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0年09月14日 11:00

华人学者解读:芯片散热难题获重要进展,未来潜力巨大

华人学者解读:芯片散热难题获重要进展,未来潜力巨大 导 读   最近,芯片的话题一直被国人关注,因为它是很多人的一块 “芯痛”。围绕着芯片,其散热问题一直困扰着工业界,本周 Nature 发表了一篇论文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此 Nature 邀请了来自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华人研究员魏体伟撰文评论。本文为《知识分子》邀请魏体伟对这一技术的中文解读。   2015年,魏体伟加入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致力于为高性能系统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冷却解决方案,2020年魏体...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11日 10:12

逆流中的国际科技外交:呼唤新一代的利玛窦、李政道

逆流中的国际科技外交:呼唤新一代的利玛窦、李政道 - 编者按 -   当代科技外交中,核安全、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治等话题是重要的国际议题,但近期的国际形势令科技外交受阻。实际上,科技与外交可以相互促进。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董洁林博士认为历史上 “西学东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制造分别展现了 “科技促进外交”、“外交促进科学” 的典范。这一过程需要像利玛窦、李政道等关键人物的潜心开拓。在官方交流收紧之际,小规模、多样化的国际民间交流或成为更有效...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10日 09:30

国内新冠疫苗已接种数十万人?这几类人还能优先打

国内新冠疫苗已接种数十万人?这几类人还能优先打 - 编者按 -   新冠疫苗最新进展有喜有忧。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曾被寄予厚望,昨日该公司CEO宣布暂停新冠疫苗AZD1222的三期临床试验,主要是试验中一名受试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疾病。当天,欧美9位跨国制药公司CEO共同发布声明,称“只有在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会申请批准或紧急使用授权”。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展台成为了与会者的打卡圣地,尽管...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9日 07:45

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可临床应用?最新报告仍say no,即使应用条件苛刻

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可临床应用?最新报告仍say no,即使应用条件苛刻 两年前,“基因编辑婴儿” 事件遭受国际科学界一致谴责,此后对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最近,这个话题又重新被点燃,一个权威组织称,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可遗传的胚胎基因编辑,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开展临床前研究,这或许能帮助那些饱受先天性遗传缺陷疾病之苦的家庭。   目前,我们仍不能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胚胎基因,这份报告的制定为该技术未来可能的临床应用,制定了严苛的标准。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8日 08:20

癌细胞也能玩 “特洛伊木马计”,靠的是什么?

癌细胞也能玩 “特洛伊木马计”,靠的是什么? 导 读   早在3000多年前,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久不能破,谋士们决定智取。在一次攻城后,希腊军佯装撤退后留下一只木马,特洛伊人将其当作战利品带回城内。当特洛伊人歌舞升平庆祝胜利时,埋伏在木马中全副武装的希腊兵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打开了城门迎接城外接应的军队,轻松拿下防守了十年之久的特洛伊城。   实际上,这一伎俩癌细胞早就熟稔于心,而且比人类的军师还玩得溜,它们的计谋是如何做到滴水不漏的?靠的就是...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7日 16:01

王立铭:吃啥补啥,心诚则灵与针灸的最新生物学解释

从今年7月开始,“智识前沿学者”、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每月6日通过《知识分子》发布生命科学·巡山报告,聚焦于每个月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其来龙去脉,以及对我们可能的影响。   本期生命科学·巡山报告,王立铭带来的是对于三项非常有趣的研究的解读,一个关于微小RNA,一个是安慰剂的作用,还有一个关于针灸。有趣的是,这三项研究针对的都是充满争议的问题。   撰文 | 王立铭   1 “吃啥补啥”...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7日 09:07

为什么长期运动能对抗焦虑? | 一周科技

为什么长期运动能对抗焦虑? | 一周科技

 

撰文 | 鱼 蛋 王 烁 尤 嘉   责编 | Yuki酱   1 隔离太久,可能会带来 “社交障碍”   图片来源:Pixabay   因为一场疫情,保持距离成为了全球热门词汇。但是保持距离的同时,要记得和你的朋友们保持联系!足够的社交对于对儿童来说尤其重要,最新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孤独不仅仅容易造成心理问题,还会造成大脑损伤。大脑前额叶皮层与社交行为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发现,断奶后两周社交...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7日 08:22

在新冠疫苗上市前,有人提出注射活病毒以加速药物研发?

