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雁南飞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1
新冠疫情怎样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引起的最明显的后果之一就是各类学校的被迫停课。数据显示,学校关闭给全球95%的学生带来了影响。即便是缓慢恢复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结合、师生隔离等仍给教学效果带来冲击。当然,这种冲击的力度可能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学生中存在差异。英国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Per Engzell团队通过综合分析15个国家42份研究报告后发现,新冠疫情对学习的影响从疫情暴发早期就已经出现,并一直持续下来。新冠疫情对社会经济条件不佳的儿童的学习负面影响最大。从国家层面来讲,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等收入国家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受到的影响比阅读方面大。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疫情流行对低收入国家儿童的学习造成了影响。该研究为政府在后疫情时代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提供了科学数据。
►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2-01506-4
2
孕妇阴道代谢产物预测早产风险
自发性早产(sPTB)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便活产,也很可能会引发一些伴随终生的疾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系统生物学系Tal Korem团队对232个孕中期妇女阴道样本(其中的80个样本来自早产终止妊娠)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后发现,孕妇阴道代谢产物与随后的早产之间存在多种关联。其中包括二乙醇胺和乙基葡萄糖苷在内的一些代谢产物并非源于母体,而是外源性的。研究人员还使用团队创建优化的机器学习模型从出生前几周到几个月的代谢物水平预测了sPTB的风险。与基于微生物组和基于母体协变量的模型相比,基于代谢物组的模型显示出更高的准确性。该研究表明,孕妇阴道代谢物具有作为sPTB早期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强调外源暴露是早产的潜在风险因素。
3
肠道真菌也与儿童体重存在关联?
肠道微生物组在宿主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婴儿肠道微生物组组成、生长轨迹和未来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种因果关联已经在实验模型中得到证明。但之前的研究多聚焦在细菌微生物组,婴幼儿肠道真菌在宿主代谢和儿童肥胖发生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最近,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Marie-Claire Arrieta团队调查了100名婴儿的肠道真菌群落与出生后5年体重指数Z评分(BMIz)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小孩出生第一年真菌丰度的增加与父母和婴儿体重指数有关。这种相关性受母亲BMI、母亲饮食、婴儿抗生素暴露和细菌多样性等因素影响。具体到单一真菌,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和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的丰度与儿童早期BMIz呈正相关,红酵母属(Rhodotorula)则相反。该研究还发现,真菌群落对BMIz的影响可能受细菌微生物组调节。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2-02144-z
4
别再吃了,垃圾食品会增加患癌风险
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使得我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经过多道加工工序、含有多种成分的超加工食品,也被称作垃圾食品,因其价格便宜、味道可口,即食超加工食品正逐渐占领我们的餐桌。近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一团队对197426名40~69岁志愿者的饮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记录。结果显示,受访人群的总饮食中,超加工食品平均占比为22.9%。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与癌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呈正相关:总饮食中每增加10%的超加工食品,总体癌症发病风险会增加2%,其中卵巢癌、胃癌(非贲门)和肝癌发病风险增加最多,分别为19%、17%和11%;同时,还会带来总体癌症死亡风险增加6%,其中卵巢癌、乳腺癌和胃癌的死亡风险增加最多,分别为30%、16%和16%。因此,为了预防癌症发生,垃圾食品应尽量不吃或少吃。
►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3.101840
5
可穿戴机器人恢复渐冻症患者上肢活动能力
“冰桶挑战”让我们认识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这一罕见病。ALS,俗称渐冻症,为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最常见形式,是一种伴随着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肌肉痉挛、萎缩和瘫痪。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就患此病。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Conor Walsh团队开发出一种轻便的软充气可穿戴机器人,可用于肩部提升辅助,为上肢提供支撑。在10名存在不同程度神经肌肉损伤的ALS患者参与的应用试验中,两名ALS患者在6个月内的上肢活动范围得到显著改善,身体恶化水平得以延缓。随着运动范围提升,这种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可以在没有任何训练的情况下改善患者的功能性活动,恢复日常生活基本活动。该研究标志着科学家在日常使用辅助性机器人上肢可穿戴设备方面又迈出了一步
►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dd1504
6
发现2型糖尿病治疗新靶点
2型糖尿病(T2D)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患者表现为高血糖、相对缺乏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等。早期研究证明,该疾病与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的去分化相关,而乙醛脱氢酶1亚型A3(ALHD1A3)分子是β细胞去分化的标志物,与2型糖尿病的进展相关。最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Domenico Accili通过小鼠实验发现,ALHD1A3阳性β细胞可以重新转化为功能成熟的β-细胞。通过遗传学手段降低ALHD1A3表达或通过化学物质KOTX1抑制ALDH1A3均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促进胰岛成熟,并增加胰岛素分泌。从机制上讲,ALDH1A3被抑制后,小鼠β-细胞可以继续分化,再生途径也被重新激活。该研究表明,ALDH1A3抑制可能是一种治疗糖尿病β细胞功能障碍的全新策略。
►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6315-4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