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邸利会 责编 | 夏志坚
11月2日,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如期举行。今天,应该少有人再怀疑科学的价值。从政府、企业到社会组织,都在投资科学,不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科学需要钱,尽管,你可能有听闻,科学不太需要钱,科学家“贫贱不能移”是美德。
 
确实,在艰苦的环境下,科学家坚持做科学值得颂扬,但同任何其他事业一样,经费的削减只会带来负面的效果。没有哪一国的科学家为不断削减科研经费而欢呼。事实上,国家的富裕通常和科学的发达呈正相关。
 
探索意味着冒险,科学探索尤其如此。科学家脑中的设想,在完成证明或者实验证实之前,不敢保证其成功。作为决策者,最头痛的事情是,当科学家告诉他再给我三个月时,是否还能继续提供支持。
 
科学的评判需要眼光和品味。评价一项工作也许可以看是否发表在某个声名卓著的期刊上,或者得到某位同行或者权威的褒贬,但最终靠的是时间的检验。
 
更难的是评价人,即使某个人有着辉煌的过往,但如何保证其能延续辉煌?如果一个人之前没什么显眼之处,难道就不会一鸣惊人?科学上的逆袭也并不少见。
 
没有什么是十拿十稳,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作为科学探索奖的运营机构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和14位科学家,提名人、推荐人、评审,他们也准备好了冒险。
 
他们押宝在看好的年轻人身上——
 
从今年起,每年50位,每人每年60万人民币,连续5年发放。
 
科学探索奖是在投资人才,今年年初14位科学家发布的公开信里如此写道:
 
“300万元奖金不算是小数目,但获奖人不需要说明用途,无论是用于科研,还是舒缓生活压力,都不会受到任何干预。科学探索奖在意的是人,是忘我的境界,是一往无前的精气神,而不是投资一个项目,奖励一项成果。”
 
今天,经过初筛、初审、复审以及终审答辩四轮评审,这50位获奖人从1335申报人中脱颖而出,尘埃落地。
 
此次获奖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对《知识分子》表示,作为一名有着很多压力的青年科学家,获得科学探索奖意味着自己的工作努力得到了认可。
 
“我觉得这个科学探索奖至少让我更执着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和爱人刚刚回国的时候,还是有比较多的诱惑,但是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工作,把团队建好。那时候小孩很小,才不到两三个月,我曾经每天在路上花四个半小时,而且是长期站着。当时感觉不知道在过什么样的日子。”
 
“现在回头再想的话,好像一切都不要只看眼前吧。我觉得科学探索奖对我们这样不是那么热门同时又比较重要的这种学科的话,是一种很重要的鼓励。就是在没有计较得失的情况下,你还是可以有很多方式得到认可的。”付巧妹说。
 
在被问到如何花这笔钱的时候,北京大学教授、神经生物学家李毓龙对《知识分子》说,“我们的孩子刚上了小学,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花费还是蛮多的,我想是我家里的领导(妻子)说了算,她已经有了更好更细致的安排,我听她的。”
 
一期10亿的奖励,应该是中国奖励青年科学家最多的一笔钱。不过,腾讯说,这个奖不求回报。由企业对科学,尤其是基础的科学进行资助在中国并不多见,而资助科学家个人更为罕见。
 
“这是一项荣誉,这样一个民间的奖项对从事科研的人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中国的发展取决于青年和少年,这个奖是对社会的引导,让有志者进入到科学研究中去。”李毓龙告诉《知识分子》。
 
让我们期待,这些杰出的青年科学家未来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更大的成就。
 
以下为9大领域的50位青年科学家及他们的获奖理由: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630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