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0年11月02日 15:59

人工甜味饮料,未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一周科技

人工甜味饮料,未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一周科技 文 | 黄宇翔 蛋炒饭 杨 枭   责编 | Yuki酱   1 水熊虫变蓝了?那是它的防晒 “盾牌” 图片来源:BIOLOGY LETTERS   水熊虫号称 “地表最强” 生物,暴露于太空环境后还可进行正常繁殖。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水熊虫的一项新技能:当暴露于强紫外线时,水熊虫的身体会发出蓝色荧光,并利用其作为抵挡辐射的 “盾牌”。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强度足以在5分钟内杀死细菌和蛔虫的紫外线。在这种强度的紫外线...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02日 15:11

37℃ → 36.5℃

37℃ → 36.5℃ Umberto / Unsplash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原理”(ID:principia1687),《知识分子》获授权转载。   撰文 | 糖 兽   1   体温是身体的一个重要信号,它是身体内发生的生理变化的指示器,是新陈代谢速率的一个标志。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样的体温是正常的体温?是37℃吗?   1851年,德国内科医生卡尔·温德利希(Carl Wunderlich)在收集了莱比锡城的25000名病人的腋下体温数据之后,首次确认了将37℃作为...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02日 14:30

物理学家温伯格首次面向中国公众的演讲 | 施郁详解

物理学家温伯格首次面向中国公众的演讲 | 施郁详解 图源:worldsciencefestival.com   导 言   斯蒂文·温伯格是世界上健在的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他只在1978年来过中国。最近,深居简出的温伯格教授通过网络,第一次面向中国观众做了一次公众演讲。这个活动的科学顾问正是《知识分子》顾问、复旦大学教授施郁。他邀请了温伯格,并为温伯格作了现场翻译。在本文中,施郁教授详细介绍了温伯格和这次活动,包括演讲梗概,并书面翻译了演讲之后的精彩对话。   撰文 | 施 ...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01日 08:30

海外 “保钓运动” 中的杨振宁

海外 “保钓运动” 中的杨振宁 杨振宁先生,图片来源:casad.cas.cn   在参加过20世纪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的人士记忆里,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杨振宁是一个精神领袖般的存在。[1] 用杨振宁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学生赵午的话说: “杨振宁的名字激励了大陆和台湾整整一代的年轻学生们。” [2] 杨振宁在海外保钓运动中,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年学术界开始关注到华裔科学家在20世纪70...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30日 12:23

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DNA,在沉积物里找到了!

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DNA,在沉积物里找到了! 发现丹尼索瓦人化石和基因的白石崖溶洞。版权:张东菊,兰州大学   撰文丨戴 威   责编丨陈晓雪   记得去年《自然》杂志报导的夏河人吗?   从青藏高原的一块半截带着牙齿的下颌骨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兰州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古蛋白组学的分析,发现其含有丹尼索瓦人身上特有的变异蛋白质,判断出这块下颌骨属于丹尼索瓦人 [1]。   这标志着科学家们首次通过古蛋白组学的分析确认丹尼索瓦人在中...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30日 12:04

丹·布朗《本源》的五个半科学梗 | 书评

丹·布朗《本源》的五个半科学梗 | 书评 《本源》,丹·布朗著、李和庆、李连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本文中所有译文均引自此版本。   - 导 语 -   《本源》是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布朗(Dan Brown)2017年推出的第五部兰登系列悬疑惊悚小说,前四部先后是《天使与魔鬼》(2000)、《达芬奇密码》(2003)、《失落的秘符》(2009)和《地狱》(2013),主人公都是哈佛大学符号学与宗教艺术学教授罗伯特·兰登。丹·布朗擅长以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的宗...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30日 10:32

边玩手机边看电视会变笨?媒介多任务与记忆力下降有关

边玩手机边看电视会变笨?媒介多任务与记忆力下降有关 图源:pixabay   撰文|张婉莹 杨 姝   责编|何义均   你有没有边玩手机边看电视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自己可以 “一心多用”,边打电话边回邮件,或是看电脑、平板时刷刷手机,这都好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变成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有人觉得同时使用多种形式的数字媒体(也被称为媒介多任务MMT,media multi tasking)延长了自己的时间,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也有学者...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30日 09:52

寒门难出头,中产也焦虑:中国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怎么办?

