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李博泓(性别与戏剧教育工作者) 责编 | 崔乐
绘本一般认为是给儿童看的,因此 Picture Book(绘本)有时也被称为Children's Book(儿童书),或被归入 Children's Book 的范畴。
 
儿童应该读什么?儿童可以阅读LGBT(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即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内容的绘本吗?或者,LGBT 主题的绘本是否是合适的儿童读物?这些问题是这类主题绘本常会面对的争议。这些问题往往隐含着一个前提:谁能决定儿童读什么?是儿童吗?是成年人吗?是立法者吗?是教育者吗?是宗教信仰者吗?还是学校与图书馆人员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我们翻开一本本 LGBT 绘本时,可能翻开的是一场场纷纭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与政治力量博弈。本文将在同性恋爱情、同性恋家庭与跨性别者这三个主题中各选一本代表性绘本,介绍绘本与它背后的历史。
 
01 同性恋爱情:一张男男接吻图掀起立法不断
 
绘本《 King& King 》2000年在荷兰出版,内容作者是 Stern Nijland,绘画作者为 Linda De Haan。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公开反对审查制度,因此协会的知识自由部(the Office for Intellectual Freedom, OIF)每年都会公布十大最具挑战性书籍的清单,这往往意味着一些书因为审查制度变成了禁书。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公布的一份书籍审查研究报告,在1989年–2009年这20年间,因为 “同性恋” 主题而成为禁书的书籍清单上,《 King& King 》位列第四。而在其每年发布的十大禁书清单上,《 King & King 》在2003年和2004年都名列第八位,原因都是 “同性恋内容”。
其实,这本书最大的争议是故事的最后一页——在绘本中第一次出现了两个男人浪漫接吻的画面。
 
因为这个画面,美国的恐同者积极行动起来。2005年可谓行动不断:因为无法直接禁书,有议员提出 《父母赋权法案》,保障父母有权检阅小学图书馆购买的书籍,这无异于是向学校直接施压。俄克拉荷马州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无约束力的众议院决议,限制同志主题和其它少儿不宜的材料只能提供给成年人。75位该州立法院成员联名致信该州城市图书馆系统(OMLS),请愿将这本儿童书籍放在成人阅读区,并且许多人认为 “展示脱离了传统婚姻的家庭形式的少儿读物是色情的”。
 
OMLS 执行董事虽然回应 “并不存在任何违法或色情问题”,然而迫于压力,仍然决定将该书移到仅限成人阅读的区域,这引起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反对。
 
直到2007年,民主党在辩论中仍会被问及对于这本书的看法(奥巴马表达强烈支持,希拉里保守地表示这取决于父母的判断)。发展到2008年,事情变得更加荒谬:俄克拉荷马州众议院进一步要求同志主题材料必须放置在约152厘米高度以上(60英尺)的地方,以防儿童能够接触到。
 
在一个书籍评论网站上,评论呈现两极化。
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一本绘本何以能够让恐同者掀起这么大的反对能量?为什么有人称这本书 “最牛逼”,又有人认为 “这恨不得成了儿童读物禁书”?
 
打开书,不过是老套的王子被母上大人逼婚(有趣的是,女王的逼婚理由除了希望儿子Bertie继承王位,还因为厌倦了管教儿子),于是众多公主前来相亲的故事。在不同公主轮番展现各自才艺之后,最后一个登场的公主是由她的王子哥哥 Lee 陪伴来的。“此时,王子 Bertie 突然怦然心动。”
 
下一页,是公主大大方方现身,哥哥 Lee 却在门边探着半个身子往里探头,配字是 “一见钟情”。
 
再往下翻,是两个王子互相表白:“多么美好的一个王子啊!” 看到这一页,我感觉似乎少了些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一定是书页粘连了,导致我跳过了一两页,没看到故事重要的发展情节。于是,我用手搓着这一页,试图搓开粘连的书页。搓了好一会,我才不得不确信:没有!故事情节就是这样的。
 
停下执念,我回忆起刚刚在自己脑中出现的种种。我自认为阅读过不少描绘或研究同志的文字,对同志议题算是较有了解。当我看到这一段时,潜意识里却觉得这样的同志感情 “似是而非”。比如,他们应该经历犹豫、挣扎、地下情,或者至少先眉目传情,怎么可能如此光明正大地喊出对对方的赞美?!
 
