜” 时,一点也看不出来它就是一只克隆猫。和所有英国短毛猫一样,灰蓝的瞳孔、粉色的小爪、灰白相间的身体,在身旁一只暗褐毛色狸...
前 言 今年10月,瓦杰洛斯先生将迎来90岁生日,也是默克公司将重组乙肝疫苗技术转让中国三十周年纪念。在此,我回顾15年间作为《科学时报》记者和《知识分子》专栏作者,在北京和纽约两次采访瓦杰洛斯先生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他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三十年前,1989年9月11日,在时任董事会主席、总裁罗伊·瓦杰洛斯(Roy Vagelos)的决策下,美国默克公司与中国代表团签署合同:将最新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撰文 | 王 烁 陆 飞 黄宇翔 责编 | 惠家明 1. 香蕉面临灭绝,转基因或成最后救星? 由于一种真菌在各大洲的传播,目前常见的香蕉品种因病害而面临着灭绝危险。本周,《自然》杂志的新闻报道给爱吃香蕉星人带来了好消息:依靠基因编辑,香蕉有救了。上个月,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香蕉自由,科学家把目光瞄向了基因编辑技术。他们在野生香蕉中找到一种可以抵抗致命真菌的基因,然后将这种基因植入目前种植的香...
撰文 | 宋宇铮 责编 | 李晓明 9月25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由104名科学家联合撰写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强调海洋和冰冻圈正面临前所未有并持久的变化,需要采取及时、有决心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否则将面临拖延带来的不断上升的成本与风险。 本世纪末海平面最高或上升2米 对于居住在距海岸线不足100公里的19亿地球公民来说,气候变化所带来...
镝次元数据 Data Editor | 李博技 Data Designer | 袁刚 8月25日,西南 #某高校学生偷拍女生裙底# 事件在网上引发关注,当地公安分局查证后依法对偷拍的男生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1]。 事情经过并不复杂,男生知法犯法受到惩罚。但在个别得到处理的性骚扰事件后,是大量的发生在校园里的性骚扰长期遭到忽视的现状。 高校性骚扰,普遍的现象和模糊的定义 象牙塔里的性骚扰,从来不是罕见事...
前言 本期“科学的担当”专栏由生物学家吴家睿撰写。 吴家睿认为,尽管科学已经渗透到人类几乎所有的活动中,但我们还是需要认真反思科学研究的意义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担当。答案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也并非显而易见。在健康医学领域,“科学”与“担当”的关系是“知难行易”;虽然科学在维护人类健康和抗击疾病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不能绝对化,盲目迷信;科学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担当,也不是只有科学才能够...
此番经历也算领教了,传闻中评审席上六亲不认并不夸张,哪怕是评审间外,也是认真得很。 图源:xplorerprize.org 撰文 | 李晓明 责编 | 陈晓雪 备受瞩目的科学探索奖首期获奖人名单9月20日上午发布,5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将在接下来5年里获得300万元资助。 过去一年多,有幸近距离观察大奖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尤其亲历极尽严苛的终审现场,真切感受到发起人和参与的众多科学家的拳拳之心:要为中国的...
撰文 | 知识分子 9月21日,2019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举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被授予“求是终身成就奖”,奖金300万元。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邵峰以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颜宁教授被授予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奖金各100万元。 杨振宁是求是科技基金会历史上第二位获得“求是终身成就奖”的科学家,此前仅有基金会元老顾问、“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被授予该奖。 ...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是田间头号杂草,为了除掉它,人类已经努力了几千年。浙江大学农业生物与技术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与中国水稻所等单位合作研究最新发现,为了避免人类的“驱逐”,田间的稗草们竟学会了“伪装”。几千年来,它们与水稻越长越像,从原来松垮贴地的懒样子,进化出了今天亭亭玉立的模样。 “人类行为加速了稗草的进化,无意中产生了类似驯化的选择效应。” 樊龙江说。相对于动物拟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