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5年来啦,《知识分子》三位总编辑如何看待过去的一年,对于新的一年有何期待,又有什么想对读者朋友说的呢?

夏志宏

《知识分子》总编辑、数学家

 这个时代,

 传播真正的科学知识和现代文明更加困难 

过去的一年,全球经历了极大的动荡,尤其是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所带来的不定。无论你的立场如何,都不得不承认这一事件对全球科学研究领域构成了重大挑战。正如《自然》杂志中所描述,许多研究人员感到深深的绝望,认为这次选举结果是对事实、理性、知识和文明的一种倒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的认知缺陷让我们倾向于只相信符合自己预设立场的信息,即便这些信息可能是反智和反常识的。网上简单几次点击就能让人接触到满是谎言和误导的内容,而一次不经思考的转发,就能将这些虚假信息传播给数以万计的更广泛的群体,使人在无意中加深了对这些预设立场的信仰。其实谎言与政治宣传并不难识破,但在AI的推动下,庞大的网络平台成了制造信息茧房的工厂,人们在其中舒适地封闭自己,抵御外界的真实理性声音。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真正的科学知识、现代文明显得尤为困难。科学研究需要严格的实证支持,这要求科学家们在没有外界干扰的环境中全力投入。虽然科研成果的普及极其重要,但在迷信、伪科学以及政治偏见的压力下,这一任务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现象更是明证,错误的科学信息常常在网络上迅速蔓延。

在这个充斥着混淆视听信息的网络世界里,建立一个有公信力的科学传播品牌显得尤为关键。《知识分子》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以此来弘扬科学、文明与智慧的价值。我们欣慰《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与认可。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秉承深度与广度兼备、思想与创新并重的理念,不断推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内容。无论是科技、文化,还是社会、哲学,我们希望《知识分子》能够成为您获取智慧、洞察未来的可靠平台,激发更多思考和讨论。

感谢大家的陪伴与支持,祝大家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年里,健康快乐!

周忠和

《知识分子》总编辑、古生物学家

2025年,世界的动荡能够触底反弹吗?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中国的龙年,全球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与挑战中。俄乌冲突未止,中东战火不息,核战的阴影逼近,不仅标志着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也不停挑战全球各国民众的心理底线。以美国为首的多国大选与政治纷争给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和不确定。

与此同时,全球空间探索的角逐也在加速。中国科学家研究到了从月球背面采集的样品,不久将迎来"天问二号"小行星的发射与釆样。美国SpaceX星舰的第五次试飞,向世人展示了发射塔上的"筷子"神功。欧盟与日本合作发射了水星探测器。印度的空间探索计划也是雄心勃勃。

科技的发展如同脱缰的野马,喜忧参半。量子计算迎来了重要突破,生命医学的进步不断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人工智能的风头无疑最为强劲。去年Nature杂志已经将ChatGPT评选为年度人物,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更是同时青睐人工智能,足以表明AI影响力几乎是无处不在。人工智能的喧嚣大潮在商业与政治助推下,让芸芸大众眼花缭乱,如同雾里看花。人工智能何时会像互联网一样,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有关人工智能背后的科技伦理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相关研究可以说是严重滞后。越来越多大数据的产生过程中,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如何得到有效保护?智能机器的应用,如何产生新的就业岗位?在商业巨头对数据的垄断下,如何保障社会的公平?机器智能背后的道德约束如何规范?

2024年不出意外,再次成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极端天气及其带来的自然灾害有增无减。然而,正如克拉福德奖获得者安德鲁·诺尔在《地球简史》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在所有与人类导致全球变化有关的现象中,最令人震惊的也许正是人类的反应。事实上,人类至今都没有重视起来,也没有真正行动起来。“ 其实,人类只是永远更关心眼前的事情罢了。

面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对科技的拥抱一如既往的坚定,“新质生产力“被写进了二十大的报告中;中国芯片产业在打压中顽强生长,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坚定地走向世界。新修订的科普法也在年末正式实施。

发展中的中国拥抱世界的决心依旧。经过长时间的沉寂之后,年末我们最终等来了中美两国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五年的好消息,虽然未来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说,科技界帽子和奖项只增不减,有组织科研的说法越说越有理,国家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口号越喊越响,稳定支持的呼声似乎越来越弱,好奇心驱动的研究不断被冷落,科技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科技体制改革之难的背后,难道更多是文化惯性的力量?

2025年注定又将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期待世界的动荡能够迎来触底反弹,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和平的环境。新的一年里,最期待中国经济的回暖,科研创新文化的改善。愿大家珍惜所有,期待明天更美好。

毛淑德

《知识分子》总编辑、天文学家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随着2024年的飞逝,我不禁感到一丝恍惚。这一年,韦布望远镜在系外行星大气观测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人类在搜寻系外生命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韦布望远镜对早期宇宙的观测发现,星系的数量可能远超多数理论的预估,包括“小红点”星系的最新发现,都凸显了宇宙中仍有许多未解之谜。2024年7月1日,欧洲的欧几里得卫星成功发射,成为人类观测宇宙的新利器。国内的望远镜也在不少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尤其是天眼有望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令人备受鼓舞。由我国主导的天关(EP)卫星和SVOM卫星也分别于2024年1月9日和6月22日相继成功发射,未来或将为我们揭开极端宇宙的神秘面纱。

在过去的2024年,我有幸访问了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等国际顶尖学府。令人欣慰的是,相较之下,中国的大学和天文学界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中西方学术界,尤其在科学文化方面,仍存在差距。在普林斯顿访问期间,我拜访了我曾经的老师,一位86岁高龄,甚至刚经历过一场大手术的学者。他依然奋战在科研前线,领导着世界领先的项目,埋首于实验室,在耄耋之年还想有所突破。他对科学的纯粹追求,以及长达60多年的学术生涯,实在让人叹服。

今年5月,我曾踏上了前往敦煌莫高窟的朝圣之旅,这场来自艺术的洗涤震撼人心,尤其是158窟卧佛的涅槃像和259窟北魏菩萨禅修的微笑,至今历历在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面向一些初、高中生开展一场天文学专场科普报告。我一方面因为孩子们旺盛的好奇心而欢欣鼓舞,一方面又为这群孩子担忧,因为国内70.1%的小学科学教师都是兼职教师。当然,如何实现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教育的公平化,确实是一个旷日持久的难题,但在人工智能获诺奖的时代,未来国家和民间资本加上新技术的介入,或能为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来教育公平的新希望。

2024年8月初,对我学术生涯有着深远影响的科学巨擘李政道先生去世了。李先生创办的CUSPEA项目彻底改变了包括我在内的900多位学生的人生轨迹。除了伟大的科学发现外,李先生钟爱的杜甫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先生的人格魅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我辈的光辉楷模。

随着2025年的临近,国际形势变化无常,愈发错综复杂。我们不妨“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我衷心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知识分子》能越办越好,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世界和平!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3874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