寒门难出头,中产也焦虑:中国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怎么办? 新冠疫情期间,学习和家庭的关系突然紧密了起来。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学习必须在家庭中进行;更是社会阶层意义上的:有没有登陆网课学习的设备,有没有稳定学习的网络条件,有没有安心学习、不会被其他事物或嘈杂打扰的独立空间……   人们意识到,原来课堂里端坐的几十名学生,有着统一制式的服装、发型、课本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的差异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而这些个体差异,很大一部分是靠自身努力所...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8日 14:00

薛澜谈新型举国体制:真正卡住我们脖子的是什么?

薛澜谈新型举国体制:真正卡住我们脖子的是什么? 薛澜,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编者按   中国科技正面临美国全方位的封锁和打压,而且很可能是长期如此,在此背景下,曾经发挥过重要历史作用的举国攻关体制再次被提起并被寄予厚望。10月18日,在出席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期间,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在科思(CUSPEA)研讨会主题演讲中就此作了深入探讨。他强调首先应该明确卡脖子问题背后的实质是什...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8日 13:00

为何我们追涨杀跌?选择短期利益时大脑发生了什么?

为何我们追涨杀跌?选择短期利益时大脑发生了什么? 事件的登场顺序很重要,我们的大脑可能过分看重结尾。图源:Pixabay   撰 文丨王心玥   责 编丨戴 威   “股票大跌,又要上天台了吗?” 关注股市的朋友们或许了解这样一种心态:追涨杀跌,即哪个涨了买哪个,哪个跌了卖哪个。   不过,根据短期收益的增长而积极买入、下跌而悲观抛售,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因为我们忽视了长线。   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做出这样的选择呢?最近,一项神经...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8日 11:47

年龄越大朋友越少?猩猩也是一样

年龄越大朋友越少?猩猩也是一样 图源:pixabay   撰文|李 砺   责编|何义均   你可能听说过这么一个事:人在25岁的时候朋友最多,之后朋友数量下降。该结论来自2016年阿尔托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结果 [1]。确实,年龄增长或者衰老,将影响人的社交互动。   所幸的是,人类的老龄化会在社交互动的规律中体现。老人的情感更加丰富,因为他们对于现有的亲密关系更加注重,甚少花更多的时间去建立新的社交关系,把重心放在加深现有的关系中 [2]。...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8日 10:00

细胞窥探者:寻找最迷你 “快递小哥”

细胞窥探者:寻找最迷你 “快递小哥” 美国迈克尔·希茨,现为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医学分部终身教授,此前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所长。图源:www.biology.columbia.edu   前 言   如果把一个神经元细胞想成中国地图的话,那么将物品从广州运到内蒙古的 “快递小哥” 是谁呢?迈克尔·希茨和罗纳德·韦尔试图在乌贼身上寻找答案,然而那一年,由于全球经历了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美国西海岸的乌贼全溜了……   “直到今天,不断地迎接意料之外的...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7日 17:09

由于干旱,更多女性早早结婚生子 | 一周科技

由于干旱,更多女性早早结婚生子 | 一周科技 撰文 | 尤 嘉 陆 飞 黄 华   责编 | Yuki酱   1 由于干旱,更多女性早早结婚生子 图片来源:Pixabay   极端气候不仅对自然环境会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人类社会。比如,最近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研究提出,季节性干旱加速了年轻女性结婚和生育。研究人员分析了2000年至2016年间,1万7千名来自于马拉维15至24岁的女性。结果表明,当极端干旱天气出现时,单身的年轻女性们会加快结婚和同居...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6日 17:52

与名校学者合作,撤稿的几率是高还是低?

