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丁胜是国际知名干细胞化学生物学家、转化医学领域专家,也是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
2016年8月,他开始担任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创建主任。GHDDI由盖茨基金会、清华大学和北京市政府联合发起,是一个独立运营的非营利机构。甫一成立,GHDDI便创下多项记录:它是国内首个由外资参与设立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国内首个政府以新型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的科研平台,还是全球首个由盖茨基金会出资成立并直接参与运作的独立研究机构。
 
与市场运作下瞄准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高投入、高回报病种的药企不同,GHDDI更为关注的工作命题是如何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口解决结核病、疟疾、腹泻、寄生虫感染等事关全球健康的重大疾病,如何通过新药研发带动科技发展,培育顶尖人才,进而孵化出更多新药项目和创新机构,成为中国与全球研发合作的纽带与标杆等。
 
最近,身兼GHDDI的领导者与科研工作者的丁胜分享了自己对于全球健康和药物研发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与全球健康的理解。
 
全球健康挑战已到新的阶段
 
Q:比尔·盖茨在年信中提到,全球健康已到关键时刻,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值此关键时刻,人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以帮助推动全球健康发展?
 
A:我们曾在抗击疟疾、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中取得过重大突破,而近年在某些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却进展受阻,出现反弹、强耐药性等新问题。这些都说明应对全球健康的挑战已到新的阶段,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疾病具体分析,考虑是延续原有策略,还是重新制定政策或研究科学问题。
 
药品研发的固有挑战是导致全球健康危机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根本原因是新药研发成本高、耗时长、风险大,针对贫困国家重大疾病的商业研发投入低,且不持续,部分针对贫困人口疾病的药价高昂,假药横行。
 
过去两三年,我们和盖茨基金会多次探讨,如何打造新药研发的可持续模式。GHDDI的成立,就是希望探索中国模式,解决全球健康疾病和新药研发的挑战,推动全球健康的发展。
 
中国为何关注全球健康?
 
Q:不少人认为,自己国家的健康问题尚未解决,为什么要关注全球健康,甚至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参与对外医疗援助。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声音?
 
A:正如年信中提出的“全球的也是民族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安全、全球健康的发展,不存在矛盾之处。全球很多疾病被控制,不再传播,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益,其他地区和发达国家也会受益。
 
传染病无国界,现在全球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发展中国家的疾病爆发,就会波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到全球各地的健康状态。开展对外医疗援助可提高发展中国家对疾病的抗击能力,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稳定性,进而促进本国安全。
 
Q:中国既是全球健康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如在疟疾治疗方面,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人发现的青蒿素,治疗效果明显,中国经验亦帮助许多非洲国家摆脱疟疾困扰。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健康领域中的角色?
 
A:一方面,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疟疾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更有效地被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如中国发现并生产的抗疟药物青蒿素,不仅使中国即将全面消除疟疾,还能进一步帮助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抗疟。中国也生产长效蚊帐,盖茨在年信中指出,得益于推广使用蚊帐等多种手段,疟疾致死人数自2000年来已下降42%。
 
此外,经过过去二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基础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长足发展,医药研发配套体系日趋完善,经费投入迅速增加,这些都使得中国有能力解决全球健康疾病。GHDDI的建立,正是我们通过新药研发来应对全球健康的挑战中所探索的一种中国模式,以此解决其他国家不能解决的或正在解决的难题。
 
从研究者到机构领导者
 
Q:近20年来,您一直从事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方面的研究,也发表过诸多重磅工作。作为一名干细胞、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是什么促使您开始关注全球健康领域,并成为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的创建者?
 
A:作为一个研究者,过去这些年,我做过许多药物转化方面的研究和尝试,把最基础的科学认知,变成多个不同的能够调节或治疗疾病的药物,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
 
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这些经验和模式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影响力。因此,我开始关注全球健康,机缘巧合得以与盖茨基金会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共同的理念促成我所在的清华大学与盖茨基金会签约创立GHDDI,并得到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这里,我不但能完成更多研究与创新,还能让更多人尝试和放大这样的创新转化模式,这样不仅能产出更多的创新药物,还能拓展更多解决全球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的新机会。
 
Q:同以往的科研工作相比,如今工作有何不同之处?您如何向他人介绍您的工作?
 
A:现在我仍在延续干细胞、再生医学方面的科学探索,但这是针对具体科学问题而言的;建设打造GHDDI平台,不再是解决单一的科学问题,而是要解决更多问题,这涉及许多方面,二者还是挺不一样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要花很多时间考虑制定机构的发展战略,比如吸引顶尖人才,寻找和对接全球资源,释放机构的影响力和贡献价值等。而这些,都围绕着我们对GHDDI的思考来进行。
 
我们希望把GHDDI打造成先进的新药研发引擎,利用中国的研发实力和创新环境,通过可持续的创新模式来针对全球健康及相关领域的重大疾病开发新的药物。我们也希望GHDDI成为一个创新播种机,不断扩大新药项目,构建同类新型机构和企业,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扩大GHDDI这种创新机制的影响力。更进一步,我们还会利用自身的新药创制能力和创新转化优势,去吸引更多全球顶尖的人才、承接最前沿的课题,让GHDDI成为中国创新的一面引领性旗帜,释放更深远的影响力,为全球健康贡献价值。
 
Q:威胁全球健康的疾病和挑战众多,疟疾、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等依旧肆虐,埃博拉、寨卡病毒威胁仍在,大量新药和疫苗亟待研发上市。GHDDI致力解决全球健康的疾病挑战,您在工作中如何确定中心的项目优先级?
 
A:项目方面,我们重点发展全球健康相关疾病项目,如肺结核、疟疾等,还有针对包虫病这一我国西北牧区常见寄生虫感染的研发项目,目前针对这一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很不好。
 
同时,我们也在打造具有普适性的技术平台和研发机制,既可以针对一种特殊的全球健康类疾病,又能与公共卫生相关。我们期待这样的平台在未来能发挥引领性的作用,立足中国,服务和造福世界人民。例如在去年年底,我们启动了肠道健康项目。肠道疾病在发达国家或更大的成人群体中也有很大的需求,聚焦这一类疾病,我们可以满足全球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双重需要。
 
现在,GHDDI已通过全球招聘形成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研发和运营团队,这为我们开展上述多个项目打下了人才基础。GHDDI未来还将不断演变,我们也还会调整和创造新的遴选机制。
 
未来将有更多疾病得到治疗
 
Q:2017年时您曾预测,未来10-15年内,相当多的疾病将有望被人类攻克,如今您对此是否依旧保持乐观?对于全球健康的未来,您有何期待?
 
A:对此,我依旧乐观。现在发现新技术的速度不断加快,且其用于治疗疾病的时间正大幅缩短,未来肯定是有更多疾病能被治疗,这一趋势是毫无疑问的。比如,由于免疫疗法的突破和大幅度探索,可能未来15年,癌症将是可控的。人类同疾病的斗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停止。GHDDI正从实际问题切入,积极探索更具普适性的技术突破,开展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一起努力解决全球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_),原标题为“丁胜读盖茨年信:我们如何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知识分子》获授权转载。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890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