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探月工程的设计师聊了聊
导 读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苏彦是中国探月和火星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在接受 Physics World 专访时,她介绍了科研中的惊喜与挑战,以及那些难忘的瞬间。
撰文|辛玲
苏彦是中国探月和火星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 | 图源:苏彦 Q:作为中国探月和火星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你现在负责哪些工作? 我主要负责对中国月球、火星任务所需要的地面站大口径天线和接收机进行开发...
导 读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苏彦是中国探月和火星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在接受 Physics World 专访时,她介绍了科研中的惊喜与挑战,以及那些难忘的瞬间。
撰文|辛玲
苏彦是中国探月和火星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 | 图源:苏彦 Q:作为中国探月和火星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你现在负责哪些工作? 我主要负责对中国月球、火星任务所需要的地面站大口径天线和接收机进行开发...
晚年的圣捷尔吉在实验室 | 图源:nfcr.org
导 读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的科学家,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中途辍学应征入伍,在战场上对着自己的手臂开了一枪,为了科研而在欧洲各国四处 “流浪”,获得诺贝尔奖后又在二战中成为 “间谍”,并因此被德国纳粹追杀,东躲西藏的日子里也不忘科研…… 这位传奇的人物便是生物化学家圣捷尔吉·阿尔伯特。除了科研,圣捷尔吉的一生都与政治紧密相关,他是士兵,是间谍...
“预聘-长聘制” 的内核究竟是什么?国内高校施行的 “非升即走” 为何遭到谴责?| 图源:pixabay.com
导 读 近年来,“非升即走” 成为国内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词,一些高校 “青椒”(即 “青年教师”)在网络上发帖,陈述在 “非升即走”制度中遭遇的不平等待遇,并痛斥该制度的不合理。2021年5月,复旦大学数学院的恶性事件发生后,“非升即走” 更是从学术圈走向公众。 有评论称 “非升即走”...
2021年9月13日,第三届 “科学探索奖” 公布50位获奖的青年学者名单,女性获奖者数量创纪录,获奖者所在机构分布更为广泛,来自13个城市,苏州、太原、长沙等非一线城市首次有研究人员入榜。 “科学探索奖”是在腾讯成立20周年之际,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等十几位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公益性奖项。该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
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今日揭晓,袁国勇、裴伟士、张杰、施敏获奖。| 吴蕾 摄
导 读 此次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奖励了关于冠状病毒的研究,尤其是鉴定出2003年SARS流行的病原的工作。一位获奖人袁国勇不无担忧地说,“在我的有生之年,可能还会预见一场大的流行病”;另外一位获奖人裴伟士则表示,对于COVID-19的大流行来说,“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撰文 | 冯灏 吴蕾
责编 | 陈晓雪 ...
撰文 | 开阳 茴香 陆飞
责编 | 攸淇
● ● ●
1
变废为宝:新技术可用太阳能和废水合成氨
氨是世界上产量第二大的化学品,目前绝大部分的氨由氢气、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本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利用太阳能和废水合成氨的新方法。
这一新方法使用废水中...
导读
最新消息,美国法院驳回美国检察官再审华裔科学家胡安明案的动议,裁定胡安明无罪。第一例公开审理的 “中国行动计划” 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撰文 | 仲英杰
责编 | 陈晓雪
● ● ●
当地时间9月9日,美国田纳西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驳回了美国司法部对前田纳西大学华裔副教授胡安明提出的再次审理的动议,并裁定胡安明无罪 [1]。
“被告依据《联邦刑事诉讼法...
导读
高温超导微观机理的探索仍在 “盲人摸象” 的阶段。这次,科学家们也许摸到了象鼻子。
撰文 | 王一苇
责编 | 陈晓雪
● ● ●
在凝聚态物理学界,高温超导机理被誉为 “皇冠上的明珠”。
过去几十年,物理学界倾向于从一个叫做哈伯德模型(Hubbard model)的量子理论框架出发,来解释高温超导体的工作原理和产生机制,哈伯德模型成功解释了大量高温超导体中的...
导读
今年9月,英国科学新闻杂志 Physics World 继续推出中国专刊,关注中国的科学家和科研成果。《知识分子》精选了对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Roberto Soria 的专访。在下面的这篇文章里,这位来自意大利的天体物理学家畅谈他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经历,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他对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观察等问题。
撰文|辛玲
翻译|辛玲
● ● ●
Robert...
