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2年01月13日 12:20

过去二十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然失败?有人反对!

过去二十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然失败?有人反对!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危机 | 图源:pexels.com

导  读

1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率领团队及合作者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利用现有最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指标数据集,构建了一个基于指数的科学、直观、易于推广的评估框架,以评估《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目标的长期进展与成效。

该研究评估发现,虽然《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官方评估和科学报告认为过去20年提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13日 12:00

光照抹除记忆,如何做到?

光照抹除记忆,如何做到?

京都大学一研究团队搭建全新神经光学平台,通过光遗传技术干扰树突棘内蛋白间结合,改变突触强度,从而实现小鼠在体恐惧记忆的特异性抹除。本文作者制图。

导  读

京都大学研究团队以好莱坞电影《黑衣人》中用发光装置抹除记忆的桥段为灵感,搭建全新神经光学平台成功实现对小鼠记忆的特异性抹除,并揭示早期记忆形成的时空轨迹。近日,这项研究在《科学》杂志发表。

撰文 | 徐玥   柳昀哲

责编 | 冯灏

“记忆是智慧之母”,...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13日 09:15

奥密克戎“既强又弱”?七大核心问题值得关注

奥密克戎“既强又弱”?七大核心问题值得关注

奥密克戎成为了人们关注和科学家研究的焦点 | 图源:pexels.com

导  读

自2021年11月26日被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升级为“需要担忧的突变株(VOC)”,奥密克戎成为人们关注和科学家研究的焦点。从现实

世界来看,美国破纪录的单日新增病例数、天津至少隐秘传播三代才被追踪到的社区疫情,让奥密克戎流行下的新冠疫情走势充满未知。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披露,携带大量突变的奥密克戎逐渐呈现出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强、致...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11日 08:58

姗姗来迟,中国开始转基因农业产业化试点

姗姗来迟,中国开始转基因农业产业化试点

与常规玉米相比,转基因玉米品质更好 | 图源:pixabay.com

编者按

2021年12月30日,在第十届全国媒体转基因报道研修班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处处长刘培磊称,为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草地贪夜蛾(参考“飞蛾来袭,转基因玉米却来不及种了”)和杂草危害问题,2021年农业农村部对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开展了产业化试点。刘培磊表示,试点结果表明,转...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10日 12:00

复旦神经科学家:成年人脑内不再有新生神经元|争鸣

复旦神经科学家:成年人脑内不再有新生神经元|争鸣

成人大脑内还会产生新的神经元吗?| 图源:pixabay.com

导  读

成年人大脑内是否还有新生神经元?长期以来,这个问题都备受争议。援引最新的研究成果,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振纲指出,成年人脑内不再有新生神经元。他还分享了自己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些经验与心得。

撰文 | 杨振纲

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成年大脑内到底还有没有新生神经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有着巨大的争议。2021年最新的实验证据给我们提供了...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08日 10:32

过度工作危害健康,临床研究又添新证 | 一周科技

撰文 | 开阳   黄宇翔   尤嘉

责编 | 攸淇

 

1、一骑红尘 “妃子笑”:基因组揭示荔枝起源

荔枝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水果,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种植历史,但荔枝的确切起源中心和驯化历史仍未为人所知。来自华南农业大学领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个答案。研究人员选用广受欢迎的杂交品种 “妃子笑” 制作了参考基因组,并重新测序了72种野生和栽培品种荔枝。研究表明野生荔枝起源于云南,经广西、广东传播到海南岛,随后...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07日 10:14

奥密克戎多个突变从何而来?年轻血液里返老还童的秘密 | 巡山报告

奥密克戎多个突变从何而来?年轻血液里返老还童的秘密 | 巡山报告

“智识前沿学者”、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

导  读

在本期的生命科学·巡山报告中,“智识前沿学者”、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介绍了广受关注的新冠突变株——奥密克戎变种高密度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是来自于艾滋病等免疫缺陷人群,还是辗转动物体内又杀回人体?另外,关于可以返老还童的“年轻血液”研究也有一些有趣的发现,看完也许会让你短暂地爱上运动!

