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4年来啦,《知识分子》三位总编辑如何看待过去的一年,对于新的一年有何期待,又有什么想对读者朋友说的呢?

周忠和

《知识分子》总编辑、古生物学家

我们是谁?又该如何与世界相处?

动荡不安的2023年终于过去,它注定将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后疫情时代的地缘政治冲突、全球气候变化警钟长鸣……在波及全球的浪潮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

2024年已经到来,迎接我们的又将是什么?

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

ChatGPT-4的横空问世,及其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似乎向世人宣示:人工智能时代似乎真的是“狼来了”。如果说农业革命改变的只是人类生产方式,工业革命让人类从枯燥的体力劳动中得到了解放,那么,新的人工智能的革命解放的或许是人类枯燥、重复的脑力劳动。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语言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让人类一步步远离了动物祖先。ChatGPT对我们未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目前尚无法估量。一方面,重复、单调、枯燥,缺少创造性的工作必然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隐私、社会公平和权利、伦理等问题将逐渐凸显。无论它带给人类的是喜还是悲,潘多拉的盒子已然打开。如今,机器及其方方面面表现出来的“智商”,似乎反超了人类最为引以为傲的语言和思维能力,那我们又是谁?未来我们该如何与机器相处?

ChatGPT给学术出版会带来怎样的冲击,或许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助力论文构思、写作和发表的同时,论文数量究竟会增还是降?成果出版效率提升的同时,会不会带来更多注水的论文?长期来看,ChatGPT的冲击能否让学术界反思,引发学术出版和交流的一场革命?

未来ChatGPT不会取代人类,然而人类可能也离不开ChatGPT。虽然今年的Nature杂志已经将ChatGPT评选为年度人物,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一个现实版的超人,然而终究它不是神,我们无需盲目崇拜,更无需恐惧。

后疫情时代的地缘政治冲突

新冠疫情全球紧急状态结束的官宣,似乎并未给这个世界带来喘息和内心的安宁。俄乌冲突硝烟未散,巴以冲突又起,核弹的阴影还一直笼罩在各国人民的心头,人道主义的危机引发世界范围的抗议浪潮,在复杂的政治和利益面前,联合国的无力和苍白让世人唏嘘。

在民粹主义与全球化的冲突背景之下,地缘政治的冲突波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社会与群体的撕裂不断加剧,大学校园和科研的殿堂也被政治的浪潮所裹挟,科技界的国际合作或许也将长期在竞争与合作中间摇摆不定。

科技的迅猛发展显然并不能简单转化为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创造出在许多方面比肩甚至超过了人类的ChatGPT,却无法改变人类天性中的争斗和顽固的领地与族群意识。人类文明的历史相较数十亿年的地球生命历史,毕竟还是太短暂了。

多少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一定缓解,对话总比冷战要好。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争锋或许成为未来长期的常态。

全球气候变化警钟长鸣

2023年火热的不仅只有人工智能技术,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年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增长了1.46度,世界多国遭遇极端的高温、干旱、森林野火。

重压之下,人类并没有坐以待毙。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清洁能源的使用持续增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 达成“阿联酋共识”固然可喜,然而从共识到行动还有漫长的距离。

2024年,我们祈祷世界多一份和平,少一份动荡;愿更多的科技与文明的进步造福人类,并在呵护好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的同时,还能呵护好动荡岁月里我们不安的心灵。

毛淑德

《知识分子》总编辑、天文学家

充满不确定的2024,

愿我们更加包容和理解彼此

2023年,我们终于走出旷日持久的疫情阴影,大家终于可以脱下口罩自由呼吸,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爆发性的、报复性的线下开会俨然成为新的常态。不过,长达三年的疫情还是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我在国外访问期间,不时有人去楼空之感,因为居家办公已然成为很多人的习惯,研究所常常缺乏人气,甚至衍生出因沟通不畅引发的矛盾,实在令人唏嘘。