除了瑞德西韦,还有哪些抗击新冠病毒的候选小分子药物?药物治疗的前景又如何?| 图源:pixabay.com
导 读
新冠疫情依然在肆虐,随着疫苗接种覆盖面的逐渐提升,疫情应该会得到有效遏制,但在可见的一段时间内,药物依然是挽救生命所需要的。
撰文|王俊(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药学院药理及毒理系副教授)
责编|邸利会
● ● ●
在笔者写作的9月7日,新型冠状病...
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 DNA 核酸内切酶的活性 | CREDIT:Kevin Solomon/Purdue University
导 读
2021年9月3日,普渡大学Kevin Solomon团队在《核酸研究》杂志报告的最新进展显示:他们确实看到了NgAgo作为 DNA 核酸内切酶的活性。本文作者认为,这种活性和韩春雨之前报道的并不相同,甚至基本否定了NgAgo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基因编辑的可能性。
撰文|王承志
责编|陈晓雪
● ...
李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9年科学探索奖前沿交叉领域获得者。
获奖理由:肯定他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方面的成绩,激励他在高速活体长时程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方面进一步突破。
编者按
年轻人,是科学创新的主力。在科学投入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中国的科学家们中,尤其是年轻一代里,有许多在自己领域里做出了杰出成就,也承载着未来科研的希望。
《知识分子》携科学探索奖设立 “探索...
袁隆平,2006年在中心试验田
- 编者按 -
1966年2月,袁隆平先生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报道了他发现的水稻植株的雄性不育现象,并提出了培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开展水稻杂交优势育种的设想和思路。由此拉开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序幕。
2021年5月22日中午,袁隆平先生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我们此前曾征得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同意,摘发该社出版的袁隆平口述、辛业芸访问整理的...
在一个气候危机步步紧逼的时代,要回答好防灾减灾的答卷,须始于暴风骤雨之前 | 图源:pixabay.com
导 读 从西欧洪灾、河南特大暴雨到纽约洪水,猝不及防的暴雨洪水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难以应对。而气候灾害的影响也像是一副多米诺骨牌,全球性的连锁反应正一一展开。
撰文 | 刘琛瑞
责编 | 冯灏
1 极端天气年年有,今年格外多? 2021年以来,包括洪灾在内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在以越...
导 读 在本期的生命科学·巡山报告中,“智识前沿学者”、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介绍了一种镜像DNA合成系统,一种新型RNA递送系统,以及两项与减肥、衰老等人类健康相关的新进展。
撰文 | 王立铭 你好,我是王立铭。2021年9月6日,第31期《巡山报告》又和你见面了。这期巡山报告里,我将要为你重点介绍两项最近发表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这两项研究都和核酸分子(也就是DNA和RNA)有关,听起来也都挺 “科幻”...
编者按:作为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一片豌豆苗背后的杂交实验和著名的孟德尔定律。在生物遗传学界,孟德尔可以说是如神一般的存在,但他的学习和科研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他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干过不少农活,因贫辍学的他有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后来进入修道院,又因缘际会得以前往维也纳大学进修,回到修道院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豌豆杂交实验,但直到去世这一发现都并未得...
撰文 | 王烁 茴香 油麦菜
责编 | 攸淇
1、鱼鳍背后的秘密:强度和韧性如何兼得?
鱼鳍内不含肌肉组织,但是却异常灵活。鱼类通过控制鱼鳍,可以轻易的实现加速、体态变化,而且在保证一定强度的同时,又拥有非常好的韧性。这一特性对于工程上研究柔性器械有非常高的参考意义。8月11日发表在《科学-机器人学》杂志的文章称,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鱼鳍背后的工程秘密。
他们发现鱼鳍是由20...
CRISPR-Cas系统是当前基因编辑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技术| 图源:pixabay.com
撰文|计永胜
编辑|陈晓雪 CRISPR-Cas系统是当前基因编辑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技术。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教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编辑(CRISPR/Cas9)领域做出的开创性工作。 现有的CRISPR-Cas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主要区分...
让数十亿人不再饱受饥饿之苦、同时双手沾满鲜血的 “化学战之父” 弗里茨·哈伯 | 图源:Wikipedia
导 读 他是第一位找到从空气中获取氮肥方法的化学家,因为他的发现,数十亿人不再饱受饥饿之苦,诺奖委员会也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授予了他。然而,提议并推动氯气在一战战场上的使用,也让他成为了双手沾满鲜血的 “化学战之父”。他就是弗里茨·哈伯。
撰文 | 杨朔
编辑 | 夏志坚 1898年9月,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