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施 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责编 | 李晓明
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去世。一周以后,英国伦敦的西敏寺大教堂宣布,今年晚些时候,霍金的骨灰将安葬在西敏寺大教堂,靠近牛顿和达尔文的墓。
西敏寺大教堂的主教约翰•霍尔在声明中提到,牛顿于1727年在这里安葬,达尔文于1882年葬在这里,在这里安葬的科学家中距现在最近的是1937年安葬的卢瑟福和1940年安葬的约瑟夫•约翰•汤姆孙。
这几位是科学史上的伟人:
-
牛顿: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
-
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者;
-
卢瑟福:发现了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约瑟夫•约翰•汤姆孙:电子的发现者。
在英国,对于王室之外的人来说,西敏寺大教堂是地位最高的葬身之地。从威廉一世到现在,西敏寺大教堂还是英国历代君王的加冕之地。而且,从爱德华三世到乔治二世之间的大多数国王和王后葬于此,但是后来国王和王后葬在温莎堡附近的圣乔治教堂或皇家墓地。中世纪开始,葬在西敏寺大教堂的有一些贵族、教堂人员,以及诗人,比如乔叟。然后,葬于西敏寺大教堂成了英国的最高荣誉,获此殊荣的有将军、政治家、医生、科学家、工程师等等。20世纪以后,因为地皮紧张,一般是将骨灰葬在这里。
据笔者查证,葬在西敏寺大教堂的科学家,除了牛顿、达尔文、卢瑟福和约瑟夫•约翰•汤姆孙之外,似乎只有以下几位:
莱尔:地质均变论的提出者;
约翰•赫谢耳:威廉•赫谢耳的儿子,曾任英国天文学会主席,对照相术作过重要贡献;
威廉•汤姆孙:即开尔文勋爵,19世纪经典物理的代表人物,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提出者之一。
卢瑟福和约瑟夫•约翰•汤姆孙两位是骨灰安葬,这是20世纪以来的惯例。看来科学家葬在西敏寺大教堂的门槛实在是非常高。
有些杰出人物葬在别处,但是在西敏寺大教堂里有某种纪念碑牌(或者是雕像或窗户)。在牛顿的雕像和墓前面的地上,有约瑟夫•约翰•汤姆孙和卢瑟福的纪念板,下面有骨灰。旁边还有如下几位的纪念板,下面没有骨灰。
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者,电磁场概念的先驱;
格林:提出数学和物理学中广泛使用的格林函数;
麦克斯韦:电磁学的集大成者,确立电磁场概念;
狄拉克:量子力学的建立者之一,量子电动力学的创立者,预言正电子。
但是这些纪念平板大小差不多都是2平方英尺。格林的平板上还刻了一个风车磨坊,因为那是他的老本行。
笔者查证,葬在别处但是在西敏寺大教堂有纪念碑牌的著名科学家还有以下几位。
亚当斯:海王星发现者;
汉弗莱•戴维:首次分离钾钠等元素,法拉第的老师;
霍华德·弗洛里:青霉素的发明者之一,分享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斯蒂芬·海尔斯:首次测量血压;
威廉•赫谢耳:发现天王星及其两颗卫星以及土星的两颗卫星;
胡克:关于弹性的胡克定律的提出者,牛顿的竞争者;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尔:植物学家、旅行家;
焦耳: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之一;
威廉·拉姆赛:因惰性气体研究获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
斯托克斯:数学上斯托克斯定理提出者,流体力学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提出者之一;
约翰·威廉·斯特拉特:即瑞利勋爵,因与威廉·拉姆赛合作发现氩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华莱士:独立提出进化论,他有个头像靠近达尔文的墓;
托马斯•杨:波动光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科学有很多贡献。
物理学家兼作家斯诺在他的演讲《两种文化》中,曾经将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莎士比亚分别作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代表。莎士比亚葬在他家乡,但是在西敏寺大教堂有一个雕像。还好,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开尔文勋爵能葬在这里。
2002年,霍金在为他的60岁生日举办的研讨会上表示,希望将他确定的黑洞熵公式刻在他的墓碑上。可以肯定,如他所愿,这个公式应该会刻在他在西敏寺大教堂里的纪念板上:
从1979年到退休,霍金在剑桥大学担任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他是继牛顿、斯托克斯和狄拉克之后,又一位葬于西敏寺大教堂的卢卡逊讲座教授。
狄拉克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量子力学建立者之一。但是即使在英国,学术界之外,知道他的公众也有限。他平时很寡言。他从剑桥大学退休后,在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当教授,1984年去世后葬在大学所在地Tallahassee。几年后英国学术界要求在西敏寺放置狄拉克的纪念平板。因为狄拉克是无神论者,申请5年之后才被批准。1995年狄拉克在西敏寺的纪念平板揭幕时,正是霍金致辞。
霍金也是无神论者,但是去世后却立即得到安葬于西敏寺的殊荣。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教会与时俱进,对科学的态度大大改变。事实上,他们很乐衷于与科学界打交道,特别是从事基本问题研究的科学家,比如宇宙学家。梵蒂冈就曾与霍金有过多次接触。 西敏寺大教堂的霍尔主教在这次声明中说:“科学和宗教一起寻找生命和宇宙的神秘问题的答案是很重要的。”
注:本文同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物理文化与施郁世界线”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