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王丹红
2019年6月,北京市公示了第一批历史建筑。这个好消息,令我想起老北京皇城里一个王府的动人故事,以及几位为保护北京城呕心沥血的建筑师,包括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在老北京皇城,豫亲王府位于东城帅府园口,也就是今天协和医学院所在地。
 
豫亲王府始建于顺治朝(1644-1661)。1916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20万美元,买下豫亲王府,在此地建造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医学院——协和医学院。与此同时,基金会董事长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利用建协和医学院的余料,在附近的北总布胡同2号为父母盖了一座四合院;1931-1937年间,洛克菲勒的父母在北京城的邻居是住在北京总布胡同3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1921年9月,小洛克菲勒和夫人从美国来到北京,参加协和医学院的落成及开学典礼。洛克菲勒夫人是一位艺术鉴赏家、收藏家,她被紫禁城王府花园的美丽深深吸引,遂将豫王府花园拆除材料运回美国,在缅因州的家族夏季度假别墅地的花园中,营建了一个她记忆中的中国王府小庭园。2015年后,这个庭园定期向公众开放。
 
2017年5月,当我在小镇的图书馆翻看最新一期的《建筑文摘》,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感慨于中国的建筑在美国保存得如此完好。
 
01 消失在风中
 
北京城内城外无数的文物建筑,尤其是故宫,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中山公园)、天坛、先农坛、孔庙、国子监、颐和园等等,都普遍地受到人们的赞美,但是,一件极重要的而珍贵的文物,竟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乃至被人忽视,那就是伟大的北京城墙。
 
它的产生、它的变动,它的平面形成凸字形的沿革,充满了历史意义,是一个历史现象辩证的发展的卓越标本,已经在上文叙述过了。至于它的真实雄厚的壁垒,宏丽嶙峋的城门楼、箭楼、角楼,也正是北京体形环境中不可分享的艺术构成部分,我们还需要首先特别提到,苏联人民称斯摩林斯克的城墙为苏联的颈链,我们的北京的城墙,加上那些美丽的城楼,更应称为一串光彩耀目的中华人民的璎珞了。
                                                           
——梁思成、林徽因,1951年4月《新观察》
 
2019年6月22日,北京市公示了第一批429处历史建筑,中关村39位两院院士 “特楼”、北京大学燕南园、清华大学照澜院和胜因园在列,这是一个意料之外令人兴奋的好消息。这里有七十多年来几代学者奋不顾身保护北京历史建筑的努力:
 
从1950年2月梁思成、陈占祥提出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到1951年4月发表的梁思成、林徽因文章:“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从1979年吴良镛大声疾呼:“为古建筑请命”,到1994年《新华文摘》发表学者杨东平文:“旧城唯上:50年代的毁城之争”;
 
从1950年代归国学者李佩、何泽慧,为保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三幢“特级专家楼”坚守至生命最后一息,到2003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新华社社记者王军新书《城记》……
 
当我欣喜地阅读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时,时光倒流:1953年8月20日傍晚,北京皇城欧美同学会,关于北京古城墙存废讨论,林徽因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争执,犹在耳旁:“你们把真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今天,第一批历史建筑的消息可以告慰为保护北京城大声疾呼的梁思成、林徽因了。
 
遗憾的是,第一批清单上的清华大学新林园建筑群,1号到63号,共23幢,并没有8号,从1-12幢,唯一缺失8号——梁思成林徽因1946-1954年在清华园的故居。而梁思成与林徽因1930年代在北京的另一个旧居——北总布胡同3号,已在2012年被拆除。
 
2012年初,当位于北京总布胡同的梁林故居被拆除时,新华社记者王军在废墟旁念了一首林徽因的诗;今天,我们用文字回顾并纪念梁思成林徽因——中国第一代杰出现代建筑学家、中国建筑史家、为北京城呕心沥血却壮志未酬的先驱。
 
 
02 1931—1937年 北总布胡同
 
 
 
