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2月21日傍晚,经过为期6天的庭审,美国法院宣判哈佛教授查尔斯·M·利伯(Charles M.Lieber)被指控的六项罪名均成立。图为利伯于21日晚离开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约翰·约瑟夫·莫克利联邦法院 | 图源[1]

导  读

哈佛教授查尔斯·利伯因虚假陈述和报税不实被判有罪,再次凸显了一个问题:美国政府的中国行动计划,打击的是经济间谍、科研不规范,还是只是不想让美国的科学家与中国的研究人员合作?

撰文 | 王雨丹

访谈 | 陈晓雪

当地时间12月21日,哈佛教授查尔斯·M·利伯(Charles M. Lieber)因在与中国关系的问题上的虚假陈述和报税不实被判有罪。陪审团裁定利伯犯有六项重罪,包括两项虚假陈述罪(making false statements)和四项税务犯罪(related tax offenses)。

据《哈佛学生报》(The Harvard Crimson)报道,起诉利伯的美国检察官表示,现年62岁的利伯通过向调查人员提供误导性陈述和报税不实,隐瞒他与中国人才计划的关系,以此谋求金钱利益和未来获诺奖的可能。[1]

利伯案是美国司法部实施中国行动计划三年多来第二例公开庭审的案件,此前的第一例中国行动计划公开审理的案件以法官判决被告胡安明无罪释放而结束。

美国社会已出现对中国行动计划偏离原有目标、呼吁重新评估的声音,但此次利伯案,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多以 “哈佛教授隐瞒与中国的关系被定罪” 作为标题,将之视为中国行动计划的 “一场高调胜利”( a high-profile victory)。

一名旁听了利伯案部分庭审的华人认为,利伯案的结果将进一步导致中美合作关系的恶化。在美国的学者,无论是否为华裔,在考虑与中国合作时都会更加慎重,甚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选择不与中国的机构合作。


1、顶尖化学家被裁定犯六项重罪 

出生于1959年的查尔斯·利伯,一直致力于化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基础学术研究,并教授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包括中国学生。他在200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获得沃尔夫化学奖,2017年当选为美国医学院院士。

2020年1月28日,时任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主任的利伯在哈佛校园内被捕,理由是涉嫌参与中国人才计划但未按要求申报。

被捕后,利伯在长达3个小时的讯问中介绍了自己与中国的往来,并承认自己曾误导了调查人员。

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调查人员出示其2011年和2012年与武汉理工大学签署的合同后,他承认自己曾从武汉理工大学获得收入,并表示“我应该更加关注我所签署的合同内容。”随后,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武汉理工大学的财务收入情况:一部分工资存入了一个中国的银行账户,其余部分(他估计在5-10万美元之间)则由面值100美元的钞票支付,并装在行李箱带回家。他表示自己回家后 “没有进行财务收入申报,而这是违法的。”[2]

2020年1月31日,利伯以100万美元和交出护照为代价获得保释。[3]

在12月14日开始的庭审中,美国检察官说,在接受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问询时,利伯对自己与中国人才计划的关系撒了谎。另外,作为前哈佛化学系的系主任,利伯未能向美国国税局申报他的外国银行账户和来自中国人才计划的收入。

《纽约时报》在12月21日的报道称 [2],参与中国的招聘计划并不违法,但科学家必须向美国政府如实披露他们的参与情况,他们往往也接受了美国政府的研究资助。美国检察官表示,自2008年以来,利伯在哈佛大学的实验室从美国国防部和NIH获得了共18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庭审上,检察官和陪审团展示了利伯2012年收到的一封邮件,并由此确认他为 “中国人才计划高水平外国专家”。这是一份为期三年的合同,利伯每月可获得5万美元的报酬,外加约15万美元的生活费和150多万美元的实验室费用(武汉理工-哈佛联合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利伯在接受FBI讯问时曾表示中国大学很有钱,“这是中国用来诱惑人的东西之一(that’s one of the things China uses to try to seduce people)。” 但他称,自己与中国大学合作并不是为了钱,而是通过培训中国的年轻科学家们使用自己开创的新技术而提升自己的资历。[2]

2021年12月21日 ,陪审团认定利伯六项罪名均成立,美国法院作出判决。

对利伯罪名的量刑将在之后的听证会上给出。在美国,对于 “虚假陈述” 的指控,最高可判处5年监禁、3年监外看管(supervised release)和25万美元的罚款。

 

2、“杀猴儆鸡”,利伯案有哪些影响?

