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计永胜 责编 | 陈晓雪
衰老是一个过程,也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衰老程度,多是基于相貌、动作思维的敏捷程度等直观表现。
 
而血液是人体重要的内在功能组织,临床上经常将血液指标作为判断疾病发生发展的依据。最近,《自然·医学》杂志刊发的一个研究,通过血液检测发现人体的衰老并不是匀速渐进发生的,很可能存在“量变到质变”的生理转折点,其中34岁、60岁和78岁是重要的拐点[1]。
在该研究中,来自斯坦福大学Tony Wyss-Coray的研究团队和其合作伙伴收集了4263名年龄在18岁至95岁之间的健康受试者的血浆样本,并系统分析了2925种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共有1379种蛋白随年龄增长变化最为显著,而且人体血浆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非是线性、单向的升高或者降低,而是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这一变化的主要拐点出现在34岁、60岁和78岁左右,与我们通常所称的青年、中老年和老年相对应。也就是说,人体的衰老并不是匀速渐进发生的,很可能存在“量变到质变”的生理转折点。
 
我们已经知道,男性和女性在衰老速度、寿命长短等方面不尽相同。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发现,在上述一千余种蛋白中有895种蛋白的表达变化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不过文章并没有就此做更多的讨论。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还构建了一个“蛋白组时钟”模型,通过检测373种血浆蛋白的浓度预测1146名参与者的生理年龄。数据显示,这个“蛋白组时钟”模型的预测精确度较高,误差在上下3岁以内。而如果该模型预测参与者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小的话,这些参与者在认知能力和生理机能水平上也高于同龄人。
 
文章最后指出,要想建立更加有效和实用的“蛋白组时钟”,仍需要更大规模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
 
冰岛大学医学院教授Valur Emilsson、Vilmundur Gudnason及诺华生物医药研究所疾病生物标记物研究部主任Lori L. Jennings在同期《自然·医学》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称,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由单一的蛋白因素所引起的,“Tony Wyss-Coray团队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血浆蛋白在人体衰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拓宽了我们对疾病预防的认知”。[2]
 
参考文献:
 
1.Benoit Lehallier, David Gate, Nicholas Schaum , et al., Undulating changes in human plasma proteome profiles across the lifespan. Nature Medicine. 2019.
 
2.Valur Emilsson, Vilmundur Gudnason and Lori L. Jennings. Predicting health and life span with the deep plasma proteome. Nature Medicine. 2019.
点击阅读原文,看知识分子网站更多精彩文章。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975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