撰文 | 王立铭

你好,我是王立铭。2022年1月6日,第35期《巡山报告》又和你...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06日 11:04

硅谷 “滴血验癌” 公司创始人被判有罪,荒诞闹剧仍在继续

硅谷 “滴血验癌” 公司创始人被判有罪,荒诞闹剧仍在继续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Elizabeth A. Holmes)| 图源:Photograph by Stuart Isett/Fortune Global Forum

编者按

曾经的硅谷传奇“滴血验癌”公司创始人霍尔姆斯一案在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庭审后,陪审团终于一致同意11项指控中的四项罪名成立。在畅销书《坏血》的热卖下,“女版乔布斯”的“商业巨骗”几乎人尽皆知,但对于所有看客而言,能给霍尔姆斯下定义的,最为贴切的或许只有那句:“所有人试图理解她,却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她...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05日 09:51

火箭复用的颠覆式创新,SpaceX如何做到的?

火箭复用的颠覆式创新,SpaceX如何做到的?

2021年6月17日,猎鹰9号发射的GPS III SV05 | 图源:NASA

导  读

12月21日,是一个刻写了多个航天标志性事件的日子。 

1968年的这一天,阿波罗8号发射升空,开启了人类首次飞出地球轨道的环月之旅;2015年的这一天,猎鹰9号一级火箭垂直降落在陆地着陆区,标志着全球首次轨道发射火箭陆地回收;2021年的这一天,猎鹰9号一级火箭垂直降落在一个仅有足球场大小的海上平台,这也是SpaceX历史性实现第100次回收火箭。

 

撰文 | 程...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04日 15:06

碳中和路径如何选:乌龟,兔子,直升机?

碳中和路径如何选:乌龟,兔子,直升机?

在现实气候政策中,最优减排路径更像是一个伪命题,真实的减排不会“毕其功于一役”,也没有一张蓝图可以干到底,图源:pexels.com
 

导  读

随着世界多国提出各自净零排放的年份目标,碳减排路径的终点似乎已经确定。然而减排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仍悬而未决。是原地等待的“直升机”,先慢后快的“兔子”,还是循序渐进的“乌龟”?综合现有研究,本文作者认为,“乌龟策略”,即早行动似乎是更稳妥、更容易也更经济的近期选择。...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04日 13:06

2022年 “科学探索奖” 申报启动 医学科学纳入奖励范围

2022年 “科学探索奖” 申报启动 医学科学纳入奖励范围

1月1日,第四届 “科学探索奖” 申报工作正式启动,奖项开始增设医学科学领域,以鼓励医学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决医学科学领域的基础性问题。
“医学科学” 领域将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生物医学工程等细分领域,重点支持以下研究方向:鼓励青年学者针对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开展探索性研究,支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鼓励 “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s)开展创新性研究,开发临床诊疗的新技术新...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02日 10:21

饶毅总结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八项重要研究

饶毅总结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八项重要研究

编者按

1900年至1999年,百年中国,在生命科学最突出的研究工作是哪些?

饶毅教授基于对国际和国内生命科学的比较和判断列举了八项。

 

世纪八佳:百年中国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

 

撰文 | 饶毅

在离二十世纪不是特别远的今天,记忆犹新而又有足够距离,可以比较安全地评价中国二十世纪的科学研究。

以研究本身的原创程度、比较当时国际同类研究的最高水平、衡量对基础科学或医药农业应用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考验来衡量,190...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02日 08:43

不想年年打疫苗?通用流感疫苗或有新突破

撰文 | 王烁   茴香   陆飞

责编 | 攸淇

1、炭疽杆菌毒素,或可用于止痛

炭疽杆菌是一种可怕的致病微生物,会导致皮肤坏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但是12月2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神经科学》的文章称,他们发现这种致命微生物还有一种神奇的作用:阻断疼痛。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炭疽杆菌产生的一种特定毒素导入到小鼠控制疼痛的相关神经细胞中,发现此时会产生有效的止痛作用,这种作用是因为神经细胞内部信...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01日 00:15

2022,《知识分子》三位总编辑的新年愿望

2022年来啦,《知识分子》三位总编辑如何看待过去的一年,对于新的一年有何期待,又有什么想对读者朋友说的呢?

夏志宏

《知识分子》总编辑、数学家

2021是非常特殊和令人焦虑的一年,在希望与失望的交错状态中缓慢度过。疫情仍在蔓延,年初疫苗带来的曙光被夏天的德尔塔和年末的奥密克戎一点点遮去。

疫情所带来的全球性危机特别彰显了科学与理性的重要。在危机时刻,科学与理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偏激与谎言在新媒...

