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截至北京时间3月30日早上7点,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超14万例。制图:知识分子(数据来源:worldometers)
撰文 | Dr. Lee
三月十九日 星期四
疫情就像黑夜里的潮水,悄无声息地越过所有的防御,以一种强大的力量涌了上来,当你反应过来时,已置身孤岛。
急诊室的疑似患者 PUI(Person Under Investigation)的人数,在过去的两周呈几何级数增长,并逐渐取代了其他的病种。当所有的房间均变成了隔离病房,当所有的医护均全副武装,往日的那种喧嚣场景突然消失了,这里变成了一个安静的战场。
今天接到了一个负责住院医培训项目主任的电话,说我们有一个住院医被确诊了新冠,现在正在急诊,计划收进来住院。当我听到那个住院医名字的时候,心里骤然一紧。
这正是上周和我一起去看病人的那个住院医,她其实只是一年级医生,上个月才开始在急诊轮科。上周四她接诊的那个年轻病人,既往有HIV,主诉发热、头痛入院,当时的胸片报告阴性,她又亲自把病人送到了CT室,颅脑CT发现有小的出血点,谁知病人后来竟被发现有新冠感染,她也从上周六开始回家隔离。
回家两天后,她就出现了发热、咳嗽、嗓子痛等流感样症状,于是返回急诊做了一个咽拭子,又被送回了家。咽拭子的结果呈阳性,而今天她的病情也明显加重了,体温继续升高,心跳持续在120次,稍微走动一下,就出现了轻微气促的症状。这是典型的新冠肺炎的表现:该病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在起病的头几天,类似流感症状,过了5到7天,病情会突然加重。这可能是由于病毒复制的加速,也有可能因为体内的细胞因子风暴。
昨天的同事,今天却成为了病人。我们俩的交集,竟是同一个患者。而我却因为戴了口罩逃过一劫。有时候命运的转折,就在这一念之间。纽约有大概一半的感染者,是像她这样的年轻病人。真心希望她能尽快康复,早日与家人团聚。
类似的事件,也出现在急诊以外的科室。骨科有一名因为骨折入院的患者,事后被查出新冠感染。产科有一名剖宫产的患者,产后并发肺炎,胸片高度怀疑新冠。从来没有见过一种疾病,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整个地区的流行病谱。将所有的急诊,一夜之间变成了发热急诊。所有医院的ICU,也俨然全变成了ARDS病房。
今天全美确诊人数过万,纽约逾三千。果然是大都会,纽约的感染人数一骑绝尘,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三月二十日 星期五
当特朗普第一次在推特上用了“中国病毒”这个词的时候,有华人医生在下面留言说,自己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而今天有媒体发现,他的演讲稿上 “冠状病毒” 的前面两字被刻意用签字笔划掉,改成了 “中国”,刹那间引发轩然大波。旅居美国的中国人,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抢光了所有的回国机票。那些逃不掉的躲不开的,除了要面对陌生病毒的恐惧,还有可能面临随处可能的种族主义威胁。随着各地接连传出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少数华人感觉自己被逼上梁山,也开始买枪自卫,想要效仿当年洛杉矶屋顶上的韩国人。但对于科学的无知和大众的盲见,是以牙还牙能抵消的了的吗?
科学的认知是一个过程。无论是政客还是大众,都需要一个学习的阶段。在2019年,撼动中国并让广大民众切身感受到的病毒,除了COVID-19,还有一个叫非洲猪瘟的病毒,不仅推高了肉价,造成了通货膨胀,影响了CPI,甚至让财政政策捉襟见肘。与此同时,非洲猪瘟让管理层积累了更多的传染病经验,认识到早期隔离消杀的重要性,为之后武汉封城埋下了伏笔。虽然每次提到非洲猪瘟,总感觉是一个外来疾病。但除了对家家户户的餐桌造成了影响,没有人去找肯尼亚算账。这一个病毒的命名,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当年可能是为了图方便,总习惯用人名或者地名来命名微生物,而WHO也是在近年才明确表示了对这类命名方法的反对。试想,病毒在地球上存活的历史,远远长于任何一个政治体,长于人类文明,甚至早于某些地质变迁。我们真正开启对病毒世界的探索,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可能比人类世界更为丰富的病毒宇宙,而我们现在只是管窥其一斑。用现代社会的一些词语去命名这些老祖宗,怎么去跟两千年后的子孙们解释,才能避免被嘲笑是蚍蜉撼大树的不自量?
