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pixabay.com


撰文 | 叶水送

责编 | 陈晓雪


●         ●         

 

“刚开始的两个月,猛地一下,博士毕业有休息的时间了,我觉得没什么不适应。最近两个月在家,有一种闲得发慌的感觉,没有在科研一线去做研究工作,总觉得是在虚度光阴。” 今年1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从事抗体和疫苗研究的高强(化名)对《知识分子》表示。

 

新冠疫情中,他原来所在的清华大学实验室和计划赴美做博后的实验室分别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有关新冠病毒的研究论文,而他只能赋闲在家,练车、学习做饭,以及帮妹妹带孩子。

 

“由于我要去美国,之前不会做饭,在家也试着学做饭,省得到了那里挨饿,前段时间我妹妹生了小孩,我有空也帮她带带孩子。” 高强表示。

 

新冠疫情对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也改变了像高强这样的学术青年的日常生活。

 


1


新冠疫情下,知名学府博士赋闲在家

 

2020年1月,高强从清华大学毕业。如果没有新冠疫情,他现在应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研究机构做博士后,该研究所是国际一流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他的计划。

 

“我原本计划3月份去美国,但由于疫情以及旅行禁令,我现在去不了”,高强表示,“实际上2月份,我就知道自己可能走不了。当时跟美国的导师联系,能否把时间推到6月份,现在看来,6月份还是走不了,可能需要继续往后推时间。”

 

新冠疫情暴发后,高强以前所在的清华大学实验室被委以重任,夜以继日地进行新冠抗体的研发。“当时清华大学绝大部分实验室都已经关门了,但进行新冠研究的实验室很早复工了,我之前所在的实验室也开工了,实验室的老师和师弟师妹们没日没夜地进行新冠抗体和疫苗研发”,高强表示。

 

对于 “有劲不能使” 的境况,个中滋味也许只有高强自己能体会到。当然在这段时间里,他也并非完全脱离科研,他会经常通过网络,线上与实验室的老师同学交流,同时也做一些新冠病毒方面的科普工作。虽然当下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但北京至今很多高校未完全复工复课。“受疫情的影响,我现在很难进清华校园,所以我在家为原来的实验室进行疫苗和抗体研发献计献策”,高强表示。

 

尽管疫情对自己对科研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高强也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由于我2020年1月份已经毕业了,没有实验要做了,影响相对很小。对在读的且有毕业压力的很多研究生来说,他们应该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段时间高强虽然远离了科研工作,但他觉得自己与科研梦并没有离得越来越远。这是因为有关新冠病毒方面的研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亟待解决。

 

“我对病毒相关的研究工作特别感兴趣,可能跟我小时候的遭遇有关吧,小时候只要到冬天,我就会得肺炎,连着6年都是这样,那时候我就对病毒研究开始产生了兴趣。”

 

如果美国疫情不能缓解,加上签证限制,高强也表示,“如果去不了美国,我可能会回原来实验室,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2


国内名校毕业生,为何纷纷赴美留学

 

虽然国内的疫情基本上得到缓解,但美国新冠疫情仍非常严峻,最近每日新增病例仍在2万例以上。“我父母建议的是,现在最好是不去美国,去了感染的风险会很大”,高强表示,但他仍期待着疫情早日结束,去美国开启自己的博士后研究之路。


至于为何想要去美国留学,“我觉得现在国内外科研水平差距仍很大。以我从事的研究为例,现在常用的艾滋药物或已经分离出来的艾滋广谱中和抗体,绝大部分都是美国人发明创造的,中国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高强解释道,“我博士期间主要从事 HIV-1 和MERS-CoV 的研究工作,HIV-1 可以称之为病毒之王,很多病毒研究工作都是从 HIV-1 借鉴经验。国内在这一前沿研究领域,跟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药物、抗体、治疗方法以及疫苗都是由美国研究团队研发的,我们需要向美国同行学习。”


此前,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魏名(化名)也表述过类似的观点,“整体来说,美国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水平都比中国强,我是北京大学毕业的,知道北大的教学跟国外相比有差距,不管是课程的设计、老师的能力以及负责任程度,美国都比国内强许多。”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国内很多怀揣着科学理想的学术青年,会不惜万里远赴美国留学。

 

根据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与2017年度相比,增长8.83%,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且热度持续上升。

 

近日,《纽约时报》在关注来自中国的科技人才对美国科技产业及学术研究的贡献。6月9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秘密武器:中国人才” 的文章,指出在中国取得本科、此后又在美国攻读研究生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有88%的人会选择继续留在美国,只有10%的人会回国。这些顶尖人才为美国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未来这条路也许并不好走。新冠疫情下,很多学生赴海外留学的计划可能因疫情会改变。6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台了新的签证限制政策,以缓解国内的就业危机。尽管这一政策尚未涉及到大学教授或学者,但中美学术交流正变得愈加艰难。

