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全球约27%的15至49岁女性曾经遭受过男性伴侣的身体或性暴力| 图源:pixabay.com

编者按

2月16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一项重要研究,共涵盖161个国家和地区逾200万名有过亲密关系的15至49岁女性数据,揭示不同收入水平地区和国家、年龄因素下的女性遭受亲密关系暴力的比例。可以说,研究的结果令人担忧,因为亲密关系暴力对女性短期和长期不良影响涉及抑郁症、意外怀孕甚至死亡等。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目标之一,但如何消除针对女性的偏见、歧视和暴力,甚至是让性别不平等问题不再隐身,都需要更多行动和干预措施。

 

撰文 | 施佳鑫

责编 | 刘楚

 

亲密关系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是一项全球议题。和中文语境中的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不同,亲密关系暴力不仅发生在家庭中,也可以发生在同居等其他形式的亲密关系中。暴力的形式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控制,乃至经济控制。本文的讨论仅限定于女性遭受男性的身体和性暴力。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近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 [1] 发现,全球约27%的15至49岁的女性曾经遭受过男性伴侣的身体或性暴力。这项研究覆盖了来自于161个国家共超过200万女性,调查时间为2000至2018年。该研究的团队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麦吉尔大学、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以及慕尼黑大学。

 

该研究数据综合来看,尽管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女性遭受亲密关系暴力是全球普遍现象。具体而言,来自中欧、中亚和西欧的女性曾经遭受亲密关系暴力的比例最低但仍然分别高达16%、18%和20%;比例最高的地区为大洋洲地区(49%)、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地区(44%)、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地区(38%)和哥伦比亚、秘鲁等拉美安第斯国家和地区(38%)。东亚地区的亲密关系暴力现象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19%的东亚女性一生曾遭受过亲密关系暴力。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还调查了受访女性在过去一年(调查前)中遭受亲密关系暴力的比例,结果显示全球平均值高达13%,其中比例较高的几个地区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地区(32%),大洋洲地区(29%),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地区(24%)和亚洲南部地区(19%)。
 

该指标在高收入国家(北美、西欧、亚太地区等)普遍较低,均低于6%。但如果分析过往所有时间段是否遭受过亲密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间的差异较小。
 

细分不同国家来看,国家间的差异则更为显著。女性受亲密关系暴力最严重的是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53%)、斐济(52%)和巴布亚新几内亚(51%),相反较不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格鲁吉亚(10%)、亚美尼亚(10%)和新加坡(11%)等。

图1 全球不同区域女性在过往以及过去一年遭受男性伴侣身体或性暴力的比例 | 图源[1]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在遭受战争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动荡的国家女性遭遇亲密关系暴力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在这些国家,女性往往受到诸多限制——由于种种原因,遭受到亲密关系暴力的女性很难轻易结束一段不健康的亲密关系。
 

一方面,整体经济环境和男女收入不平等的普遍现象使得她们在结束亲密关系后的收入不稳定;另一方面,社会存在性别不平等及其他落后的社会规范,例如离婚所带来的污名化等。 

图2 女性遭受亲密关系暴力在不同年龄段呈现出差异和趋势(蓝色代表过往所有时间,红色代表过去一年内)| 图源[1]


 

该研究还揭示了遭受亲密关系暴力最严重的是在青少年和年轻女性。从趋势上来看,遭受亲密关系暴力的比例随年龄递减:15-24岁的女性在过去一年遭受过亲密关系暴力的比例最高(16%);25-29岁女性的比例为15%;65岁以上女性为4%。


 

这一结果令人担忧,青少年时期和成年后较早几年时期的经历对于建立往后健康的亲密关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早期的暴力对女性的长期心理和身体健康有着深远影响。

 

过往研究显示,亲密关系暴力对女性造成的短期和长期不良影响有身体伤害、抑郁症、焦虑症、意外怀孕、性病等,甚至最终导致死亡。全球范围内约38%-50%的女性谋杀案是由伴侣实施的 [2]。此外,有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和一系列封禁、旅行限制等措施加剧了亲密关系暴力现象 [4,5]。

 

除了个人层面的影响,亲密关系暴力也给政府和社区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对此,2015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中也包括减少全球女性亲密关系暴力现象和促进性别平等。


 

需要提醒的是,该研究仅局限于亲密关系中的身体和性暴力范畴。除此以外,精神控制、经济控制、冷暴力等也是常见的亲密关系暴力形式,而许多女性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正遭受这些更为隐蔽形式的暴力。


 

精神控制和经济控制等隐蔽的暴力常常影响影响着女性的自信心、自尊心等心理健康。《柳叶刀》评论文章 [3] 提及,除了遭受伴侣的暴力,女性也常常遭受其他家庭成员、约会伴侣、同学、老师等的暴力,甚至在互联网,女性遭受的网络暴力也远多于男性。如果算上所有施暴者、所有形式的暴力,全球女性遭受暴力的问题则更为严峻。

 

此外,该研究仅揭示的是女性整体受暴力现象,如果再进一步细分人群,残疾女童和患有艾滋病的女性等群体则更容易受到暴力。

 

联合国妇女署等组织一直倡议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多重举措来降低女性受暴力现象。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集结了其他12个国际组织制定了 “尊重女性” 行动框架,通过开展社区和学校层面的干预措施来反对女性受暴力、促进教育、收入的性别、改革法案等来保护女性权益。此外研究提示,家庭层面的干预十分重要,女性遭受暴力对家中儿童有着不利影响,减少女性受暴力还应从减少女童虐待做起。 

减少全球女性受暴力现象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https://doi.org/10.1016/ S0140-6736(21)02664-7[2] Stöckl H, Devries K, Rotstein A, et al.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intimate partner homicide: a systematic review. Lancet 2013; 382: 859–65.[3]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0190-8/fulltext]

[4]Roesch E, Amin A, Gupta J, García-Moreno C. Violence against women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restrictions. BMJ 2020; 369: m1712.

[5]Hamadani JD, Hasan MI, Baldi AJ, et al. Immediate impact of stay-at-home orders to control COVID-19 transmission on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food insecurity, mental health, a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n Bangladeshi women and their families: an interrupted time series. Lancet Glob Health 2020; 8: e1380–89.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890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