与名校学者合作,撤稿的几率是高还是低? pixabay.com   编者按   过去几十年,全球范围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论文和专利,合作所占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份额都在持续增长;同时期刊撤稿的绝对数目也在逐年增长。那么,合作,特别是与来自名校学者的合作,对撤稿有何影响?   唐莉、曹聪等人的最新研究发现,合作发表或因作者之间的内部监督核校,减少了被撤稿的因素(比如造假和重大错误等)而降低了撤稿几率;而当合作文章有来自排名靠前大学的学...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6日 16:22

超导有什么用?铁基超导又是什么?

超导有什么用?铁基超导又是什么? 超导体发现年代及其临界温度,已更新到2020年10月。   编者按   2020年10月14日,一篇关于超高压下观察到室温超导的论文登上了Nature封面,引发轰动。论文显示,一种氢化物材料在267万个大气压的压强下室温超导现象,实现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   什么是超导?超导的研究经历了哪些过程?为何常温超导受到如此关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罗会仟在2014年撰文,讲述了铁基高温超导的发现和研究如何促进人们对高温...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6日 11:00

商周 | 康奋大学系列之五:我还是 Scientist 吗?

商周 | 康奋大学系列之五:我还是 Scientist 吗? Pixabay.com   自在国内一所大学入职上班以来,郝伍裕感觉自己基本上没有空闲。回国快一年了,从来没有出去玩过。寒假有十几天的假期,得写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标书。平时的周末名义上是休息,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会议和通知。如果让他自己说到底忙了些什么,他又偏偏说不出来。   本文为旅德学者商周创作的康奋大学系列小说,该系列前四篇分别为:   1. 这篇文章能发几分的杂志?   2. 院长,我想转导师   3...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3日 11:31

物理诺奖的科学哲学突破:从彭罗斯和霍金说起

物理诺奖的科学哲学突破:从彭罗斯和霍金说起 - 导 读 -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彭罗斯的理论工作。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问题是:如果霍金健在,能否也获诺奖?本文从这个问题开始,拓展到更深更广的视野。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杰·彭罗斯(左)与史蒂芬·霍金(左)。图源:https://www.tnpscthervupettagam.com/articles-detail/stephen-william-hawking?cat=gk-articles   撰文 | 施 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责编 | 王一苇   ...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3日 11:15

压不死的铁锭甲虫,为什么这么强?

压不死的铁锭甲虫,为什么这么强? 图1 铁锭甲虫,形如其名,看着就很硬。图源:flickr.com   打不死的小强(蟑螂)绝非浪得虚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给小强施加自身体重900倍的力,小强依然可以安然无恙 [1]。   其实,小强并非抗压王者。论抗压,小强在铁锭甲虫,真是个弟弟。   撰文 | 瞿立建   责编|何义均   抗 压   头图这个丑陋的东西,长得像石头,摸着像石头,硬得像石头,但又不是石头,而是一种甲虫,叫做铁锭甲虫(拉丁名...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2日 13:36

晕车、晕船、晕机……为什么别人不这样,你却会这样?

晕车、晕船、晕机……为什么别人不这样,你却会这样? pixabay.com   初中课本告诉我们晕车与前庭和半规管有关。二者位于内耳,是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如果过度敏感,其主人可能就要承受晕车、晕船之苦。   但这类极简的介绍显然欠缺深度,它能出现于中学课本也并非因为其原理早已被揭示,恰恰相反,晕车的生物学机制一直困扰着科学界。   撰文 | Helen Thomson     学界将晕车、晕船以及晕机等症状统称为晕动症(motion sickness),所谓的 “晕” 指...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2日 11:05

季节性流感,会加重新冠肺炎的流行吗?

季节性流感,会加重新冠肺炎的流行吗? 图源:pixabay   撰文 | 唐金艺   责编 | 何义均   新冠病毒(SARS-CoV-2)持续蔓延,全球确诊病例已超4000万,死亡人数100余万,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结束时间仍然未知。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即将来临季节性流感,很可能会与新冠大流行合并,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已有多项证据表明,多种病原体在体内循环会引起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出现更加复杂的感染形式。   新冠病毒和甲型流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