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克戎来了,这意味着什么?
图源:pixabay
撰文 | 项栋梁
责编 | 李珊珊
近期,泰国检出新冠德尔塔克戎变异株(XAY.2)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人们担心这种“双剑合璧”的变异株会有更强的传播力与毒性。
中国疾控中心1月19日回应称,我国尚未监测到该变异株,且目前尚无该毒株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足够的研究数据。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德尔塔克戎(Deltacron)并非什么新鲜东西,近期在泰国检测到的XAY.2变异株此前也曾在部分欧洲...
图源:pixabay
撰文 | 项栋梁
责编 | 李珊珊
近期,泰国检出新冠德尔塔克戎变异株(XAY.2)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人们担心这种“双剑合璧”的变异株会有更强的传播力与毒性。
中国疾控中心1月19日回应称,我国尚未监测到该变异株,且目前尚无该毒株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足够的研究数据。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德尔塔克戎(Deltacron)并非什么新鲜东西,近期在泰国检测到的XAY.2变异株此前也曾在部分欧洲...
导 读
1月13日上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揭晓。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58位科学家,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致力于支持“最聪明、最有成就、也是最胆大的一批人。”腾讯公司将在10年内出资100亿成立新基石科学基金会,为200位杰出科学家提供资助:实验类最高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最高300万元每人每年,并连续资助5年。
《知识分子》邀请到中科院院士朱邦芬,中科院战略咨询研...
pixabay.com
撰文|董浩月 李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责编|陈晓雪 李珊珊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减少85万,自然增长率为-0.60‰。
除1959-1961年自然灾害期间的人口下降之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人口下降,中国人口负增长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事实上,这次的负增长并没有那么令人意外,早在2021年之前,就曾有多家机构预测,就在不远的将来,...
实验室里的付巧妹 付巧妹供图
撰文 | 赵永新
付巧妹,202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最出色的学生之一”。1983年12月生于江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我第一次知道付巧妹,是在2016年6月。当时,她入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评选的“中国十大科学之星”,理由是:帮助重写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的历史,并希望用古人类遗骸的DNA改写亚洲的史前史。
此后几年,...
撰文|李珊珊
责编|徐卓君
就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卫健委第一次宣布了中国防控放开后的新冠死亡数字:2022年12月8日至1月12日,全国在院新冠死亡病例59938例。
其中,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
这个数据远远高于之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动态中发布的新冠死亡人数,根据那份发布,从1月26日开始,中国的新冠死亡人数以每日1-5个的个位数增长。
然而,与...
撰文 | 雁南飞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1
每天呼吸练习5分钟,改善心情,舒缓压力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呼吸练习可作为缓解工作压力,提升生活幸福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Andrew D. Huberman团队通过一项108人参与的远程、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每天5分钟的呼吸练习和正念冥想都可以改善心情,减少焦虑,但呼吸练习的效果更佳。参与试验的志愿者分别进行三种不同方式的呼吸练习(1)循环叹息(...
导 读
奥密克戎可能并没有大家原先想象的那么温和,它在欧美国家相对温和的表现,主要是高效疫苗、抗病毒药物及支持性医疗措施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撰文|王晨光(原协和医学院教授)
我在国内的家人相继感染新冠,包括瘫痪卧床近两年的86岁母亲。家人群中,年轻的几位症状不一,基本上5-7天康复。他们开玩笑说,新冠感染不也就这样吗,没啥好担心的。我及时提醒不要轻视它。
前些日,母亲突然出现进食困难...
撰文 | 满凯
责编 | 冯灏
到今年4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就已经推行整四年,但其减少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火灾事故仍是交通工具火灾中的突出问题。
2022年前十个月,我国消防部门共接报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火灾1.8万件起,同比上升25.7%。
2022年10月,上海一居民楼室内锂离子电池在室内充电的过程中发生故障热失控引发火灾,造成2人死亡;
7月,江苏某地车棚内一辆电动自...
导 读
“现在看到很多人诟病广州、上海的无症状感染者数据,还有很多人批评一些基于这个数据发表观点或者论文的专家,其实不完全是他们的问题。因为这个数据本身在产生过程当中,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慢慢累加起来就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一位疾控系统的内部人士如是说。
撰文 | 宋安娜
责编 | 徐卓君
“为什么疫情放开前90%以上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放开后身边都是有症状的高烧感染者?”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这样问,他所在的...
叙事人 | 谢宇
访谈人 | 周晓虹
访谈助理 | 赵超越
访谈整理 | 许琪
华人社会学家谢宇,整个职业生涯,都致力于对周围的社会世界进行系统性和实证性的研究。
1959年出生于江苏镇江的他,有着非常多元的教育背景,本科在上海学习冶金,硕士阶段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攻读科学史专业,获科学史和社会学两个硕士学位,后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谢宇教授的独立研究生涯始于密歇根大学,在这里,他开始研究人口、做中国...
