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国看新冠(九):再度封城丨商周专栏
撰文 | 商 周
责编 | 戴 威
● ● ●
10月,德国新冠第二波疫情开始加速,每日确诊人数在10月15日超过了第一波疫情的峰值,达到了七千以上;一个星期后,每日新增病例突破了1万;再一个星期后的十月底,逼近了两万大关。
同期的欧洲,同样陷入第二波疫情的泥潭。
10月26日,德国每10万人口在一周内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达到了76人,自4月以来首次超过了定义为高风险区的红线(阈值为50)。而和...
撰文 | 商 周
责编 | 戴 威
● ● ●
10月,德国新冠第二波疫情开始加速,每日确诊人数在10月15日超过了第一波疫情的峰值,达到了七千以上;一个星期后,每日新增病例突破了1万;再一个星期后的十月底,逼近了两万大关。
同期的欧洲,同样陷入第二波疫情的泥潭。
10月26日,德国每10万人口在一周内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达到了76人,自4月以来首次超过了定义为高风险区的红线(阈值为50)。而和...
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
编者按 科学塑造了人类的现代生活,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在前所未有地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度和方向。在科学飞速进步的同时,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变得尤为重要。 “科学传播已经不仅仅是科研的副产品,而正成为一个时代的战场,关系到未来人类的生存 。” 2020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
pixabay.com
撰文 | 张婉莹
责编 | 岭 桐 2020年末尾的两个月,国内高校像往常一样迎来期中考,学生们头顶的疫情阴霾似乎已经散去,上半年停课在家的日子也变得遥远起来。然而,海外的疫情仍在继续。截至11月25日,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感染病例,新冠感染人数累计超过5948万,死亡逾140万[1]。 疫情突如其来,改变了很多人的留学计划。但是,也有很多中国留学生 “反向跑毒”。有的顺利在异国他乡安...
图源:Pixabay
撰文丨蛋炒饭
责编丨戴 威 随着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发展,基因治疗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基因治疗主要是针对那些难以用化学药物根治的、对人类健康存在威胁的疾病,包括遗传病(如脊肌萎缩症、地中海贫血症)、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与免疫缺陷等。 目前,许多体内基因治疗的方法都是以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腺相关病毒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单链DNA缺陷型病毒,通常需要辅助病毒...
pixabay.com
撰文 | 商 周
责编 | 计永胜 在全球新冠大流行的背景里,多个国家为研发新冠疫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截至目前,已有54种新冠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另外至少还有87种正在进行临床前的动物实验 [1]。 在这些众多候选疫苗中,mRNA新冠疫苗脱颖而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2020年11月18日,美国辉瑞(Pfizer)公司公布其和德国BioNTech公司联合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的三期临...
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图源@中国探月工程
编者按 1978年,从月球带回的380千克月岩石样品中,美国拿出了小指尖大小的1克赠送给中国。此后,以地球化学专家欧阳自远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开始对其中的0.5克样品进行研究,发表了14篇相关研究文章,并推断出这是由阿波罗17号飞船航天员采集来的样品。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点...
撰文 | 黄宇翔 鱼 蛋 尤 嘉
责编 | Yuki酱 1 新冠肺炎之后,全球性麻疹或将暴发
图片来源:Pixabay 麻疹作为一种致命的疾病,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使数百万儿童丧生。1960年至今,得益于麻疹疫苗的接种和推广,全球儿童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然而,新冠肺炎对全球免疫和疾病防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包括麻疹疫苗在内的接种运动在2020年前几个月停止,许多国家的常规免疫因此受到严重破坏。尽管自3月以来...
《地狱》,丹·布朗著,路旦俊、王晓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
撰文丨刘 钝(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责编丨戴 威 《地狱》是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布朗(Dan Brown)创作的第四部兰登系列小说,与前三部以及后来出版的第五部一样,主人公都是哈佛大学教授兰登,同他一道卷入风波的还有一位年轻貌美的知识女性。不过与《天使与魔鬼》中的维多利亚、《达芬奇密码》中的索菲、《失落的秘符》中的凯瑟琳...
什么是好的科学?什么是好的大学? 在科学和教育发挥重要社会功能的今天,这两个问题,不仅科学家和大学校长要关心,社会各界人士也应关心。 今年10月,在西湖大学校董面对面暨 WeMeet 开学季系列活动中,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之一、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来和西湖大学的师生聊聊这两个问题。他曾参与筹建多个研究单位,在国内外多所大学求学任教,对于科学和教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作为对谈主持人,西湖大学理学...
左:马丁·克莱茵教授(耶鲁大学Michael Marsland拍摄) 右:许良英教授(侯艺兵拍摄)
引 言 许良英(1920-2013)先生和马丁·克莱茵(Martin J. Klein, 1924-2009)教授分别是中、美两国在20世纪物理学史和爱因斯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今年是许良英先生诞辰100周年,两位杰出的物理学史学者的关门弟子胡大年撰文,介绍中国读者所不熟悉的克莱茵教授及其与许良英先生的友好交往,揭示他们之间罕为人知的真挚友...