 

“只要去办签证,每次办签证时都会被行政审查,没有一次例外”,高强表示, “还有一次,我办理 B1/B2 签证,去美国开一个抗体药物的会议。然后,行政审查了将近两个月,开会前两天才把签证批下来了,由于会议已经快开始了,我没时间去做订机票、订酒店之类的事情,所以最后也没去成。”

 

而这次去美国做博士后,因高强的签证遭行政审查,最后他拿到的是一年签的 J-1 签证。

 

在申请美国的研究所时,高强表示,他并未遇到阻力。“我就给对方发了个邮件,对方让我面试,面试完之后,然后就给了个通知书,中间就一个月时间。” 这意味着,对于来自海外尤其是中国的人才交流,美国科学界和政府意见并不一致。

 

3


新冠疫情下,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基础研究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冠疫情更加凸显了基础研究的作用。以高强所在的实验室为例,“我所在的实验室主要从事 HIV-1 及新发突发传染病抗体和疫苗的研究,有很成熟的抗体研究平台,当新冠疫情来临后,实验室能在很短时间内快速研发出新冠相关的抗体。”

 

对于像高强这样因为疫情而无法留学的人才,如何帮助他们?对此北京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6月下旬的一次采访中建议,应 “紧急安排在国内名校研修或短期工作,务必使这批优秀人才不致流失。” 在这篇刊登在《数理人文》的采访中,他还提议加大力度引进海外人才,来中国参与教学和科研,强化人才引进政策,以求在基础科学、公共健康卫生以及 “卡脖子” 技术等方面汇集全球精英。

 

当下世界各国饱受新冠疫情之苦,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基础研究亦是如此。疫情给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所造成了 “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哈佛大学虽然已是全球最富有的大学,但是校方多次发出公开信,指出财务遇到困难,大量冻结了招聘的经费,一大批将要毕业的年轻人和尚未落实长聘的教授都为前途忧心忡忡。有人甚至预测,来年不少高校会因缺乏经费而停办。” 丘成桐在上述采访中表示。

 

今年3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批准了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140亿会拨款给大学以及研究所。据《纽约时报》报道,这些钱远不足以满足大学的资金漏洞,预计这一资金至少需要500亿美元,用于支持学生通过远程来继续自己的学业。与此同时,疫情下美国高校来自私人捐款的资金也大幅下滑,国际学生也因疫情纷纷取消赴美留学。在内外交困下,美国高校以及研究所未来的日子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而在英国,大学的日子同样不好过。4月20日,据英国 BBC 介绍,英国大学呼吁需要200亿英镑的紧急援助,否则部分学校可能会因为缺乏资金而破产。每年英国的高校从国际生中获得近70亿英镑的收入。新冠疫情下,考虑到国际学生的可能减少,英国的教育者担心今年秋季这部分收入会大幅下滑。

 

新冠疫情后,国内高校也纷纷采取类似的政策,缩减科研经费。对此,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表示,高校是国家的科研主力,目前正值科技攻关的关键时期,建议不要压缩重点高校的科研经费。实际上,疫情带来的 日子” 普通高校打击更大,它们原本获得的科研经费比较少。


疫情给全球高等教育带来冲击,但有学者指出,中国的高校可能会率先走出新冠的阴影。丘成桐表示,“中国虽然也遇到同样的困难,但是由于体制不同,国家会尽力支持这些科技工作者,不仅不让他们丢饭碗,还会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继续工作。”

 

“中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吸引国外人才来华工作,即使他们最后回到本国,也算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这样看来,新冠疫情虽是天灾,但也是个机遇。” 丘成桐表示。


作者简介

叶水送,知识分子网站执行主编,关注基础研究与创新,亦对科学史和人文感兴趣。邮箱:shuisong@zhishifenzi.com。

 参考资料

1.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建议不要压缩重点高校科研经费

https://www.cingta.com/detail/17413

2.关于引进海外高水平人才的建议——丘成桐先生访谈.数理人文.

https://mp.weixin.qq.com/s/R5VBQP9UooSwRGZQTSEoRw

3.留美学生的窘境:回国机票10多万,再次返回美国难

https://mp.weixin.qq.com/s/R5VBQP9UooSwRGZQTSEoRw

4.Colleges Get Billions in Coronavirus Relief, but Say Deal Falls Short of Needs

https://www.nytimes.com/2020/03/25/us/politics/colleges-universities-coronavirus.html

5.Coronavirus: Universities warn of going bust without emergency funds

https://www.bbc.com/news/education-52237664

6.疫情会过去,但美国大学的学生还会回来吗?https://cn.nytimes.com/usa/20200416/coronavirus-colleges-universities-admissions/



 制版编辑 | 皮皮鱼




END


关注并星标知识分子

阅读精彩文章  感悟智识人生

↓ ↓ ↓



为知识分子点个在看吧!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631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