撰文 | 张天祁
责编 | 徐卓君
作为早期从清零转向共存的国家,新加坡曾经多次面临疫情高峰,但现在仍是全球新冠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一期的国别报告,新加坡累计新冠病例218万余人,1707人死于新冠,病死率只有0.0783%[1]。截至2022年6月的统计显示,新加坡在新冠大流行期间超额死亡率只增加了万分之2.49[2]。
根据霍普金斯大学新冠数据库的数据,过去三年中,世界新冠平均病死率为1.13%,...
撰文 | 雁南飞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1
高血压可能对男性的健康威胁更大
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和工作压力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得高血压逐渐成为广受大众关注的健康问题。目前,关于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日内,急剧升高)患者预后和易感因素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多。希腊雅典大学医学院Konstantinos P. Tsioufis课题组登记了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高血...
图源:pixabay
12 月 30 日,四川省疾控中心表示,经综合研判认为,全省居民整体感染发病比例已超八成。同一天,海南省疫情发布会通报称,预计该省新冠感染率已超 50%。
虽然没有确切的比例数据,不过身边还没阳过的已经成了少数派。
那么问题来了:
现在还没阳过的人到底藏着什么秘密,Ta 们是天选之子吗?
这还真有可能是。
有些人,真的是赢在基因
人体对抗病毒主要依靠免疫系统,但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其实有细微...
图说:植物基因编辑公共技术平台种植的具有高维生素C含量的生菜。(摄影/邸利会)
撰文|邸利会
山东济南,西南方向的一个山谷,阳光越过山头落在已经干涸、枯草丛生的河床上。周围的石山上,开垦出的梯田见不到任何作物,反倒是种了成片的柏树。此刻的我,在冬日寒风的包围中,徘徊在一栋二层建筑前,等着几位科学家的到来。
少时,头发略显灰白的牛小牧博士到了,身边还相跟着几位年轻人。我们乘直梯到顶层后,一个巨大...
图源:pixabay
撰文 | 周叶斌
责编 | 徐卓君
一篇赤脚医生打赢逆风局的博文在过去一周里爆红,在中文互联网世界流传极广,其内容是说全国不少农村平安度过奥密克戎疫情高峰,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医疗挤兑和死亡,背后原因是农村赤脚医生们靠“抗病毒+抗生素+地塞米松+退烧药”一顿治肺炎的乱拳打死了新冠这个老师傅。
而大城市的治疗新冠,强调让轻症在家里康复,不敢用抗生素和激素,效果反而更糟。
这篇爆红的文章内容不...
撰文 |李珊珊 冯灏
责编 | 徐卓君
当中国在承受奥密克戎引发的第一波疫情海啸时,美国出现了一种大杀四方的新毒株。
12月30日,美国CDC提示了一种正在席卷全美的新毒株XBB.1.5, 在过去的一周内,该毒株已占全美新感染病例的40.5%,就在一周前的监测数据中,该变种的比例还只有18%。
在这个XBB家族新成员身上,更强的免疫逃逸特性和更强的传播能力好像正在结合起来。
在欧美沉浸在新冠大流行过去了的自满情绪中之际,几乎...
上海某疫苗接种点,打新冠第三针和流感疫苗的人络绎不绝。(摄影/邸利会)
撰文|邸利会
责编|徐卓君
在中国防疫政策转向的前夕,Nature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中国不太可能会在2022年冬季放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冬季是易流行季节。
实际上,冬季作为呼吸道疾病高发的传统季节,流行的不仅仅是新冠,还有流感。
在去年6月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组织的一个公开论坛中,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提示,2022冬到2023春,流...
导 读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无数人正在艰难地经历新冠感染,有人调侃要寻找一个更好的感染时间,希望病情不耽误工作、过年或者旅行。
对于中国绝大部分感染者,本次都是他们第一次和新冠病毒正面接触,“阳过万事大吉”是很多人共有的心态。但阳过,真的就百无禁忌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经历过多轮新冠感染高峰的城市案例已经证实,人们会重复感染新冠病毒。于是,更多问题来了:
再感染一次的可能性多大?什么时候还...
2023年来啦,《知识分子》三位总编辑如何看待过去的一年,对于新的一年有何期待,又有什么想对读者朋友说的呢?
夏志宏
《知识分子》总编辑、数学家
科学终将帮我们抚平伤痕
《知识分子》伴随大家又度过了不同寻常的一年。随着全球从新冠疫情中走出,中国也进入了抗疫最艰难的时刻。祝愿大家以健康的身体,迎接令人期盼的新年!
三年了,我们目睹了疫情对人类生命的摧残,对世界文明的伤害:
回忆三...
图源:pixabay
导 读
过去的2022年,是艰难的一年,疫情继续流行,感染和死亡人数继续增长,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损失。世界局势动荡,年初俄乌战争的暴发导致能源危机,让无数家庭的开支激增,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好在,在这些不幸的消息之外,从天文与物理、到生命健康、能源和气候变化、计算机和数学等诸多领域,人类都取得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发现。这些发现不仅仅代表了人类在纯粹智识方面的突破,有些也会在将来带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