  
这所房子有两个虽然不大但很可爱的院子。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常拉着我的手,在背面的院子中踱步,院里有两棵高大的马樱花树和开白色或紫色小花的几棵丁香树,客厅的窗户朝南,窗台不高,有中式窗棂的玻璃窗,使冬天的太阳可以照射到屋里很深的地方。妈妈喜爱的窗前梅花、泥塑小动物、沙发,和墙上的字画都沐浴在阳光中。
 
 ——梁再冰
 
我怯怯地随着沈(从文)先生,跨进了总布胡同那间有名的太太客厅,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林徽因,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她的健谈,决不是结了婚的妇人那种闲语碎语,而常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
 
——萧 乾 《才女林徽因》
 
老北京皇城内,北总布胡同位于故宫与建国门北大街道之间,是一条南北长约400米的胡同,距离故宫直线距离约3公里。1931-1937年,北总布胡同的一座四合院,成为梁思成、林徽因的家,他们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黄金时光,开始并开启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硕果累累的研究。
 
《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记载:“北总布胡同……宣统时称城隍庙,民国三十六年(1974年)称北总布胡同”。
 
1927年,梁思成、林徽因分别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和美术系毕业;1928年3月31日,他们在加拿大结婚,在欧洲古典建筑中度过蜜月旅行,1928年秋,应宾大建筑系同学杨廷宝邀请,他们到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27岁的梁思成任系主任,当时,他和林徽因是仅有的两名教师,这是在中国大学里创办的第一个建筑系。一年后,他们在宾大建筑系的同学陈植和童寯、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蔡方荫加入。
 
1929年,张学良校长设奖征集东北大学校徽,林微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入选,获四百银元奖励;这年夏天,他们的第一孩子出生,为纪念刚去世的父亲—— “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他们为女儿赋名 “再冰”。东北的寒冷气候损害了林徽因的健康,肺病再次发作,1930年冬天,她带着1岁的女儿回到北平,在香山一带静养。
 
1931年夏,梁思成辞去东北大学工作,回到北平,加盟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部主任。毕业日本东京理工大学的刘敦桢任文献部主任,他们共同开始了中国传统研究的建筑。
 
梁成思和林徽因将家安在北总布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这里距离位于天安门旧朝房的营造学社办公室约3公里;他们的好友、哲学家金岳霖住在他们家的后院。
 
梁家院所的邻居,是北总布胡同2号院。这是时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1918年,用兴建协和医院的剩余建筑材料为其父母建的住宅,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其父母才离开此地。抗战期间,该院宅被日本人霸占。抗战结束后,1946年1月,该院宅成为军调部国民政府代表驻地;新中国成立后,爱国将领龙云、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等,先后在此居住。
 
 
中国营造学社由朱启钤(1871-1964)先生于1930年创办,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朱启钤是中国社会现代化之先驱,曾任民国第一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京都市政督办等职,负责重建天安门广场、中南海大门等重要建筑,1914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公园——北平中央公园(今北京中山公园)和中国第一个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古建筑和朱启钤先生的渊源,可追溯至1925年。
 
1925年,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求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寄来的《营造法式》。梁启超在书中扉页题写:
 
“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朱桂辛(朱启钤字号)校印莆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宝之。”
 
《营造法式》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古建筑典籍,于北宋1100年间编制,1103年颁发,作者是将作监李诫,后世有多种抄本;1919年,朱启钤从江南图书馆发现 “丙丁八千楼抄本”,商务印书社1920年发行该抄本影印本。
 
然而,24岁的梁思成痛苦地发现,这部宏伟巨著竟如同 “天书” 一样无法看懂,但他挚爱这本书,破译这本天书成为他和林徽因的终极愿望。从此,天涯海角,他们一生带着它,生死相依。
 
1928年3月31日,是《营造法式》作者李诫的生日,他们选择这一天在加拿大温哥华大姐梁思顺家中举行婚礼;1932年,他们为刚出生的儿子赋名 “从诫”,即 “师从李诫”。
 
