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张天祁

 ●                  ●                   ●

近日,芝加哥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宣布,将暂停2026-27 学年全院博士项目的招生。

目前不再招收博士生的院系包括艺术史、电影与媒体研究、古典学、比较文学、东亚语言与文明、英语语言与文学、日耳曼研究、语言学、中东研究、罗曼语族语言与文学、斯拉夫语言与文学、南亚语言与文明,以及音乐系的民族音乐学和音乐史与理论项目。仅有哲学系(Philosophy)的博士项目和音乐系内部的作曲与声音实践(Composition and Sound Practices)博士项目两个例外。

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也宣布,2026–27 学年将暂停四个博士项目的招生: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社会思想以及科学的概念与历史研究(Conceptual and Historical Studies of Science)。更早之前,芝加哥大学克朗家庭社会工作、政策与实践学院已宣布暂停博士招生。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则表示,将暂停公共政策博士、政治经济学博士,以及公共政策硕士项目的招生。

在招生暂停的消息公之于众前,艺术与人文学部已在酝酿一场重组,希望通过削减成本和合并部门来应对“历史性的资金压力”,将现有的15个系缩减到8个系。6月14日,学院成立了五个工作组,由院系的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共40人组成,负责对院系结构、语言教学、博士项目评估、硕士及本科教育提出改革方案。直到7 月,工作组成员仍然抱着能与校方谈判达成妥协的希望。

一个月后,8 月上旬,芝加哥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部主任黛博拉·尼尔森(Deborah Nelson)致信教职员工和博士生,宣布2026–27 学年学部内约一半博士项目(8 个系)将全面停招,另有7 个系缩减招生名额[1]。

她解释,这一决定旨在“降低成本并避免进一步的财务不确定性”,并以申请人数、本科生需求、终身教职轨道就业情况及学位完成时间等为参考指标。然而,这一方案在校内引发了强烈反弹。尼尔森本人承认,公告“让许多教职员工措手不及”。

根据芝加哥大学校内学生报纸披露的内部通讯,博士项目委员会(由教员主导)明确反对“区别对待”的做法,认为若真要停招,应一视同仁地适用于所有院系,而非只针对部分。同时,部分成员质疑校方所用指标“无法作为招生决策的充分依据”,并批评其“未能体现学术层面的考量”。

在这一压力下,行政部门迅速调整方案。经过与各系主任和博士项目委员会的紧急磋商,尼尔森最终宣布,停招范围将扩大至几乎所有博士项目。她在后续邮件中解释,这一调整是基于“博士项目委员会和系主任们的强烈建议”[2]。

01

历史性资金压力,从何而来?

对于此次停招,院方的公开说法始终围绕两点:财务压力与项目评估。在致师生的邮件和招生网站的公告中,院方将这次为期一年的停招,定位为一个进行“深思熟虑且彻底的项目评估”的机会。但无论怎么说,财政压力都是最关键的因素。

推动此次重组的资金压力,一方面来自科研拨款的减少,另一方面则与国际学生政策和研究生贷款改革有关,这些都起源于特朗普政府的举措。在特朗普最近通过的名为“大而美法案”的要求下,大学将面临多个学生贷款计划的削减或取消。

芝加哥大学教务长凯瑟琳·贝克尔(Katherine Baicker)曾透露,联邦拨款削减的即时影响已达1000万至1500万美元,并可能在未来一年内扩大至4000万美元 。该法案还取消了Grad PLUS 学生贷款计划,根据《高等教育纪事报》对联邦数据的分析,在2022-23 财年,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通过该计划获得了将近5亿美元。

芝加哥大学的拨款也受到了削减,NIH一项关于削减研究间接成本(如行政管理、设施维护、水电费等)报销率的提议,可能导致大学每年损失近1亿美元的收入[3]。

但压力并非完全来自特朗普政府。芝加哥大学古典学教授克利福德·安多(Clifford Ando)公开指出,政策对于芝加哥大学的影响很有限,真正的问题在于校方领导层理想的堕落,以及他们为实现目标背负的惊人债务——而这在特朗普本次上台之前就出现了。

芝加哥大学的总债务已达到63亿美元,超过捐赠基金总额的70%左右,每年仅支付利息的费用就超过2亿美元,偿还债务的成本现在占所有本科学费的85%,而其他学校负债率一般不超过26%。甚至本应持续积累,轻易不动本金的捐赠基金也缩水了,因为学校在暗中变卖资产以掩盖赤字规模。

“没有其他同等规模的学校像它这样,在资产方面借债如此之多,也没有哪所大学将如此大比例的学费用于偿还债务。”安多说。

安多回顾说,芝加哥大学的财务状况在2011 年后便不断恶化,根源在于长期高额负债。2016 与2017 年间,学校出现巨额亏损,不得不出售校舍,并通过扩大本科招生来弥补学费缺口。至于本科生教育的质量,从师生比的持续下降也能看出,这所过去长期标榜“重视本科生教育”的大学,对本科教育的投入却在悄然缩水。

这笔巨额债务是芝加哥大学在过去十多年中进行大规模校园建设、设施升级和项目扩张所累积的结果。《知识分子》曾经介绍过当代美国大学运作的方式,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利用免税地位,在校内孵化大量初创企业以期盈利。问题是,芝加哥大学以文理见长,而初创企业的盈利多源于应用科学。学校要在这个领域追赶,就要大举借债投资,效果还比不上那些已有经验积累的大学[4]。

更讽刺的是,安多指出,艺术与人文学院实际上是芝加哥大学最为自给自足的学院。以2021财年为例,学院总计4503.4万美元的学术薪酬中,有98%来自本科学费和捐赠基金收益,几乎不依赖联邦拨款。

