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7月27日,中国“00”后跳水小花陈芋汐、张家齐稳夺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台金牌,疫情下的奥运,二人戴着口罩站上了领奖台 | 图源:olympics.com/tokyo
导 语
在日本国内每日新增病例数居高不下、疫苗接种率推进缓慢和一片民意反对声的背景下,2020东京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正式开幕。据东京奥组委官网机场入境核酸检测人数统计,自7月1日至26日,日本奥运相关的海外入境人数达到38484人。
五年前,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扮成 “超级马里奥” 亲临里约向全球亿万观众发出了2020东京奥运会的邀请。然而,这届被他视为有机会带领日本经济再次腾飞的奥运会在破天荒地推迟一年后依然被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之下。
日本疫情的反复和新冠疫苗接种率不足成为此次奥运会的不安因素,日本政府和东京奥组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日本民众和奥运相关各方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关注。本文梳理了东京奥运会《防疫应对手册》中的相关措施以及各方评价,而东京夏季奥运会能够顺利举办也将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具有参考意义。
撰文|闫思宇
责编|刘楚
日本疫情:新增感染病例上升和疫苗接种率有限
不到一周前,位于日本东京的国立竞技场终于迎来了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本可以容纳6.8万名观众的开幕式主会场受疫情影响显得格外空旷,仅有包括各国政要和国际组织官员等相关人士在内的950人被允许现场观摩 [1]。
正如其主题口号 “United by Emotion”(“情同与共”)一般,东京奥运强调运动让背景各异的人跨越彼此的差异,让人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庆祝。但在当下的疫情语境下,部分民众对于疫情在如此规模国际活动情境下进一步扩散的担忧难以回避。
本届奥运会的筹备历程一波三折。抛开诸如 “东京奥组委前主席森喜朗因不当言论引咎辞职” 等人物风波 [2],日本自身本就不容乐观的疫情成为奥运会开幕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自进入7月以来,日本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接连攀升,22日和25日均突破5000例 [3]。面对再次反弹的疫情,日本政府不得不于7月8日第四次对东京都地区发布紧急事态宣言,通过限制居民不必要的外出、居家办公、要求当地餐饮行业停供酒精等措施,以期尽可能地控制疫情确保东京奥运的顺利开幕 [4-6]。
严峻的疫情不仅加大了奥运相关方面的筹备工作压力,部分日本民众也因对疫情的顾虑逐渐加深而产生了抵触奥运的情绪。朝日新闻于开幕前进行的民调显示“68%的受访者对奥运组织者控制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表示怀疑,5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反对奥运会继续举行 [7]。” 甚至就在开幕式进行过程中,场外的反对声也不绝于耳。
除却不容乐观的疫情现状外,日本境内难以推进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显得更加令人担忧。由于数十年来日本一系列疫苗丑闻和接种新冠疫苗可能存在的副作用,日本民众对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心存芥蒂,再加之诸如欧盟输日新冠疫苗受限、日本国内低死腔注射器存量不足和医护人员匮乏不给力的后勤保障等因素,日本的新冠疫苗接种率一直十分有限 [8]。
东京都政府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20日,仅有35%的日本民众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比例更是低至23% [9],位列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率的倒数第一 [10],距离日本政府此前所希望的在奥运开幕前达到群体免疫目标相距甚远 [11]。
新冠大流行中的奥运会防疫措施
日本政府和东京奥组委对于奥运期间采取的防疫措施在此前一直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例如是否限制观众人数,如何限制等问题都存在着分歧。而进入7月以来的疫情反弹和持续低位的疫苗接种率迫使奥运会组织者不得不采取更多措施以防止奥运期间出现难以预料的 “超级传播” 事件。
6月15日,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国际残奥委会(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IPC)和东京2020奥组委(Tokyo 2020)联合发布了第三版《疫情应对措施手册》(以下简称 “《手册》”)[12]。该《手册》综合了医学、卫生、体育等多方领域的专家意见,有包括 “运动员和代表团官员版” 在内的共7个版本,作为奥运期间指导防疫措施的官方指南文件贯穿防疫全程。
日本境外入境人员等奥运相关人员的闭环管理和针对传染性疾病的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 是奥运期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据《手册》,本届奥运会依赖于Online Check-in and Health report APPs(OCHA)和Japan’s smartphone Contact Confirming Application(COCOA)这两个手机应用程序对奥运相关入境人员进行全程追踪。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平台通过信息的实时上传和基于二维码的多环节审核查验目的是使全流程透明、条理和可追溯,遏制疫情传播。
就具体措施而言,包括勤洗手、戴口罩等在内的基本防疫措施、高频率的筛检和及时的隔离是本届奥运会疫情防控最重要的手段。《手册》规定7月1日后入境的奥运相关人员需要提供出发前72小时以内的核酸阴性报告;若7月1日前入境,则需要提供出发前96小时以内且非同日的两份核酸阴性报告,其中一次检测需要于出发前72小时进行。且在奥运期间,相关人员每日都要接受核酸检测,一旦发现阳性病例将被隔离。
除此之外,组织方还设立了新冠疫情协调员(COVID-19 Liaison Officer, CLO)这一职位协调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各项工作,目的是保障各环节顺利推进以及当检出阳性病例时得到及时的响应。
更多的防疫细节还体现在观赛人数控制、赛制特别规定等细节方面。根据早先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东京奥组委、东京都政府和日本政府的五方会议,本次奥运会东京都范围内的所有赛事均将空场进行,而东京都地区外的比赛也将视当地情况决定是限制观众人数还是空场比赛 [13]。对于那些允许观赛的场次,每场比赛仅允许不超过1万名本土观众入场观赛,且需要满足观众人数小于场地最大容量的一半这一条件 [14]。
如此一来,这项规定也导致在所有750场比赛中仅有26场允许观众入场观看,入场率不足原计划的3.5% [15]。前期的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也对线路进行了重新规划,以避免在公共道路上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 [16]。
在具体的比赛项目之中也不乏一些 “特别” 规定,例如乒乓球比赛中 “不允许球员用手或者毛巾接触球台”,“不允许运动员吹球” 等。赛后的颁奖仪式为了避免间接接触,也需要运动员 “全自助” 式为自己戴上奖牌。限制社交及活动范围、避免人员的聚集和不经意间地接触等防控原则,在东京奥运会新规中随处可见。
防疫措施是否有效仍需观察