在新冠疫苗上市前,有人提出注射活病毒以加速药物研发? 撰文 | 王建新(药学专家) 责编 | 叶水送   最近一段时间, 由美国一个“1DaySooner”的组织,联合美国著名科学家向美国国立卫生院(NIH)院长写信,要求立即准备开展新冠病毒的人体挑战试验。到目前为止已有125名科学家签名,其中包括1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疫苗的可及性和安全性如何兼顾,图片来自1daysooner.org   1 什么是人体病毒挑战实验   人体病毒挑战试验(Human Viral Challenge, HVC)是一种特殊的...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6日 11:21

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4位获奖人中有一位96岁的学者

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4位获奖人中有一位96岁的学者

 

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现场签到,图片来自王一苇   9月6日上午10点,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三个奖项陆续揭晓,共诞生了4位获奖人。“生命科学奖” 获奖者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亭栋和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教授王振义,“物质科学奖” 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获奖者为山东大学教授彭实戈。   在今年的获奖者中,有两位高龄获奖者—— 张亭栋和王振义,其中王振义教...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4日 14:35

中国 “芯痛” 痛在哪里,出路在何方?

中国 “芯痛” 痛在哪里,出路在何方?

 

- 导 读 -   8月22日,在西湖大学工学院主办的 “思享汇” 上,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仇旻就芯片制造工艺、中国 “芯” 痛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西湖大学工学院院长杨阳,以及李子青、周南嘉等学者也做了精彩的分享。在仇旻看来,中国芯片的未来需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继续追赶现有技术,另一条腿是把下一代芯片技术的突破口做好。因为 “如果只追现在的芯片技术,可能永远落后别人,当我们把下一代芯片的话语权掌...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4日 12:35

隐秘的角落:森林吐露遗体埋藏处的秘密

隐秘的角落:森林吐露遗体埋藏处的秘密 撰文丨戴 威 责编丨陈晓雪   刑侦剧中的关键一环,总是警方从藏匿的遗体上找到关键证据,或是不经意间发现的遗体牵扯出诡异曲折的陈年旧案。在现实生活里,找到失踪者遗体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法律程序推进,也让受害者家属终于有机会哀悼亲人,免于被无尽的不确定性折磨。   然而,遗体搜寻工作并不总能顺利进行。天气恶劣、地形复杂、人员有限,都为搜寻带来困难。在植被覆盖率高的森林地区,视线会进一步受到影响,因...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3日 10:00

严惩学术不端光靠 “堵” 能行吗?国际上最新做法或可 “疏导”

严惩学术不端光靠 “堵” 能行吗?国际上最新做法或可 “疏导” - 编者按 -   9月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发布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诚信教育读本》申请指南,项目的核心是编写并出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诚信教育读本》以方便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培训。同日,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年度报告出炉,监督委员会对200余个科研诚信案件进行审议,对80多位负责人及单位做出处理,并取消28名责任人项目申请资格1到7年,取消2位责任人评审评议资格...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3日 08:34

当我们服从命令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

当我们服从命令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

 

撰文丨郭瑞东   责编丨戴 威   当扮做权威人士的实验人员发出指令,60%的受试者会对实验人员版样的陌生人施加足以造成致命伤害的电击。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的这一著名实验让我们认识到,在权威人士的命令下,舍弃自己的道德判断是多么容易。   然而,当我们服从权威时,我们的大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今年7月《神经影像》(NeuroImage)期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荷兰神经科学院(N...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2日 10:06

冷静的批评:马斯克的脑机奇迹,何时能够实现?

冷静的批评:马斯克的脑机奇迹,何时能够实现?