 
1931年,从紫禁城、故宫着手,梁思成林徽因开启他们一生挚爱的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硕果累累。1932年3日,林徽因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发表文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1932年,梁思成出版了第一部破解清代建筑之谜的专著——《清式营造则例》。
 
在北总部胡同,梁思成林徽因结识了一生的挚友美国学者费正清和夫人威尔玛。
       
1932年初,为撰写博士论文,24岁的美国学者费正清赴中国考察海关贸易。在北京,他租了西总布胡同21号的一座四合院房子。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这幢中式房子恰好在总理衙门的西边,总理衙门(1861-1901)是清政府外交部所在地,这里离青瓦顶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不远……胡同里靠街边两扇红漆大门,门上黄铜门环闪闪发亮;一进家门有一方供仆役居住的宅院,通往主院的门前有一堵砖砌的照壁……主院中央有花坛,通过变换花盆可使花坛始终鲜花盛开;客厅后面还有一个栽满鲜花的宅院,院子两边是书房、卧室、浴室和贮藏室……住在这里一应俱全,好惬意!”
 
1932年秋,费正清和未婚妻威尔玛在这个四合院里结婚,并在这里开始了他们在中国三年半的探索者生涯,他写道:北京协和医院友善的美国医生们就住在附近,在这块给了我们特权和安全保障的土地上,我们是哈佛大学在这个富于异国情趣的国度上的一个小小前哨基地……但更重要的是结识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他们二位是把中国文化传统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传统很好结合起来的人。”
  
“有几个因素决定了梁思成夫妇的生活,也为我们之间的友情奠定了基础。首先,我们都住在离东城墙不远的街上,他们住在我们那条街的尽头的北总布胡同,我们相距很近。他们除了夫妇俩,还有梁夫人的母亲、小女儿及婴儿男孩。梁家与金岳霖教授家毗邻,共有一个花园,实际上是一家人。”
 
“我们常常品味他们烹饪的中国‘便饭’,和他们一起闲谈北大、清华、燕京本地的熟人中的种种癖好……他们能很有意味地背诵中国古诗,抑扬顿挫,而且能把它们同英语诗人济慈、丁尼生,以及美国诗人维切尔·林赛(Vachel Lindsay)的诗作比较,他们熟悉宋朝的画家和书法家,自然也通晓北京的掌故。”
 
  
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女子学院美术系的威尔玛,热衷于中国拓印的收藏和修复,并成为梁思成负责的中国建筑研究会的外籍荣誉会员。1934年,两对夫妇曾共同到山西度假、考古。
 
“每到一座庙宇,思成便用他的莱卡相机从各个方位把它拍摄下来,我们则帮助菲丽丝(注:林徽因英文名)进行测量,并按比例绘图。
 
“拍照、测绘完毕,梁氏夫妇便开始寻找铭刻碑文,通常碑文上会有官方记载,包括落成日期、修葺时间及捐资者姓名等。”
 
“最后,在太原东北的五台山上,思成和菲丽丝发现了一座真正的唐代庙宇。据考,这是那时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建筑。他们从斗拱的大小推测它的年代,斗拱是将屋顶压力传递到支柱上的中介。
 
“起初,他们没有找建造年代的记载,突然间,菲丽丝在一根很高的横梁上发现了一个捐助者的题记。令人心酸的是,这一重大发现正是在1937年7月7日,这一天也正是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开端,这使得他们的到华北实地考察的计划中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开始,9月,梁思成林徽因一家离开北总布胡同的家,踏上了长达八年多的战争流亡生涯,直到1946年夏,重回北京。
 
1946年秋,受民国政府派遣,梁思成赴美国考察战后建筑教育,并在耶鲁大学讲授中国建筑和艺术;1947年4月,普林斯顿大学两百周年校庆,梁思成担任 “远东文化与社会” 研讨会主席,并被特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校长宣读赞词:“文学博士梁思成,一个创造性的建筑师,以及建筑历史的讲述者,在中国建筑史研究和探索方面的开创者,也是万利、保护他本国建筑遗存的带着人。”
 