不仅在时间的纵轴上,而且在空间的横轴上,用一时一地来命名疾病,也缺乏考量。《世界是平的》作者、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写道,新冠病毒让人们意识到,这个世界“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甚至互为彼此,水乳交融”。因为新冠病毒的感染来源于密切接触,病毒的传播链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张人类世界的关系网。这巨网之中,是超过150个国家,近50万人。任何国家以邻为壑的政策,事后都证明是徒劳。
病毒的传播没有第一世界、第三世界之分。当年的SARS,加拿大成为了中国以外影响最严重的西方国家,尽管是老牌发达国家并有先进的医疗技术,病毒也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安大略省的卫生系统。今年1月下旬,当意大利的前几名输入病例,都有中国旅行史时。殷鉴不远,意大利政府旋即暂停了所有中国航线。米兰城曾经以为因此高枕无忧,并宣传“米兰不停歇”运动时,那位并没有去过中国的1号患者,却引爆了伦巴迪大区甚至欧洲的疫情。他在发病前参加了多场聚会、球赛,甚至马拉松。当他入院之际,病毒蔓延已经燎原开来,从米兰南下到了西西里岛,经过欧洲之星到达法国和德国,乘坐瑞安航空飞入西班牙,并散播到了非洲和美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无处不在,而病毒的传播也跨越国界、无孔不入。
不仅国界因此变得模糊,肉体的界限也不甚清楚。《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到,生物体内的真正主宰,可能并非生物体本身,而是以DNA组成的基因。这些DNA以人类为载体,在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同时,完成基因本身复制、分裂和传播的过程。而当属于RNA病毒科的新冠病毒进入体内之际,它们利用宿主体内的蛋白,完成细胞内的复制,在破裂时再穿上宿主细胞的磷脂双分子外衣。这当然让本来占据于此的人类基因大为光火,双方展开厮杀,造成呼吸系统甚至多脏器衰竭。可是,毁灭你,与你何干。我们体内本身就有病毒的基因,那是老祖宗们在数万年进化史中留下的遗产。这些来自病毒细菌的基因,与来自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一样,是DNA在漫长的历史斗争中,留下来的印记。或许人类肉体凡胎,真的只是一个载体罢了。
三月二十一日 星期六
昨晚纽约宣布封城,从米兰不停歇(Milano non siferma)到纽约按下暂停键(New York on pause),刚好过去了两周时间。
米兰是意大利最有活力的城市,也是我最喜欢的欧洲城市之一。这里有美轮美奂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古典气派的中央火车站,还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曾经去过米兰的国际展览中心开会,在报告的间隙,跳上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来到斯福尔扎城堡。这个外形并不起眼的城堡内,有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正是他们,开启了文艺复兴的时代,拉响了科学革命的序曲。谁知五百年以后,竟是一个小小的病毒,又将世界重新拉回到中世纪的恐惧之中。
最深处的恐惧来自至亲的不信任。今天急诊来了一位女孩,刚大学毕业不久,还住在父母的公寓。在寸土寸金的纽约,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可是,她一周前被确诊了新冠病毒,尽管本人没有什么症状,却被她母亲赶出了家门,理由是怕她传染给别的家人。社会工作者打遍了电话,却找不到愿意收容她的亲戚。各地的避难所也人满为患,拒绝了她的申请。只好把她从急诊收入院,让住院部门的社工继续求援。她成为了这个城市第一批因为病毒而无家可归的人。
这个城市能够容纳900万纽约客,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却找不到一个女孩的容身之地。曾经有许多的词可以用来形容纽约,但现在我能想到的,是悲惨世界。
什么是纽约?是百老汇的灯红酒绿?是时代广场的流光溢彩?是华尔街的熙熙攘攘?是第五大道的纸醉金迷?纽约是亚历山大的巴比伦,是凯撒的罗马,是李世民的长安,是拿破仑的巴黎。它是卡尔·萨根的纽约,那个在布鲁克林仰望星空的男孩,带领想象力走出太阳系,让全世界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它是詹妮弗·洛佩兹的纽约,那个在布朗克斯跳街舞的女孩,与像她一样的纽约客一起,闯出了美国娱乐业的半壁江山。它是小洛克菲勒的纽约,这个来自曼哈顿的巨商和慈善家,资助创办了中国最好的协和医学院。它是迈克尔·乔丹的纽约,从街头篮球到封神,他的故事也是美国梦的缩影。
即便是在911袭击的次日,也没有让纽约人停下脚步。现在纽约按下了暂停键。网上有人说,“上帝啊,能不能把2020卸载了重装,这个版本有病毒!” 如果真要回到过去,是应该倒回到一周前,让州长提前下达封城的指令;还是倒回到一个月前,让意大利1号病人乖乖的呆在家里;还是倒回到三个月前?
时钟不能向后拨,我们也只能向前看。就像百老汇的音乐剧《孤儿安妮》里面唱的那样:
The sun'll come out
Tomorrow
So ya gotta hang on
'Til tomorrow
Come what may
Tomorrow, tomorrow!
I love ya tomorrow!
You're always
A day
Away!
Tomorrow, tomorrow!
I love ya tomorrow!
You're always
A day
Away!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