今年,天文学界还是有不少好消息传来,惊喜不断的韦布望远镜捕捉到了超乎理论预期的高红移天体数目,哈勃张力(Hubble tension)危机更为突出,新的宇宙学呼之欲出;随着上百种有机分子和越来越多的行星大气元素被探测到,地外生命的存在以及海底搜寻工作也引发了不少热议。

同样是今年,我听到很多有对中小学教育的讨论,大家普遍担心应试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影响:孩子们似乎对大自然和世界都失去了兴趣,逐渐变成了一朵朵缺乏生气的盆景式“观赏梅”。

这些讨论引起了我的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死记硬背获取知识?是启发、培养兴趣?还是让孩子们获取独立的、终身学习的能力?现在越来越卷的教育能否让每个人成长为身心健康、于社会有益的健全人?这些问题是否有终极答案,或许答案因人而异,我无从知晓。

年底前,芒格的去世再次让我意识到生命的无常,这位99 岁高寿的老人,理性且智慧,尤其是他的逆向思维,让我受益匪浅。生活中有些人和事,答案与直觉或许完全背离。比如,大家原以为互联网会帮助大家建立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加深相互理解,但事实证明,互联网似乎加剧了世界的两极分化甚至极端对立。现代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一切非黑即白,答案必须“是”或“否”。然而,现实之中,灰色往往占据主基调。打个科学方面的比喻,牛顿定理是错误的吗?理论上讲,它确实不那么准确,相比之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结果。但在低速、弱引力的宏观世界中,牛顿力学却比广义相对论更为简单、直观,方便使用。科学之外,现实之中,我们亟需一个能够理性思考,并允许复杂答案(牛顿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同时存在的理性社会。

过去的一年,我不时怀疑,人类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在时间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习惯于迅速浏览肤浅、吸引眼球的短文、短视频,却将读书、读好书抛诸脑后。殊不知,那些深度好文、长文,那些凝聚了先人智慧的四书五经,那些百读不厌的西方经典,才能供给大家必要的营养,带领大家领悟人生的中庸之道和“知、止、定、静、安、虑、得”。

即将到来的2024 年,无疑仍将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但正如物理学家费曼所说,我们或许应该享受不确定性,因为“My life is fuller because I realize that I don’t know what I’m doing. I’m delighted with the width of the world! (正因未知,生活才更加充实。毕竟,丰富多彩的世界多让人向往并为之振奋啊!)”

最后,新的一年,愿世界和平,愿我们不吝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也希望一直奋战在科普前线的《知识分子》,可以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传播理性、弘扬中西文化深层次思想、交流方面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夏志宏

《知识分子》总编辑、数学家

真正的安全源自于发展

疫情结束,我们终于迎来了生活的正常化。新年的钟声响起,我愿与您分享作为科学家的喜悦和期待。

今年,在学术探索上取得了令自己倍感欣慰的结果,其中包括与南京大学天文系黎健等的合作,发现几亿年甚至更久前有一颗太阳系外的大行星短期来访过太阳系,并留下各种蛛丝马迹;此外,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学原理的机器学习算法,初步测试效果不凡,可望在图像识别、人工智能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开放的环境和多元的资源。谷歌学术、维基百科、Dropbox等公共平台已经成为全球科学家研究的助力。新兴的AI工具,如ChatGPT,更是为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然而,信息的流通不畅可能会限制了中国科学家整体的知识视野,这一状况对中国在全球创新竞争中的位置构成了阻碍,尤其是在新兴学科与跨学科领域的发展上。

真正的安全源自于发展,而发展需要自由的思想空间。在这个新的一年里,我期待我们的科学家们能享有更广阔的研究天地,让知识的力量无边界地发挥,为我们的国家带来非凡的成就。

祝愿大家新年快乐!

 

2023年,《知识分子》留下的足迹:

别了2022,远去的背影和前行的路

THE END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843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