利伯案之所以受到众多关注,除了他本身是世界顶尖科学家之外,还在于这是美国实施中国行动计划以来第二起公开审理的案件。

“中国行动计划” 由美国司法部于2018年11月发起,目标是 “反制其所认为的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起初,这一计划主要集中在商业和经济领域,主要针对中国公司展开,但很快,在美国大学任职的华人教授成为这一行动的目标:一旦发现有同时在中国受雇或协助中国政府、学术机构或企业从事研发但未向美国就职单位披露或申报的,便予以起诉严打。

据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不完全统计,中国行动计划涉及到的77个案件中,只有25%(19/77)的指控与经济间谍法案有关,也就是与偷窃商业秘密或经济谍报活动有关。而且,在新案件中,和经济间谍法相关的指控占比在不断下降,例如,2018年时,33%的新案件包含与间谍经济法案相关的指控;到了2020年,只有16%的新案子与经济间谍法案有关。[6]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统计显示,越来越多地,中国行动计划的重心转移到了对科研诚信问题的调查。例如,30%的案件所涉及到的问题是科研诚信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是在各式各样的表格中未能完全披露与中国的关系或收入的来源,这些问题到底是故意隐瞒还是规则不明确造成的,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而且,涉及科研诚信的案件,有八成还在审理中,另外有七个案子美国司法部已经放弃起诉或被告被无罪释放,有六个案子则以认罪或定罪告终。《麻省理工学科技评论》引用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联邦政府数据的分析说,“这与联邦刑事案件的通常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绝大多数以认罪告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行动计划案件中,88%的被告都是华裔或华人。而成为中国行动计划的目标,意味着即使最后证明无罪,也将承受巨大的损失。

今年9月,美国法院驳回美国司法部对加拿大籍华裔学者胡安明的所有指控并判胡安明无罪。

胡安明是纳米材料高温钎焊领域的专家。2020年2月,时任田纳西大学副教授的他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以电信欺诈和虚假陈述为由逮捕,后被美国司法部指控隐瞒与北京一所大学的关系,并在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获得研究资金时欺骗政府。随后,胡安明遭田纳西大学解雇,理由是其工作签证到期;2021年6月,胡安明案的一审流诉;9月9日,当地法官驳回所有指控并判定胡安明无罪;10月14日,田纳西大学表示将恢复胡安明的终身教职,并在三年内提供20万美元助其重启研究。

胡安明案是中国行动计划涉及案件中第一个公开审理的案件。虽然胡安明最后无罪释放,但他和他的家人因这一案件备受折磨,胡安明经受了长达一年半的调查,他的儿子甚至也受到FBI的监视。

不久前,胡安明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那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我的基本人权被侵犯,我的名誉被毁,我的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我的家人也受到了伤害,” 他说。“这不公平。” [7] 

而胡安明能否继续在田纳西大学工作,还要看美国政府对他的工作签证的审批情况。 

与胡安明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政府只是把胡安明案和其他放弃起诉的案件从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的网站移除,然后继续起诉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其他学者,包括非华裔的利伯。[8]

庭审中,美国国防部的调查人员承认,最初调查利伯的原因之一,是他实验室里中国学生的数量太多了 [5]

而在很多有关利伯案审判结果的报道下,美国一些政客和民众在社交媒体的评论,仍然将利伯与间谍联系起来,质疑利伯到底向 “敌人” 分享了哪些信息——尽管利伯案与间谍指控无关。

而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以后是否还能和中国科学家合作了?边界在哪里?

一位在12月21日参加利伯案庭审的华人对《知识分子》谈了自己对利伯案的看法:

“在中美博弈中,利伯就是一个牺牲品,中文里有个词叫杀鸡儆猴,在我看来利伯案是杀猴儆鸡。搞掉一个大的(科学家),其他人肯定会有所顾忌了,有些想跟中国合作的研究人员会更加谨慎,而这肯定会影响中美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中国的科学发展(会受影响)。另外,其他方面也会有负面影响:很多在美国的中国人此前可能想回国,而这事一出他们可能会考虑彻底回国,免得以后无中生有被抓。”

哈佛大学教授斯图亚特·L·施莱伯(Stuart Schreiber)在社交媒体上不无遗憾地表示:

“尽管他(查尔斯·利伯)在科学界享有盛誉——或许正因为如此——他已成为一场悲惨的、受误导的政府运动的目标,该运动正在阻止美国科学家与其他国家的同行合作,尤其是中国。”

 

“这样做不仅威胁到美国作为世界学术研究领导者的地位,也威胁到科学本身。” 施莱伯写道。

王宗安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21/12/22/lieber-verdict-day6/

2. https://www.nytimes.com/2021/12/21/science/charles-lieber.html

3. 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20/7/29/lieber-tax-offenses-charges/

4. 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21/12/18/lieber-day4-moakley/

5. 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21/12/21/lieber-trial-day-5/

6.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1/12/02/1040656/china-initative-us-justice-department/

7.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1129/china-university-spies/

8. https://www.justice.gov/nsd/information-about-department-justice-s-china-initiative-and-compilation-china-related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863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