自本月1日至28日,已报告奥运相关阳性病例178例 [17]。这些病例包括运动员、奥组委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奥运支持人员,所幸的是其中大多来自奥运村外,也暂未报告有群体聚集感染的大规模疫情传播情况。值得警惕的是,7月以来,东京地区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正呈现上升趋势,非日本居民的奥运相关阳性病例也逐渐增多[22]。
但本次奥运会采取的防疫措施成效究竟几何,比赛还在继续,外界评价声音也褒贬不一。
来自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人口健康科学与政策系的 Annie K. Sparrow 博士和来自明尼苏达大学明尼阿波利斯分校公共卫生学院的 Lisa M. Brosseau 博士等人于7月1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对本次东京奥运会的防疫措施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国际奥委会所制定的《手册》并未建立在科学严格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
他们还指出,由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这很有可能导致室内运动的部分防疫措施收效甚微。因此,专家建议根据运动项目差异和赛事场地对各个项目进行风险程度分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疫措施 [18]。
Craig B Dalton 副教授和 Joanne Taylor 博士均来自位于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在他们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Is a COVID-safe Tokyo Olympics and Paralympics really possible? 》[19] 中,他们表示奥组委所采取的种种举措对于防疫有一定作用但仍旧存在诸多风险,提出一大隐患即基于前期日本国内较低的核酸检测率,认为日本疫情的严重程度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
文章作者指出,《手册》相关规定可能存在漏洞:对于行前核酸检测,快速抗原检测(rapid antigen tests)的敏感性远不如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sts),这便可能导致漏诊的情况发生而出现病毒传播事件。
而曾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一枚游泳银牌、现供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卫生安全中心的 Tara Kirk Sell 博士则对于东京奥运的疫情防控措施则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她认为当下高频率的核酸检测对于提高阳性病例的筛检率是十分有效且必要的。不过她也指出需要通过观察这些措施的落实情况而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20]。
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Faster, Higher, Stronger(“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Together(“更团结”)。这不仅是对新冠疫情的回应,更是奥林匹克精神在新时代下寄予人类的美好憧憬。
东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仅剩不到200天的时间,相关的筹备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前不久召开的 “北京冬奥组委暨北京市运行保障指挥部第四次调度会议” 也指出了北京奥运将依据 “一馆一策、一场一策” 的原则制定防控方案,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 [21]。
参考资料:
[1]http://www.chinanews.com/ty/2021/07-23/9527001.shtml
[2]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7938847
[3]https://systems.jhu.edu/research/public-health/ncov/
[4]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0709/c1002-32152947.html
[5]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58625159715298.html
[6]http://www.chinanews.com/gj/2021/07-08/9515038.shtml
[7]https://cn.reuters.com/article/poll-japan-olympics-safety-0719-mon-idCNKBS2EP08F
[8]http://ijs.cssn.cn/xsyj/bkwz/202106/t20210603_5338091.shtml
[9]https://www.bbc.com/news/57556978
[10]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7/14/c5524791.html [11]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japan-covid19-study-0125-mon-idCNKBS29U0JG
[12]https://olympics.com/tokyo-2020/zh/news/third-and-final-version-of-the-tokyo-2020-playbooks-published
[13]https://olympics.com/tokyo-2020/zh/news/joint-statement-on-spectator-capacities-at-the-olympic-games-tokyo-2020
[14]http://www.xinhuanet.com/sports/2021-06/21/c_1127584656.htm
[15]https://news.cctv.com/2021/07/10/ARTIC8xIHE9VEemAPWhk26ST210710.shtml
[16]https://olympics.com/tokyo-2020/en/torch/news/changes-to-olympic-torch-relay-format-in-tokyo-1707
[17]https://china.kyodonews.net/news/2021/07/8a47680dabbf-16-174.html
[18]Sparrow A K, Brosseau L M, Harrison R J, et al. Protecting Olympic participants from Covid-19—the urgent need for a risk-management approach[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1.
[19]Dalton C B, Taylor J. Is a COVID-safe Tokyo Olympics and Paralympics really possible?[J]. 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2021: 1.
[20]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ports-57911616
[21]https://www.beijing2022.cn/sv1/wog.html?cmsid=EYS2021062200474600
[22]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763637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