11月20日下午,由《知识分子》、《赛先生》与腾讯社会研究中心等合作打造的 “科幻作家与科学家对话” 直播即将开始。本活动为“2020腾云文化周” 系列直播的第一期。 对话的双方,一方是著名科幻作家陈楸帆,一方是天体物理学家、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起源太空创始人兼CEO苏萌。 陈楸帆多次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更是最早打入美国科幻杂志的中国作家之一。 对陈楸帆来说,科学...
面对阿尔茨海默症,相关药物研发迟迟未能取得根本性进展,这与我们对阿尔茨海默症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有关。图源:https://pixy.org/11894/
撰文 | 汤佩兰
责编 | 陈晓雪 近日,百健(Biogen)阿尔茨海默症(AD)在研新药阿杜卡玛单抗(Aducanumab)的上市审评再次引发关注 [1]。虽然患者们急需一款对阿尔茨海默症有效的药物,但在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组织的外部专家评审会上,绝大多数专家认为没有充分证...
图源:TIME/MARKHAM HEID
撰文丨陈珍珍
责编丨戴 威 清晨起床后,第一个动作打开手机;夜晚休息前,前一个动作打开手机;在吃饭,去聚餐,去购物,甚至去卫生间,都带着手机。“手机” 和我们的生活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在发达经济体中,超过80%的青少年都拥有一部手机,而人们平均每天手机使用的时间能达到4.7~8.8小时。疫情期间,有国内调查显示,有88.5%的受访者坦言最近手机使用时长增加了,89.9%的受...
如今在海洋中积累的热量比过去要多得多,因此海洋在秋季的增长魔术已经完全被打破了。图源pixabay.com
撰文 | Mark Serreze(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多分校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主任及地理研究教授)
1 随着太阳在地平线之下的时间越来越长,北极地区每年漫长的黑暗时光逐渐开启。通常在这时,西伯利亚的北冰洋海岸就会开始被海冰覆盖,海面逐渐被冰封。 但这一切在今年却有所不同——现在,这片水域的许多地方仍然...
图源:pixabay.com
导 读 争议,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并不少见。意大利科学家发表的这篇科学论文,可能也不免有争议。
撰文 | 计永胜
责编 | 陈晓雪 戴 威 从武汉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至今已将近一年,但有关新冠病毒 SARS-CoV-2 的源头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2020年11月11日,《肿瘤杂志》(Tumori Journal )刊文称,意大利去年9月份就出现了 SARS-CoV2 受体结合区域特异性抗体呈阳性的人群 [...
pixabay.com 新冠疫情(COVID-19)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不幸的是,在此期间,科学与反科学之争,犹如新冠疫情一样失控,科学认知的声音被嘈杂的噪音淹没了。关于疫情起源、扩散与防控, 争议尤其严重。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演化生物学与生态学的视角,对新冠疫情中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回顾和解析。
撰文 | 吴仲义 文海军
责编 | 汤佩兰 陈晓雪
1 起源:第一个疫区不等于起源地 谈病毒起源,...
图源:Imperial College London News/Kate Wighton
撰文丨陈珍珍
责编丨戴 威 “抱歉了,我拉低了平均水平!” 2020年11月10日,一个 #中国男女平均身高东亚第一# 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中国人过去三十多年变得越来越高,尤其中国男性成为了全世界身高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针对这一话题,有人在感慨祖国快速成长,感恩生活条件的提高,有人在为自己的身高道歉,也有人在好奇这些数据来源和准确性。 ...
撰文 | 黄 华 蛋炒饭 陆 飞
责编 | Yuki酱
1 生了二胎,父母会减少对老大的爱吗?
图片来源:Pixabay 研究人员发现,在发达国家中,孩子数量越多,平均受教育程度越低。其中一种解释是,家庭总体资源是有限的,随着子女数的增加,平均每人获得的资源减少。最近,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研究了在中国的情况。研究人员考察了2010~2016年间中国25个省市近1万5千户家庭的情况,分析生二胎的父母是否减少对一胎...
典礼上,获奖者一起合影
撰文 | 王一苇
责编 | 陈晓雪 11月14日,北京钓鱼台冬日的下午,虽然是阴天,路边一树树黄灿灿的银杏叶还是吸引了不少游人。 一墙之隔的钓鱼台国宾馆内,第二届 “科学探索奖” 颁奖典礼正在举行。
银杏季的钓鱼台国宾馆,2020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此举行 “今天很多人的家属也来了,挺开心的。祝贺他们,祝福他们,能够有这么一个支持,希望他们能比较安心地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