然而,当试想 “假如换成异性恋,我还会觉得奇怪吗?”,那种 “古怪” 的感觉明显淡了许多。我看到的是 “当下的现实”,作者看到的是 “本来应该”;我只是在理论认识上 “相信” “本来应该”,却并未将它培养成一种 “理所当然的感觉”。
 
后面的故事发展延续这一 “惊人” 风格:两个王子举行婚礼,之前逼婚的女王感动得流下眼泪。婚后,两个王子变成“国王与国王”的身份,女王则拥有了私人时间,可以悠闲地晒晒太阳。
 
结尾,是 “老套” 却也充满挑战意味的——“从此,每个人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除了主线的同志爱情,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首先, 女王逼婚是为了给自己争取私人时间,表达了母职和王职带给她的疲惫与负担,而非以(常见的) “男大当婚” 或 “为你好” 为借口。
 
其次,王子互相表白后,马上举办婚宴。之前参与相亲的公主们都参与这场盛事,而非 “相亲不成便是路人”,或 “因为相亲对象喜欢男人而愤怒离场”。
 
再次,在公主才艺表演环节,王子 Bertie 的男侍从爱上了来自丹麦格陵兰的公主。在结尾页,男侍从与格陵兰公主坐在一起,两人脸上都露出笑容。公主没有因为相亲对象爱上了男人而愤怒,反而因为这次相亲也寻找到爱她的人。这里讲了同志议题,也连接了阶级议题。
 
02 同性恋家庭:一本漫画引发持续12年的恐惧
 
虽然《 King& King 》惹上巨大争议,这些争议反而刺激了销量。两位作者更是在出版社的邀约下,在4年后出版了《 King and King and Family 》(2004),讲述同性恋领养家庭的故事,但这本书反响较小。
 
一年之后,一本以真实故事为原型的同性恋家庭绘本《 And Tango Makes Three 》(2005,内容创作者为 Peter Parnell 和 Justin Richardson,图画创作者为 Henry Cole)则引起了一些美国人至少长达12年的恐惧。在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的1989年至2009年的LGBTQ禁书清单上,这本书位列第三。在美国图书馆协会每年发布的十大禁书清单中,这本书“战绩”如下:
 
2017年位列第九,原因是 “描绘了同性关 系”;
 
2014年位列第三,原因是 “反家庭,同性恋,政治观点,宗教观点,不适合一定年龄群体”。另外的理由是“推进同性恋议程”;
 
2012年位列第五,原因是 “同性恋,不适合一定年龄群体”;
 
2010年位列第一,原因是 “同性恋,宗教观点,不适合一定年龄群体”;
 
2009年位列第二,原因是 “同性恋”;
 
2008年位列第一,原因是 “反民族,反家庭,同性恋,宗教观点,不适合一定年龄群体”;
 
2007年位列第一,原因是 “反民族,反家庭,同性恋,宗教观点,性别歧视,不适合一定年龄群体”;
 
2006年位列第一,原因是 “反家庭,同性恋,不适合一定年龄群体”。
 
然而,在国内的书籍评论网站上,这本书收获的却几乎都是温馨的评论。
这本 “惊世骇人” 的绘本讲述了什么故事呢?
 
故事发生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每年特定季节,企鹅们会寻找 “对的人”,以伴侣形式共同生活。企鹅Roy 和 Silo 跟大家一样:一起散步,一起游泳,向对方点头致意,唱歌给对方听——不管 Roy 在哪里,Silo 一定在它旁边。但它们有一点不一样:这是两只雄性企鹅,而且,它们很少跟雌性企鹅呆在一起(雌性企鹅也不怎么跟它们呆在一起)。
 
作为伴侣,Roy 和 Silo 也想拥有自己的家。于是,它们观察别人,有样学样,用石头筑巢,在那里睡觉。可是,有一天,它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家还是跟其它企鹅不一样:在其它家庭里,企鹅妈妈能够产蛋,然后和企鹅爸爸轮流孵蛋,最后,企鹅宝宝出生了。羡慕之下,Roy 带回了一块长得很像蛋的石头。Silo非常谨慎地对待这颗 “珍贵的蛋”,小心翼翼地 “孵蛋”。它俩轮流 “站岗”,直到困到睡着。日复一日,它们小心呵护着 “蛋”,然而这颗 “蛋” 却全无反应。
 