1972年,在阔别北京37年后,费正清夫妇再次来到北京,重访总布胡同故居的沧桑变化令他们倍感凄凉:
 
“前院和下房住着我们过去的5个仆人,盘绕在正厅过道顶上的紫萝架后面,就是我们的后院,现在,这两座庭院已经破败不堪,几乎与贫民窟无二,其间杂居着老少三十几口人,既没鲜花,也没有菜园,我几乎认不出它了,我过去用过的三间书房住着老房东金氏夫妇的儿子一家,这里居住者大多是公职人员。北京的人口已经增加了好几倍,所以才出现今天这样的结局。”
 
在费正清夫妇到北京前四个月,1972年1月9日,梁思成在北京病逝。因此,这次北京之行,更令他们心疼的是,他们再也见不到亲爱的朋友——梁氏夫妇了。
 
03 1946-1954  清华大学新林园8号 红色客厅
 
清华大学解放的第三天(1948年12月18日),来了一位干部,他说假使不得已要攻城,要极力避免破坏文物建筑,让我在地图上注明,并略略讲讲它们的历史、艺术价值。童年读孟子“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两句话,那天在我的脑子里具体化了。过去,我对共产党完全没有认识。从那时起,我就“一见倾心”了。
 
——梁思成:我为什么这样爱我们的党?
《人民日报》1957年7月14日
 
1946年10月,经历八年抗战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梁思成出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并兼主任,全家从四川回到北京,入住清华新林园8号别墅,直到1954年迁入胜因院12号。
 
 
新中国诞生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北京市城市规划等方案,在这里蕴酿、创作,梁家的客厅也被称为 “红色客厅”。
 
新林园建于1934年,是当时清华大学里最新设计的西式花园别墅教授住宅区,电话、电铃、冷热水等现代生活设施俱全。抗战胜利复员北平后,梁氏夫妇同在新林园的邻居有他们的老朋友:周培源家2号、陈岱孙家3号、张奚若62号、金岳霖36号。
 
当时的新林园8号,小院周围砌了低矮的砝垛作围护,四周花木扶疏,正房高大,冬天要烧四个大火炉取暖,正房与后院之间是教授们的聚会场所。新林园梁家恢复了北总布胡同家的 “下午茶聚” 的习惯,女儿梁再冰记得:“我每周回到新林院8号时都发现,这时是一个各种活动——学术的和生活的中心。”
 
这段时光的新林园生活,呈现在1948年12月底林徽因在致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信中:
 
“卅七年末北平围城时从清华园寄城中。徽。交三姐。
 
“三小姐,收到你的信,并且得知我们这次请二哥出来,的确也是你所赞同的。至为欣慰。这里的气氛与城里完全两样,生活极为安定愉快。一群老朋友仍然照样的打发日子,老邓、应铨等就天天看字画,而且人人都是乐观的,怀着希望的照样工作。二哥到此,至少可以减少大部分精神上的压迫。
 
“他住在老金家里。早起八时半就同老金一起过我家吃早饭;饭后聊天半小时,他们又回去,老金仍照常伏案。中午又来,饭后照例又聊半小时,各回去睡午觉。下午四时则到熟朋友家闲坐;吃吃茶或是(乃至)有点点心。六时又到我家,饭后聊到九时左右才散。这是我们这里三年来的时程,二哥加入,极为顺利……”
 
新林园梁家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历史。
 
1948年12月10至17日,解放军攻占昌平、沙河、通县、石景山等地,直逼北平城,12月13日,梁家保姆刘妈从清华大学附近的成府村家中赶来,向梁家叙述了她清晨打开房门的情景:半夜里村子里来了八路,可连一条狗都没惊动。刘妈说:“我活了六十多岁,可没见过这样的队伍。人家都说八路好,我就不信,今儿个我可瞧见了!”
 
