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 ● ●
1
每周1~2天步数超8000,死亡风险降低14.9%
图片来源:pixabay
健步走是最为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当前也有很多手机小程序来记录个人的步行数目。那么,每天走多少步就可以对健康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呢?日本京都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合作团队分析了参与美国2005-2006年度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3101名20岁以上成人的一周步行数目和此后10年发生死亡的关系。结果显示,相比于每天不超8000步,一周只要有1~2天步数超8000,个人的全因死亡风险就会降低14.9%。如果每周步数超8000天数超过3天,全因死亡风险就会降低16.5%。同时,65岁以上老人通过步行改善健康水平的效益更大。如果把步数范围扩大一些的话,每天6000~10000步与8000步的收效类似。也就是说,如果平时工作忙,选择周末健行同样有助于保持健康,每天步数也不用太多,8000~10000步足矣。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5174
2
抑制它可以让大脑“返老还童“
图片来源:pixabay.com
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风险越来越高。在逐渐衰老的大脑中,神经轴突变性要早于神经功能和认知障碍。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一种受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介导受损神经轴突的清除。最近,智利马约尔大学(Universidad Mayor)整合生物学中心Felipe A. Court团队发现,程序性坏死效应基因Mlkl的缺失可以延缓衰老相关的轴突变性和神经炎症,防止老年小鼠的神经突触传递减少和记忆力下降。此外,运用化学物质GSK872抑制程序性坏死关键调控蛋白RIPK3后,老年小鼠海马的结构和功能性损伤得到了逆转。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抑制程序性坏死可导致老化海马的蛋白质组得到整体改善,其中就包括与大脑“恢复青春”相关的一系列分子标记。该研究提示,抑制程序性坏死是治疗与记忆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相关的衰老疾病的一种潜在策略。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acel.13814
3
你是什么血型,关系着你易生什么疾病?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截止2022年11月,人类已发现44种血型系统,大家熟知的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虽然坊间一直有血型与性格有关的传说,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可靠的科学数据支持,其靠谱程度几乎与出生星座与性格的关系差不多。不过,这次血型真得要跟你的人生有关了。丹麦哥本哈根大学Søren Brunak团队系统分析了跨度41年的、482914名病患的临床数据后发现,血型和不同疾病的患病风险存在一定的关联性:ABO血型与75种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与67种呈负相关;Rh血型与16种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与12种呈负相关。具体来讲,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分别和循环系统疾病(如肺原性心脏病等)、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呈正相关;Rh血型和一些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乙肝病毒感染、HIV感染等)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7554/eLife.83116
4
多吃蓝莓有助于老年人心脑健康
图片来源:pixabay
蓝莓,学名笃斯越橘,是一种备受大众喜爱的水果,富含花青素以及原花青素、黄酮醇和酚酸等其他35种酚类化合物。最近,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营养科学系Ana Rodriguez Mateos团队研究证实,野生蓝莓中的酚类物质可以显著改善老年人的血管功能和认知表现。该研究是一项由61名65~80岁健康老人参与的临床试验,其中32名志愿者每天加餐26克野生蓝莓冻干粉(含302毫克花青素,相当于178克新鲜蓝莓),持续12周。结果显示,蓝莓组志愿者的血管舒张功能得到显著改善,24小时动态收缩压(俗称高压)明显下降;听觉-言语学习测试的即时回忆能力增强,任务转换测试的准确性提高,即参与者的认知表现更佳。该研究提示,蓝莓中的酚类物质可降低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延缓老年人脑认知水平的下降。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jcnut.2023.03.017
5
PM2.5如何加速肺癌发展?
图片来源:pixabay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其中,由多环芳烃、内毒素和真菌等无机、有机和生物化合物构成的PM2.5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PM2.5暴露会大大提升肺癌的患病风险,那么,PM2.5对肺癌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最近,中国台湾长庚科技大学人类生态学学院Chi-Yuan Chen团队发现,将暴露于PM2.5环境90天的肺癌细胞“接种”到小鼠后,肿瘤生长速度更快,体积更大。从分子层面来讲,PM2.5的长期暴露激活了肺癌细胞的芳香烃受体(AhR),后者进入细胞核促进了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最终加速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将肺癌细胞的TMPRSS2基因敲除后,PM2.5将不再促进肿瘤的生长。临床样本检测也显示,晚期肺癌组织中的TMPRSS2表达水平也相对较高。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5252/emmm.202217014
6
血液中也存在微生物?
图片来源:pixabay
通常来讲,人类血液应该是无菌的。最近研究表明,健康个体的血液中存在微生物组,甚至出现类似血液“核心”微生物组的概念。由于检测方法和受检群体大小的不同,上述说法仍存在争议。新加坡国立大学Niranjan Nagarajan团队通过分析测序数据对9770名健康个体血液中微生物的DNA进行了表征。排除污染成分后,研究人员共鉴定出了117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医院血液培养中检测到的病原不同,主要是来自肠道、口腔和泌尿生殖道的共生菌。其中,84%的受检个体血液中没有检测到任何微生物,其余个体血液中的微生物多数只有一种。该研究还发现,不到5%的受检个体血液中存在同一种微生物,个体特征和微生物之间不存在明显关联。简而言之,人类血液中并不存在所谓的“核心”微生物组,血液中的微生物多是从人体其他部位短暂和零星地转移过来的。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3-01350-w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