动物管理员 Gramsay 发现了它们 “古怪的行径” 与 “难掩的沮丧”,便找来了一个需要被照顾的蛋,放入 Roy 和 Silo 的巢中。两只企鹅充满爱意地呵护着这颗蛋,直到企鹅宝宝破壳而出。Gramsay 给宝宝命名Tango(探戈),因为 “Tango 需要两人共舞”。
 
Roy 和 Silo 教 Tango 如何用歌声告诉爸爸们它饿了,用嘴喂 Tango 吃东西,在夜晚来临时一家三口依偎在一起。等 Tango 稍长大了些,Roy 和 Silo 带着它一起游泳,跟其它企鹅玩耍。它们过着像其它企鹅家庭一样的生活——依偎在一起,在夜晚安眠。
 
读完整个故事,以为只是一本 “用动物形象讲述同性恋故事” 的 “童话故事”。读到书底的 “彩蛋”,才发现最大惊喜:“这竟然是一个真实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由《纽约时报》报道,被一对伴侣、也是书的两位内容创作者 Peter Parnell 和 Justin Richardson 看到。Peter 是一名剧作家和童书作者,Justin 则是专注儿童性发展的精神科医生。当两人阅读到这则消息时,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一个 “向儿童传递正面的同性恋概念” 的故事。虽然难以确认两只企鹅是否为同性恋,但是 Peter 认为重要的是 “这庆祝着不同家庭形式的到来”。
在书籍评论区中,有一个妈妈分享了她使用这本绘本的真实经历:习惯了 “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的三岁女儿,无法接受这个动物界的真实故事。有热心网友建议 “是否可以趁机教育一下孩子同性伴侣同样可以创造幸福的家庭”,妈妈大方回应 “是啊,喜欢这种中立、无偏见的爱”。
 
在温馨弥漫的评论区中,有一条评论提出一个 “尖锐的问题”:“所以孩子的亲生父母怎么办?” 这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讨论方向: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同性恋家庭领养制度?
 
这本书从无宣扬同性恋去偷抢别人的小孩,在绘本和真实故事中,Roy 和 Silo 没有这样做,是动物管理员 Gramsay 为它们找来了一个企鹅蛋。这个地方并没有展开讲述具体过程,只说 “找来了一个需要被照顾的蛋,将它放入 Roy 和 Silo 的巢中”。
 
管理员有可能只是随意拿了一颗别的企鹅家庭的蛋,也有可能找到一颗被父母遗忘或落下的蛋。如果是前者,我们可以讨论如何建立合理的同性恋家庭领养制度,避免伦理问题,让有意愿好好照顾小孩的同性恋伴侣可以合法领养。如果是后者,这可视为社会孤儿、弃婴的隐喻。比如,有些女婴因为性别偏好的原因,被父母遗弃,没能得到她们需要的家庭照顾。此时,如果能够通过合法程序,进入有意愿、有能力好好照顾她们的同性恋家庭,女婴能够有机会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地生活,这是她们改写命运的重要一环。
03 跨性别者:2岁觉醒了性别身份的真实人生
 
“荣登” 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的2018年 Top11 禁书之首的,是描绘跨性别的儿童小说《 George 》。而在此前,2004年出版的一本讲述跨性别儿童故事的绘本《 I Am Jazz 》也曾惹起不断的争议: 在《洛杉矶时报》评出的 “2015年十大禁书”中位列第三,理由是 “不准确,同性恋,性教育,宗教观点,对特定年龄不适合”;在 Quartz 评出的 “2016年十大美国禁书” 中位列第四,位列前五的禁书都是因为出现了 LGBT 角色。在美国图书馆协会每年的十大禁书清单中,《 I Am Jazz 》排名如下:
 
2017年位列第十,原因是 “涉及性别认同”;
 
2016年位列第四,原因是 “刻画了一名跨性别儿童,并且因其语言、性教育意味和挑战性观点”;
 
2015年位列第三,原因是 “不准确,同性恋,性教育,宗教观点,不适合特定年龄群体”。
 
 
《 I Am Jazz 》源自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的 Jazz Jennings 的真实经历,Jazz 和 Jessica Herthel一起创作了本书内容,图画作者为Shelagh Mcnicholas。
 