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12月17日,中共中央军委向前线部队发出保护北平工业区及文化古迹的指示;12月18日,清华政治系主任张奚若带了一名解放军干部到梁家,请其绘制北平古建筑地图,以备不得已攻城时保护文物之用。
 
梁家客厅也成为新中国的红色客厅,梁氏夫妇在这里为新中国国旗修订方案、绘制标准图样,研究新中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方案、中南海怀仁堂改建方案等。梁再冰回忆:
 
“客厅到处都是红、金两色的国徽图案,沙发上、桌子上、摆满了国徽,好像这里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国徽作坊了,妈妈正全神贯注地朝着工作,其它一切似乎都暂时忘记了。”
 
 
1949年10月,从上海搬家到北京后不久,陈占祥夫妇带着3岁的女儿陈愉庆到清华园梁家拜访,在2010年出版的《多少往事烟雨中》,陈愉庆写道:
 
“几十年后,父亲与我谈起与梁先生第一次见面,仍记得清清楚楚。父亲说,梁家并不豪华,却是最雅致的,亚麻本色的粗纺沙发扶手上,铺着拙朴的手绣纺织品……下午茶端上来了,红茶、绿茶、咖啡,还有一盘香气扑鼻的炸香蕉,父亲高兴地搓着双手说:‘这是在北京喝到的第一次下午茶,北京也有卖咖啡西点的店家吗?’喝茶时,梁先生兴奋地对父亲说,这些日子太忙了,正到处招兵点将,把全国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到北京来……在香港还有一个学生叫张镈,也准备写信去请他……大国首都的建设不仅急需都市计划人才,还需要建筑设计人才……
 
谈到规划,父亲说,北京是是传承了几千年文明史的瑰宝,规划时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不然就是千古罪人,会像秦桧一样遗臭万年的。父亲回忆说,梁先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把茶杯举起来,和我的茶杯碰了碰说,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04 美国豫亲王府花园
 
 
2017年5月,我在小镇图书馆翻看最新一期的《建筑文摘》(Architectural Digest),一组北京王府花园的照片吸引了我:美国杂志在介绍中国王府?
 
仔细阅读文章,方知这是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缅因州密封港的夏季别墅花园(SEAL HARBOR, MAINE),花园名称为:艾比·阿尔德里奇·洛克菲勒花园(THE 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GARDEN),花园里建于1926-1935,其中式庭院的设计和材料建于源自中国北平的豫王府。
 
是的,这个位于美国缅因州的洛克菲勒家族中的中式庭院,与191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北平建协和医学院直接相关。
 
老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Sr. 1839-1937)是美国石油工业实业家、慈善家,1870年创办标准石油,曾垄断美国90%的石油市场,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亿万富翁。190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老约翰的儿子,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Jr. 1874-1960)担任第一代会长。
 
191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出中国考察团,对中国社会状况、教育、卫生、医疗等进行考察。根据考察团报告,洛克菲勒父子决定在中国首都北平创办一所高标准医学院——协和医学院。
 
1915年6月,基金会出资成立中华医学基金会,用20万美元购买了协和医学堂,并将校名改为 “协和医学院”;
 
1916年7月,医学院的发展需要新空间,美国中华医学会斥资20万美元,购买下老协和学堂附近的豫亲王府。豫王府位于东单三条至干面胡同的繁华地带,鼎盛时期有房屋500多间;
 
1917年9月25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奠基典礼在豫王府前举行。小洛克菲洛要求:不惜代价,设计建造一所融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式先进设备为一体的一流医学院。
 
1921年,协和建筑群落成时共14座楼,雕梁画栋、气度非凡。各种室内配件多从美国运来,整体建筑质量达当时世界最高级别。原经费预算为100~150万美元,实际耗资则达750万美元。协和建有独立的动力设备和机械设备,包括发电厂、高压锅炉房、制冰厂、笑气厂、煤气厂、汽车房、洗衣房、缝纫室、印字室、电话房、机修厂、电工厂和制图室。
 
1921年9月19日,北京协和医学院举行正式落成及开学典礼,小洛克菲勒专程从美国乘“亚洲快线”轮船,到中国出席典礼。
 
 
1921年10月26日,洛克菲勒医学会公报写道:
  