阅读全文>>
2021年12月31日 08:00

今年最好看的文章都在这啦!| 2021年终回顾

今年最好看的文章都在这啦!| 2021年终回顾

编者按

2021年,新冠疫情横行于世界,好在我们终于有了可与之对抗的疫苗和药物,得以保护我们的家人和朋友。

回望2021年,无论是缪子的反常磁矩与标准模型相差4.2个标准差,还是新冠口服药物的诞生,无论是韦布望远镜成功发射,还是中国科学家发布月壤研究的第一批研究成果,科学在不确定中前行,但依然带给人们惊喜。

以下为知识分子编辑部综合读者点赞和阅读人数,为您精选的2021年重要科学事件。

来吧,一起看看时间留下了哪...

阅读全文>>
2021年12月30日 08:30

科研失信首次入法,新版《科技进步法》还有哪些亮点? | 观点

编者按

《科学技术进步法》在其首次发布28年后,于2021年12月底迎来了第二次重大修订。 

新法不乏亮点,比如:

  • 以创新为主线,完善科研人员创新免责制度;
  • 重视以人为本,首次将违反《进步法》人才保护规定的行为纳入法律责任的范围;
  • 设立“监督管理”专章,首次将科研诚信失信记录、财政科技资金绩效管理制度、设立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和禁止学术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等监管规则写入国家法律。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

阅读全文>>
2021年12月29日 10:00

孟德尔:被忽视的巨人 | 商周专栏

孟德尔:被忽视的巨人 | 商周专栏

印有孟德尔头像的德国邮票 | 图源:istockphoto.com

编者按

作为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所得出的遗传学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发现,让人类得以进入遗传研究这一神秘而实用的领域。

不过,作为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科研之路并不顺:他的发现不仅生前无人问津,死后多年也默默无闻,直到步入二十世纪后才被发现。可以说,他是被世人忽视的...

阅读全文>>
2021年12月28日 11:40

人类还需要三十年和百亿美金才能发射下一个韦布吗?| 巡天报告

人类还需要三十年和百亿美金才能发射下一个韦布吗?| 巡天报告

詹姆斯·韦布望远镜模型图 | 图源:NASA

编者按

2021年刚过去的圣诞节,经历三十多年建造、耗资百亿美元的詹姆斯·韦布望远镜终于发射升空。六个月后,它将在遥远的轨道上部署完毕,开始工作。这台开启新时代的太空望远镜有哪些特别之处?天体物理学家苏萌在这次的巡天报告中详细解读了韦布的设计,并畅想了韦布之后太空望远镜和天文学的未来。(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采纳詹姆斯·韦布作为James Webb的译名,以与Webber的翻译...

阅读全文>>
2021年12月28日 10:00

“当代达尔文” E.O.威尔逊去世,享年92岁

“当代达尔文” E.O.威尔逊去世,享年92岁

E. O. 威尔逊(1929年6月10日-2021年12月26日)

编者按

据多个媒体报道,哈佛大学教授E.O.威尔逊(Edward Osborne Wilson)于美国东部时间12月26日下午去世,享年92岁。威尔逊是一位极富影响力的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他发现了400多种蚂蚁,以在生态学、演化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的研究著称,被誉为“当代达尔文”。威尔逊也是一位高产的科普作家,撰写了30多本书,其作品曾两次获得普利策非虚构类文学奖,并普及了 “生物多样性” ...

阅读全文>>
2021年12月26日 09:31

“鸽王” 韦伯上天之前,你需要知道这些

“鸽王” 韦伯上天之前,你需要知道这些

几经延宕、多次延期之后,今天,我们终于能站在2021年的发射节点,见证 “鸽王” 韦伯望远镜飞翔的历史性时刻。
 

撰文 | 王一苇

责编 | 冯灏

今年圣诞节,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大概都过不安稳。

他们的心悬在南美洲北部法属圭亚那的海滨城市库鲁——在那里,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以下简称韦伯望远镜)预计将随着欧洲空间局的阿丽亚娜5号(Ariane 5)火箭于美国东部时间12月25日早晨7点20分(北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