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工作再忙,该休假也得休假。为什么?科学家用试验给出了充分的理由。
 
  撰文 | 王承志
 
  责编 | 陈晓雪
 
  ●  ●  ●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科学家们做了一项长达40年的研究,发现每年休假至少三周,能够显著减低死亡率。
 
  试验开始于1974年,研究人员筛选了3490位健康志愿者,最终选出了1222中年男性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为商业人士或企业高管,具有类似的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平,且受过良好的教育。
 
  入选时,每位受试者都有良好的健康状态,没有被诊断有任何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没有长期服用任何药物,但都至少暴露于一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例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葡萄糖耐受差、超重等)。
 
  研究人员将入选的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成为干预组(612人),另一组为对照组(610人)。干预组在5年试验期间(1974-1980)得到研究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每个季度研究人员都会对他们做一次检查,而且对他们的健康状况给出一对一的指导,包括指导他们定期做有氧运动,吃健康食物(蔬菜,水果,全麦食品等等),督促他们戒烟等等一切当时的医学知识支持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如此,对于有高血压等状况的志愿者,还给他们服用降压药以将他们的身体指标控制在最佳状态。
 
  而对照组,待遇就差多了,或者说——压根儿就没有任何待遇。除了定期填写调查问卷和做健康检查外,研究人员完全没有对他们做任何事,让他们完全按照自己原来的方式生活。(对照组的人一定觉得自己参加了一个假试验。)
 
  15年后,研究人员统计了两个组的死亡率。猜猜发生了什么?
 
  得到无微不至关怀、得到最佳生活方式指导的干预组比对照组有更多的人在15年间因心血管意外等原因死亡。经统计,干预组的死亡率比对照组高了46%!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个结果让医学界感到困惑,难道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反而会减少寿命?但同期很多临床试验的结果都明确显示了健康方式的积极作用。这一反常结果激起了医学界广泛的讨论。
 
  《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 )对此发表的评论文章猜测中年以后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是否已经太迟。而《柳叶刀》杂志发表的编辑评论猜测:在药物和健康咨询等干预结束后,可能有一种被忽略的因素对受试者心理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柳叶刀》发表的编辑评论。来源:参考文献2
 
  因此,研究人员决定对这两个人群继续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令人惊奇的是,从研究开始15年至20年间,干预组和对照组死亡率的差距继续扩 大。其后差距才逐渐缩小,到研究后30年左右后,两组死亡率逐渐接近。
 
  
干预组和对照组在40年间的死亡率。来源:参考文献1
 
  那这期间两组究竟有哪里不同?研究人员仔细分析了两组间各个指标的差异,发现两组间血压、血糖、血脂都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干预组平均酒精摄入和吸烟都比试验组要少!
 
  于是研究人员把调查问卷中所有的因素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的调查因素中,只有休假时间与死亡率有显著的反相关性。按照休假时间对受试者分组后,研究人员发现1974年至2004年间每年休假少于3周的受试者比大于3周的受试者死亡率提高了37%!
 
  这项研究的主导者,赫尔辛基大学的 Timo Strandberg 教授对此解释道:“休假很少的那部分受试者也具有更高的工作强度和死亡率。在我们的研究中,休假很少的那部分受试者通常也比休假时间长的受试者睡眠时间更短。这种高压力的生活方式可能把其它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全部抵消了。也许,我们对受试者的各种干预措施也可能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压力。”
 
  “我们的试验结果并不表示健康教育没有用。相反,它显示了减少压力对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生活方式的建议和现代药物应当明智地结合在一起。”
 
  Strandberg 教授还特别强调:“不要认为其它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抵消过度工作而不休假带来的不良后果。”
 
  这项为期40年的研究,数千人用生命告诉了我们:只工作不休假真的会累死人的!
 
  顺便提醒,按照我国《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规定,带薪年假是可以累计到下一年的,逾期作废属于违法行为。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863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