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1

癌症研究的钱都花哪儿了?

图片来源:pixabay

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的疾病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超1930万,因癌死亡病例约1000万。正因此,癌症是全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近日,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医学院Stuart A McIntosh团队整理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关于癌症研究的资金投入和分配数据。这5年间,全球有66388项资金投向癌症研究领域,共计约245亿美元。其中,临床前研究所获资助占比最大,约73.5%,随后分别是公共卫生研究(9.4%)、1~4期临床试验(7.4%)和跨学科研究(5.0%)。从癌症种类分析,乳腺癌研究投资最多,约27亿美元。从研究类型分析,癌症生物学研究获得41.2%的投资额,而外科(手术)学研究和放疗研究占比仅为1.4%和2.8%。论文作者认为,手术和放疗研究在许多实体瘤治疗中占首要地位,应加大对这两种临床应用的研究投入。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3)00182-1     

2

戒烟也能缓解焦虑

图片来源:pixabay.com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世界无烟日”,英国牛津大学初级保健健康科学系Angela Difeng Wu团队在JAMA Network Open发表研究论文称,连续不间断的15周戒烟可以改善成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共有4260名志愿者参与了该项研究,其中2359人有精神类疾病患病史。结果显示,戒烟干预组志愿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下降0.40和0.47。统计分析模型也说明,戒烟干预和焦虑评分降低、抑郁评分降低的确存在关联性。对于一些人来说,吸烟可能是缓解压力、调整情绪的一种途径。但这项研究让烟民和临床医生更加坚信,戒烟不会恶化个人的精神健康状况,甚至可能会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不管是为了身体健康还是精神健康,不管是为了本人还是周围人群,戒烟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16111       

 

3

秸秆焚烧或将导致更高的婴儿死亡率

图片来源:pixabay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400万平方公里的植被被焚烧。室外生物质焚烧(例如秸秆焚烧)会排放多种气溶胶、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食品安全与环境中心Hemant K. Pullabhotla通过调取200多万出生婴儿的地理参考数据,并与生物质焚烧面积的卫星数据进行了匹配后发现,在生物质焚烧的顺风地区,每多烧一平方公里,婴儿死亡率就会高出近2%,并且,生物质焚烧导致的婴儿死亡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从全球范围进行分析,该团队发现,2004年至2018年间,室外生物质焚烧暴露与每年新增近130000例婴儿死亡存在相关性。从局地来看,尽管非洲的生物质焚烧量下降,但全球近75%的因植被焚烧诱发的婴儿死亡仍发生在该地区。相关论文于5月30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218210120  

 

4

常吃坚果可延缓老年人认知水平下降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我们在平时常会听到“多吃核桃可以补脑”的说法。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品质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是人们比较喜欢的食物。近日,西班牙罗维拉-威尔吉利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一研究团队跟踪分析了6630名55~75岁患有代谢病的肥胖志愿者的两年的饮食结构和健康数据,并对参与者的认知水平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坚果摄入量和志愿者的认知能力呈现正相关性:相比于每周坚果食用量少于30克的志愿者,每周食用90克及以上的志愿者的认知测验评分更高。因为参与该研究的志愿者均有认知水平下降的风险,论文作者认为,经常食用坚果两年可以延缓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下滑时间。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1日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jcnut.2023.05.032      
 

5

卵巢癌早期诊断新希望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卵巢癌(Ovarian cancer)患者30多万例。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标记物,多数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是癌症晚期,导致卵巢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到30%。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李默团队对96名在妇产科就医的妇女(包括26名早期卵巢癌患者和25名晚期卵巢癌患者)宫腔液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确定了7种代谢物的组合可作为早期卵巢癌的诊断标记物,包括香草扁桃酸、去甲肾上腺素、苯丙氨酸、β-丙氨酸、酪氨酸、12-S-羟基-5,8,10-十七碳三烯酸和海茴香烯炔二醇。研究人员还通过123名患者验证了上述组合的诊断精确性,为卵巢癌早期无创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报告·医学》杂志。据了解,李默团队已将该诊断组合申请国家专利,并获得授权。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xcrm.2023.101061     

 

6

打鼾引发高血压,为什么?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研究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俗称打鼾)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最近,美国贝勒医学院综合生理学系David J. Durgan通过大鼠模型研究发现,动物连续两周“打鼾”后血压上升,肠道微生物种群改变,肠道和大脑的炎症水平升高。从细胞水平来讲,大鼠“打鼾”会引起回肠、盲肠和大脑部位调节性T细胞减少,辅助性TH17细胞增多。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小分子蛋白白介素17a(IL-17a):用抗体中和IL-17a后,“打鼾”大鼠的血压下降,上述组织中的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多,辅助性TH1细胞降低。研究人员人为,适当干预IL-17a信号可能为预防“打鼾”引发的高血压和神经炎症提供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6月1日的《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161/JAHA.122.029218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863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