2000年出生的 Jazz,在2岁的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真实的心理性别,4岁被确诊为性别焦虑(旧称性别认同障碍,指一个人因为出生时的性别指定而遭受的痛苦)。目前以女性身份生活的她是一名 LGBT 运动家,致力于为跨性别儿童发声,制作了 “Transgender 101” 系列视频介绍跨性别者的概念与生活,在Youtube 拥有65万粉丝。除此之外,Jazz 还出版了《 Being Jazz: My Life as a (Transgender)Teen 》;其同名电视节目从2015年7月开播,至今已有5季,获得反歧视同志联盟 GLAAD 第27届同性恋媒体奖的最佳现实类节目奖。
 
在这本书出版的11年后,2015年11月,美国威斯康辛州一所小学在与本校跨性别学生的父母讨论之后,原本计划将《 I am Jazz 》纳入学生阅读书单,以帮助该校一名6岁跨性别女孩的同学理解她的身份,表达学校对跨性别学生的支持。跨性别女孩也正在计划着向朋友们出柜。然而,就在信件发出的隔天,学校收到一封长达五页的谴责信,宗教群体对学校的做法表达了强烈不满。最终,迫于宗教团体的压力,学校最终还是在书单中删除了这本书。随后,女孩的母亲向媒体表示:她的女儿想要的仅仅是被接受,被包容,并且不被霸凌。
 
这个事件引起了巨大争议,幸运的是,跨性别女孩得到了本地社区的坚定支持,社区居民专门开办两场阅读《 I Am Jazz 》的活动。其中一场活动吸引了超过600人参加,包括本书作者 Jessica Herthel。
 
这本书的内容以Jazz的真实生命经历为主。这个喜欢粉色、银色和绿色的小女孩,热爱唱歌、跳舞、画画、化妆、踢足球和假装自己是个明星。她最喜欢美人鱼,有时会穿着美人鱼套装入水。小时候,每次妈妈夸 Jazz 是个 “好男孩” 时,Jazz 都会纠正她 “不,妈妈,是好女孩!”。家人允许她穿女装,但只限于家庭范围,一旦外出,Jazz 就必须穿回男装。
 
后来,医生诊断出 Jazz 患有性别焦虑症。幸运的 Jazz 有一对尊重她的父母,他们鼓励她穿女装,留长头发,甚至从此改名为 Jazz。尽管开始的时候,Jazz 遭遇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不理解。但是,慢慢地,大家接受了她作为 Jazz 的样子。Jazz 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然而她也意识到,快乐做自己才是最重要、最值得骄傲的。
 
04 结 语
 
LGBT 主题的绘本是否适合儿童阅读,仍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2008年,美国为了绘本中一张男男接吻图,具体规定了同性恋主题的材料必须放置在约1米5高的地方,以防儿童接触。尽管2015年6月,同性婚姻在美国迎来了全国范围的法律承认,然而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的2018年 Top11禁书书单中,LGBT 主题的书籍仍因其内容而被禁止。与外界的纷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处在争议风波中心的绘本,只是洋溢着美好温馨的氛围,以致让人产生荒谬之感。
 
儿童应该读什么?谁能够决定儿童读什么?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不会停止,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答案。
 
最后,回到 “绘本” 的概念。绘本是只给儿童看的吗?绘本是否适合成人阅读?一些人认为绘本的文字和绘图是低龄化的。然而,这只是对绘本的误解。优秀的绘本因其具备的普世价值,能够跨越年龄、阶层、地域等,适合所有人阅读。甚至,在设定主要读者为儿童的绘本中,成年人反而可以从中对比自己已经成型的思想,接受意外的观点挑战。也许这些 LGBT 主题的绘本对成人的冲击更甚于对儿童读者的冲击。
 
参考文献
 
And Tango Makes Three. Peter Parnell, Justin Richardson, Henry Cole.Simon Spotlight Entertainment.2005.
 
I Am Jazz.Jazz Jennings, Jessica Herthel, Shelagh Mcnicholas. Dial Booksfor Young Readers.2014.
 
King&King.Stern Nijland, Linda De Haan. Tricycle Press. 2003.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630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