更何况,在学校大规模扩张的年代,人文学院几乎未曾获得项目支持。安多估算,2009 年至2020 年间,学校投入到人文学院的资本投资仅占总额的1%左右。在拨款被削减的背景下,本就不依赖拨款的人文学院,理应是最不受影响的。然而,如今学院正为整个大学的财务失衡买单。

“与许多流行看法相反,文理学院中唯一能够系统性地自负盈亏的,恰恰是人文学科和解释性社会科学的教师:他们不需要昂贵的大楼,不依赖庞大的科研设施或高价的数据集,而相关教学成本也极低。”安多说[5]。

02

人文社科专业在美国呈现颓势

芝加哥大学的决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美人文学科研究生教育长期衰退趋势的缩影。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AAAS)的统计显示,人文学科在全部博士学位中的占比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从2000 年的11.1% 减至2018 年的7.6%。与此同时,工程学、健康与医学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数量持续上升[6]。

在数量减少的背后,人文学科博士教育的效率也一直备受质疑。博士生完成学位所需时间普遍偏长,中位数为6.8 年,比大多数学科多出至少一年[7]。

就业依赖性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与其他领域的博士相比,人文学科博士对学术就业的依赖性更高。数据显示,61% 的人文学科博士进入高校任教,是整体博士毕业生比例(27%)的两倍以上,这使得他们在学术市场萎缩时显得尤为脆弱[8]。

找到教职的前景并不乐观。美国历史学会(AHA)发布的2023年学术就业报告显示,当年美国历史学领域发布的终身教职的岗位数量,创下了除疫情特殊年份外的最低记录,而非终身教职岗位则在增加[9]。

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的数据也证实了相同的趋势。英语学科的招聘广告中,终身教职岗位的比例在二十年间从75.6% 下降至62.0%,而非终身教职则从21.4% 上升至36.0%[10]。

人文社科专业的收缩还与公共政策的变化相关。近年来,美国多个州政府逐渐从不干涉大学内部事务,转向以立法方式要求高校调整学科设置。

今年,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犹他州和得克萨斯州等地相继通过法律,要求砍掉招生人数不足的学位项目,将资源集中到被认为符合地方与州劳动力需求的学科方向。这其中人文社科专业也是首当其冲。

犹他州的改革尤为激烈。州政府削减了对公立高等院校10% 的教学经费支持,总额约6000 万美元,并规定院校必须以招生规模、毕业率以及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为依据,通过“战略性再投资”才能重新争取这些资金。

受此影响,犹他大学宣布计划削减10 个学院和学校共计94 个专业,包括中东研究、教育心理学、现代舞、市场营销、神经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硕士项目[11]。

只看今年停招人文社科博士项目的大学,芝加哥大学并不是唯一的例子。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的都计划停招26年秋季的人类学博士。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停招的范围更大,校方宣布将暂停2025-26 学年多个人文与社会科学博士项目的招生。受影响的学科涵盖美国与新英格兰研究、人类学、古典研究、英语、历史、艺术与建筑史、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宗教、罗曼语研究和社会学。

这一决定与此前的劳资谈判密切相关。波士顿大学研究生工人工会(BUGWU)曾因工资与福利问题与校方僵持达七个月,最终以校方同意博士研究生最低年薪4.5 万美元、最低时薪20 美元达成协议,从而结束罢工。但校方仅承诺承担一年的成本增加,从2025-26 学年起,新增经费需由文理学院下属各系自行筹措。在这一背景下,多个人文与社会科学系被迫选择暂停博士生招生,直至能够获得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12]。

在2002年芝加哥大学的开学演讲中,社会学家安德鲁·阿伯特没有像这类演讲通常所作的那样,强调教育会给这些新生带来光明的未来,相反,他不认为教育是通往任何成就的工具。“教育本身就是好的。不是因为它能带给你任何东西,不是因为它是获得其他东西的途径”。

“教育意味着找到法子去安顿你所知道的有限的事情,安顿其不同层面的抽象和细微,安顿技艺与材质,事实和理论的交错,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你在当下所能体验到的可能的意义之流......教育能改变你当下的现实并超越它,让你在其中体验到更多[13]。”

阿伯特所言的教育本身的价值,曾是芝加哥大学人文教育的核心信念。但在现实压力面前,这种信念正在变得力不从心。即便在这所以人文社科著称的大学,也很难再找到当年那种对教育本身的尊重与坚持。


参考文献:

1.Chicago Maroon. (2025). UChicago Arts & Humanities Division to restructure amid historic funding pressures

2.Chicago Maroon. (2025). Big, beautiful bill cuts federal student loans, increases taxes on some universities.

3.Chicago Maroon. (2025). “We are ready to defend our values”: University presents mixed picture at budget town hall.

4.Ando, C. (2025). The Crisis of the University Started Long Before Trump. Compact. 

5.Ando, C. (2025). Reorg 101: The past and future of the race to the bottom. Chicago Maroon. 

6.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25). Humanities share of all advanced degrees conferred. Humanities Indicators.

7.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22). Time-to-degree. In The state of the humanities 2021: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 workforce

8.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25). Occupations of humanities Ph.D.s. Humanities Indicators. 

9.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2023, September). The 2023 academic jobs reportPerspectives on History

10.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2025). Academic workforce. MLA Research. 

11.Inside Higher Ed. (2025, July 15). Latest legislative directives to cut degrees of low demand

12.The Cornell Review. (2025). Boston University shuts down humanities graduate admissions. R

13.Abbott, A. (2022). 大学教育与知识的未来.上海三联书店.

话题:



0

推荐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4068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知识分子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