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0年3月3日是第21个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很多国家会就听力健康进行科普教育活动。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Hearing for life: don’t let hearing loss limit you”。有意思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中文网的翻译是“保持听力,终生受益”,国内媒体多用的翻译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耳鼻喉-头颈外科教授曾凡钢建议,恰当的翻译应为“畅听人生:别让听障限制您”。为何这么说?看了本文您就明白了。
 
撰文 | 曾凡钢
 
世卫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有四亿半听障人士(更好的耳朵听力丧失40分贝或更多),每年造成的经济影响,包括增加的就医上学费用和减少的工资税收但不包括助听装置的费用,高达7500亿美元(相当于湖北省去年的GDP)。
 
2017《柳叶刀》的一项国际报告显示:在所有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可控风险因素中,听障以九个百分点高居榜首,而早期教育、锻炼、抽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都排在后面 [1]。众多老人“不怕死但怕老年痴呆”。一时间,廿年没动的助听器市场渗透率过去两年暴增五个百分点;不仅苹果、三星、高通等手机巨头,而且脸书和谷歌等也纷纷入场,招兵买马争夺听力设备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的确,医学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成为全世界最为成功的健康普查项目,现在能够在胎儿甚至孕前进行进行早期诊断;助听器和电子耳蜗技术更是日益精进,让有听障的孩子上正常学校,让后天性聋的听障人士用手机通话。这些医学和电子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地诊断和干预耳聋,让听障人士终身受益。
 
在这个大背景下,世卫组织推出了今年爱耳日的主题 [2,3]: “畅听人生:别让听障限制您”(Hearing for life: Don’t let hearing loss limit you)。其主要目的是高调宣传现有的技术可以及时和有效地干预听力损伤,增进听障人士的教育、就业和交流机会,达到和实现与正常听力人士一样的潜力。次要目的是提醒大家,对于大部分住在低、中收入国家的听障人士,尤其是儿童,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还是太贵,鲜有人负担得起。即使有人捐献,由于缺乏技术支持,捐献的器材在这些地区也没有起到及时和有效的干预作用。
 
遗憾的是今年爱耳日的主题——"Hearing for life: Don’t let hearing loss limit you",到了国内被误译成“保护听力,终生受益”[3],世卫组织中文网站的翻译是 “保持听力,终生受益”[4]。这翻译直接与主题相悖,“保护听力,终生受益”主要是针对正常听力或有残余听力人的;而 “畅听人生:别让听障限制您” 是鼓励听障人士的,让他们知道现有的医学技术已经可以让他们追逐梦想。
 
 
当然,无论是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与真正恢复正常人的听力还有很大距离。尤其是在听障人士抱怨最多的问题上,二者都无法恢复在嘈杂环境中听清语音的能力 [5]。
 
提高听障人士在嘈杂环境中听清语音的能力有短、中和长期方案。
 
短期方案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声音环境,滤去其它声音,只传递听障人士想听的声音[6]。这种外围处理技术,并没有直接恢复或改进听障人士损伤了的听觉系统,但把噪声中语音识别变成了对听障人士不太难的安静环境下的语音识别。脸书公司的虚拟现实技术甚至可以把说话人的头像,说的话用文字方式显示出来。如果加上日益成熟的机器翻译技术,理论上来说不仅听障人士而且正常听力人去国外旅游,也不用担心听不懂外语了。
 
中期方案是改进助听技术本身,尤其是人工耳蜗。人工耳蜗在过去三十年增加了七十万用户,适应症也从双耳全聋到目前只要配戴合适助听器而言语识别率还达不到百分之五十的耳背人士,甚至是高频听力损伤但低频听力完好和单耳聋患者。可是人工耳蜗的关键电极技术却几乎没有进步。与正常人耳蜗内三千多个麦克(内毛细胞)相比,人工耳蜗的电极数目到目前为止最多只有24个。用微机电、纳米、高分子聚合物和光遗传技术,设计成百上千乃至上万的高密度电极,是目前世界各国高精技术研究热点。
 
长期方案是用生物方式修复损伤的听觉系统甚至再生新的系统。科学家们三十多年前发现鸟类的听毛细胞可以再长,当时信誓旦旦地承诺廿五年即可解决人类毛细胞再生问题。如今三十年已过,科学家们极大地低估了从鸟到人转化毛细胞再生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用生物方式包括干细胞和基因疗法治疗耳聋,除非出现革命性的突破,可能还得等个三十年或更长。
我预测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通讯和人机接口技术会给耳朵甚至脑子带来惊喜。谷歌眼镜风靡一时,但因为眼睛不适合放置异物很快退出市场。苹果智能耳机己经登场,去年为苹果挣了六十亿美元。谷歌、脸书、华为、小米智能耳机也不远了。未来的耳机不只是传导或放大声音,它也是记录仪和刺激器。它可记录运动,心跳,呼吸,肌电和脑电,监测身体和情绪状况,担任健康助理。同时也可以声、振动和电刺激耳内的听、迷走、三叉和其它面神经,达到治疗耳聋耳鸣甚至癫痫的效果。这些记录、刺激参数和视听结合,可以模拟和产生可控制情绪的虚拟现实。耳机内置天线短距离与手机相连,利用手机上网,处理信息,智能办公,而且保护隐私。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爱耳日的主题不仅是针对听障人士,而且所有的人:增强听力,人生无限。
 
作者简介
 
曾凡钢,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耳鼻喉-头颈外科教授,听觉中心主任,《听力杂志》主编。
 
参考文献
 
1.Livingston, G., A. Sommerlad, V. Orgeta, S. G. Costafreda, J. Huntley, D. Ames,C. Ballard, S. Banerjee, A. Burns, and J. Cohen-Mansfield. "The Lancet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Dementia Prevention and Care." Lancet 390(2017): 2673-2734.
 
2.https://www.who.int/news-room/events/detail/2020/03/03/default-calendar/world-hearing-day-2020-hearing-for-life
 
3.http://cl.nanjing.gov.cn/sy_87464/gzyw/202003/t20200302_5997136.html
 
4.https://www.who.int/zh/news-room/events/detail/2020/03/03/default-calendar/world-hearing-day-2020-hearing-for-life
 
5.Zeng, Fan-Gang. "Challenges in improving cochlear implant performance and accessibil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64, no. 8 (2017): 1662-1664. 6.郗昕, 曾凡钢. 助听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6):1.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654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