“北京的初秋很美,胡同不同于平日里的尘土飞扬,大街小巷里营业的店铺显得像画一样,连游走小贩和乞丐的吆喝听起来都很悦耳……透过明净的空气,青黛色的西山屹立于远处;近处的景山上缀着精美的宝塔。还有宏伟的皇城墙门,金色屋顶的紫禁城。绿色琉璃屋顶的豫王府,相比之下毫不逊色,这就是新建的医学院和医院。”
 
同时到北京的还有洛克菲勒的夫人——艾比·阿尔德里奇·洛克菲勒(1874.10.26-1948.4.5),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到中国旅行,她被北京紫禁城之美深深吸引,将豫王府花园拆除材料运回美国,在家族花园中重建她记忆中的王府花园。
 
1926-1930年间,洛克菲勒先生和夫人决定在家族夏日别墅旁建造一座花园,收藏他们从世界各地收集的艺术珍品,他们邀请著名景观设计师碧雅翠丝·法兰(Beatrix Farrand 1872--1959),设计了一座融合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美丽花园。
 
法兰从未到过中国和亚洲,洛克菲勒夫人也只在北京呆了几个月的时间,因此,两人合作,凭记忆和想象设计出中国王府式庭院,并用从北京豫王府拆除的材料建成。
 
洛克菲洛家族花园中国宝瓶门墙
 
1961年,作为家族第三代,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 1915-2917)的夫人佩吉接管了花园,1996年,佩吉去世后,她的女儿继承了花园责任,2015年,在百岁生日际,大卫·洛克菲勒将花园捐赠给 “山地沙漠土地和花园保护” 组织,定期向公众开放。
 
05 结束语
 
2019年4月26日,王丹红在纽约州绮色佳小镇,1914年中国科学社创办地、任鸿隽住地。王鸿飞摄
 
2019年4月,我和先生驾车从费城到纽约上州小镇绮色佳,康尔奈大学所在地,按图索骥,根据1915年9月10日爱迪生至赵元任信,找到了100多年前的留学生胡适、赵元任、任鸿隽曾经过的地方,以及1914年中国科学社在康奈尔大学成立的地址。
 
令我吃惊和感动的是,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些房屋不仅还在使用,而且,它们的地址完全未变,也是我们能在100多后根据档案资料的地址,找到它们的原因。
 
1917年和1920年,胡适、赵元任、任鸿隽等,先后学成归国,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任职,他们的家均在北京皇城内,但在今天,已经无法找到他们在北京的故居,不仅如此,甚至连街道和地名也无影无踪了。
 
尽管在2019年6月22日公示的北京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上,没有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但是,梁思成林徽因名字已经铭刻在中国古建筑史和北京城的历史上,他们是北京城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他们是北京城的诗篇!
 
 
 参考资料:
1. 王军著《城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年10月第一版
2. 王军著 《采访本上的城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年6月第一版
3. 陈愉庆著 《多少往事烟雨中》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1月第一版
4. 北京协和医院发文,感恩洛克菲勒家族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4343
5. 王丹红:林家建筑师的故事:林徽因“鸣而逝”,林璎“鸣而生” | 科学春秋https://zhuanlan.zhihu.com/p/32089494
5. 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Garden https://www.gardenpreserve.org/
6. Architectural Digest: Inside Abby Aldrich Rockefeller's Wondrous Maine Garden
The Asian-inspired garden by landscape architect Beatrix Farrand is featured in a new book By Mitchell Owens April 13, 2017
https://www.architecturaldigest.com/story/inside-abby-aldrich-rockefellers-wondrous-maine-garden
7.北总布胡同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总布胡同
8. 清华大学风物新林院、普吉院,寻访大师旧居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c14b25cb0102wbyy.html 3. 梁思成故居及清华新林院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xyw/10113/2016/20160115114124534439249/20160115114124534439249_.html
9. 中央电视台记录片《梁思成林徽因》http://tv.cntv.cn/videoset/C21328
 
第一稿 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5:00PM
第二稿 2019年7月18日 星期四 10:00PM 
第三稿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7:30PM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631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