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编者按:有华人天才少年美誉的MIT教授张锋,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频频获奖,今年也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但其工作之于魔幻般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到底是核心贡献还是跟踪改进,争议不断。专利之争时起波澜,奖项颁发也莫衷一是。2016年的加拿大盖尔德纳奖获得者包括张锋,今年刚刚颁发的Kavli奖,张锋则落选。是否会得诺奖?难以预料。
撰文 | 辛    玲
责编 | 陈晓雪
北京时间2018年5月31日消息,三位在基因编辑技术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获得2018年卡弗里纳米科学奖(The Kavli Prize in Nanoscience),其中包括法国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美国科学家Jennifer A. Doudna和立陶宛科学家Virginijus Šikšnys。这也意味着,在基因编辑领域,备受关注的华人科学家、基因编辑领域先锋张锋缺席此次卡弗里奖。
 
张锋落选纳米科学奖
 
关于CRISPR技术的发明,两位女科学家Charpeniter和Doudna2012年6月28日在线发表在《科学》上的合作论文,被公认为是第一个揭示天然免疫系统CRISPR-Cas9能够在体外切割出DNA的工作。另据美国博德研究所所长Eric Lander发表在《细胞》杂志的文章介绍,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的Šikšnys相似的工作发表论文虽然晚了3个月(2012年9月4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但提交论文更早(Šikšnys是在2012年4月6日首次提交《细胞》,被拒后在5月21日提交《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而两位女科学家提交论文是在2012年6月8日。
 
2013年1月,博德研究所核心研究员张锋和哈佛医学院教授George Church分别在《科学》发表文章,证实CRISPR-Cas9可以在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基因编辑,使得该技术展示出强大的应用前景。
 
根据卡弗里官网介绍,三位获奖者发明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纳米尺度的研究中具有革命意义,可实现对DNA的精确编辑,从而开启了生物、农业和医学的新篇章,引起了全球科学家和公众的强烈兴趣,也带来了相关伦理问题的广泛争议。
 
2018年之前,基因编辑技术已包揽多项国际大奖,包括2017年美国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2017年日本奖、2016年唐奖、2016年度阿尔珀特奖、2016年盖尔德纳国际奖、2015年科学突破奖等,张锋也多次与Doudna和Charpentier等人一起获奖(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唐奖、盖尔德纳奖)。
 
在科学荣誉之外,张锋所在的博德研究所和Doudna所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就CRRSPR-Cas9的专利归属在美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争夺,目前CRISPR的应用专利权归博德研究所所有。
 
卡弗里奖以与诺贝尔奖所设领域互补著称。在基因编辑领域,张锋能否在诺贝尔奖中占得一席,悬念有待未来揭晓。
 
天文物理与神经科学奖
 
卡弗里奖是由美国卡弗里基金会与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挪威教育科学和研究部合作打造的科学奖项品牌,旨在奖励在三大极端尺度研究中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天体物理(极大)、纳米科学(极小)、神经科学(极复杂)。该奖于2008年首次颁发,单个领域设100万美元奖金,每两年评选一次,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
 
今年的卡弗里天体物理奖由荷兰科学家Ewine van Dishoeck获得,神经科学奖则由美国的A. James Hudspeth、英国的Robert Fettiplace和法国的Christine Petit共同获得。
 
来自荷兰莱登大学的van Dishoeck独享本届卡弗里天体物理奖。她的团队通过研究星际云向恒星、行星及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化学、物理过程,揭示了整个宇宙演化的重要一环。
 
卡弗里天体物理奖获得者、荷兰科学家Ewine van Dishoeck
 
“如同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恒星、行星和行星系统往往是同时形成的。了解其中发生的化学物理过程非常重要,也有利于我们寻找类似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其他行星。在这一领域,van Dishoeck的贡献是奠基性的。”北京大学卡弗里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何子山说。
 
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解释说,恒星形成是宇宙中可视结构产生的关键过程。由于这一过程始于星际气体从原子到分子的演化,因此随后的恒星、行星乃至生命的起源都受到天体物理和天体化学交织耦合的深刻影响。“van Dishoeck教授在天体化学方面做出了系统和开创性的贡献。她与合作者对于星际分子一氧化碳演化的细致模型,是我日常研究中的标准参考文献。”
 
“van Dishoeck的研究将一个曾经处于主流天体物理学边缘的小学科带到了整个天文学的最前沿,”评审委员会评价说。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Hudspeth、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Fettiplace和法兰西学院/巴斯德研究所的Petit是本届卡弗里神经科学奖的获得者,他们分别利用当代方法,揭示了人类内耳如何把声音信号转化为大脑可破译的电信号,从而合力为听力损伤的理解和治疗提供了基础性的新思考。
 
“三位获奖者的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们对复杂神经生物学过程的理解,也为我们树立了跨学科、跨技术领域合作研究的杰出榜样,”神经科学奖评审委员会评价说。
 
与卡弗里奖类似的奖项包括香港的邵逸夫奖和中国的未来科学大奖,单项奖金均为100万美元。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设立的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Prizes),其单项奖金则高达300万美元。
 
本届卡弗里奖的颁奖仪式将于9月4日在挪威奥斯陆举行。届时挪威国王哈拉尔德将出席颁奖仪式,晚宴则将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场所——奥斯陆市政厅举行。
 
本文图片来源:http://kavliprize.org/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653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