 

- 编者按 -   8月28日,埃隆·马斯克投资的Neuralink发布了一个可植入颅内的无线脑机接口设备。马斯克表示,Neuralink和脑机接口技术在治疗抑郁症、失眠、疼痛、癫痫、失明、失忆、中风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巨大潜能。神经生物学家饶毅对此评论说:这些潜能是可以实现的,但前提是时间不是现在,人物不是马斯克。 图一:大脑内植入了Neuralink公司的脑机接口设备的一头小猪(左上)及由脑机接口设备实时测量而得...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2日 10:06

北德州大学逐客令推迟5天

北德州大学逐客令推迟5天

 

相关文章: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逐客令:要求中国访问学者尽快回国 8月26日,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对中国访问学者下了”逐客令“。ahanga / CC BY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撰文|王一苇 责编|陈晓雪   在北德克萨斯大学驱逐中国访问学者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后,9月1日,北德克萨斯大学发出通知,中国访问学者项目结束的时间将推后5天。   此前,北德克萨斯大学在8月26日邮件通知接受中...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1日 13:04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逐客令:要求中国访问学者尽快回国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逐客令:要求中国访问学者尽快回国   8月26日,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对中国访问学者下了”逐客令“。ahanga / CC BY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撰文 | 瑾 岩 王一苇     责编 | 戴 威     ●  ●  ●     最近,网上流传的一封邮件显示,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UNT)决定,与接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的访问学者终止合作关系。     由该校...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1日 12:30

唤醒微型机器人的新动力 | 前沿

唤醒微型机器人的新动力 | 前沿

细胞大小的机器人大军深入人体,在体内随意游走,这在几年前听起来像极了科幻电影。但如今,这一技术已成为现实,且最近又收获了新的突破。

微型机器人大军(版权:Criss Hohmann

撰文|惠 鑫 责编|何义均 戴 威

 

一直以来,人们希望将电子器件微型化,生产出细胞大小的机器人,但缺乏符合需求的微米级致动器系统,限制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微米级致动器系统需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可与半导体处理无缝集成,并...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31日 09:08

癌细胞胃口这么好,如何釜底抽薪 “饿死” 它们?

癌细胞胃口这么好,如何釜底抽薪 “饿死” 它们? 图片来自news.yale.edu      - 引 言 -     上世纪2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瓦尔堡发现,和正常细胞不一样,癌细胞通过代谢大量葡萄糖促进生长。时隔八十多年,直到2011年癌症领域泰斗温伯格才将癌细胞特殊代谢方式列入癌细胞新兴特质之一,科学家们也纷纷将干扰癌细胞代谢作为药物开发新思路。癌细胞代谢异常复杂,将 “饿死癌细胞” 这美好初衷转化为现实任重道远,特别是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人体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在 “吃...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8日 09:47

新冠肺炎16种疗法追踪:哪些药物有效?

新冠肺炎16种疗法追踪:哪些药物有效?

- 编者按 -

 

随着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无论是科研人员、医生、患者还是普通大众,对新冠肺炎的药物和疗法都产生了空前的关注。当人们逐渐接受没有 “特效药” 的存在,一个新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当前的新冠肺炎治疗处于什么程度?那些曾经受过关注的药物,还有多少值得期待抑或已被放弃,本文希望用循证的方式来展现人类为解决上述问题所做的努力。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1. 新冠肺炎16种疗法追踪表

2. 抗病毒...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8日 08:20

紫外线杀菌消毒不伤人,竟有这等好事?

紫外线杀菌消毒不伤人,竟有这等好事?

  图1. 传统工艺:传统工艺生产的紫外线荧光灯管既笨重,效率又低。LED灯管作为其替代者,不仅在价格上更加低廉,而且具有更高的可调节性和持久性,另外,LED灯还具有许多其他的优点。(图源:iStock / proxyminder)

  编者按

  紫外线是杀菌消毒的常规武器,并在此次对抗新冠疫情中广泛应用。其背后的原理是,波长短、能量高的紫外线能够通过照射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从而瓦解病原。然而,传统紫外线荧光管不仅笨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