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资源与安全问题 “卡脖子”,动力电池往何处去?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
导 读
动力电池需突破锂资源受制于人的局面,积极发展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要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安全性能。
文字整理 | 张天祁
在11月4日举行的 “2022清洁能源技术与双碳科学论坛” 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云辉进行了以 “动力电池技术的未来” 为主题的分享与讨论。
黄学杰在会上说,眼下,动力...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
导 读
动力电池需突破锂资源受制于人的局面,积极发展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要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安全性能。
文字整理 | 张天祁
在11月4日举行的 “2022清洁能源技术与双碳科学论坛” 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云辉进行了以 “动力电池技术的未来” 为主题的分享与讨论。
黄学杰在会上说,眼下,动力...
撰文 | 凤梨 Kitty猫 孤湧者
责编 | 既来知
1
闻闻肉香就能燃烧脂肪
节食和运动是减肥的两大主要途径。但在具体执行中,总有一些人忍不住想吃点儿东西,还能列出各种自我安慰的理由。
最近,日本富山大学临床药理系 Toshiyasu Sasaoka 团队发现,雄性小鼠在禁食24小时后,用熟悉食物(之前吃过)的气味刺激就能使其脂肪组织代谢增强,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1]。另外,在小鼠重新进食前进行食物气味刺激可以提升全身脂...
张益唐与《知识分子》连线对话
导 读
“我还是比较倔强的一个人,好像不是那么轻易就低头。另一方面,我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反正我觉得能活就行,有时间就去想想数学。我觉得我没有费多大的劲,就能自然地坚持下来。”
访谈、撰文 | 钱炜
自11月5日张益唐将自己的新论文在网上公开以来,这位传奇华人数学家再度站到了聚光灯下。这距离他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已经过去了9年时间。对于这次研究,张益唐自己评价说,已...
2022年7月,拥挤的火车站台 | 摄影:商周
导 读
新冠疫情三年,德国的疫情防控从最初的封城逐渐走向开放。目前,德国社会的开放程度基本回归到疫情前的状态。旅德免疫学者商周认为,德国科学家在防疫政策的制定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提供的有关疫情的数据是政府制定防疫政策的的重要依据。
撰文 | 商周
责编 | 陈晓雪
手机上装有德国电视一台的《每日新闻》App,它是我的德语新闻来源。这里的新闻按重...
准备发射的阿尔忒弥斯1号 | 图源:NASA
编者按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6日,也就是今天下午2点4分,阿尔忒弥斯1号(Artemis I)将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开启发射。这次寄托了美国重返月球梦想的发射,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此前,阿尔忒弥斯1号曾先后计划在8月底和9月初发射,但均因燃料泄露而被推迟。
自从阿波罗计划结束后,美国人离开月球已近半个世纪,为何现在要启动耗资巨大的阿尔忒弥斯计划重返月球呢?
撰文|鞠强
...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导致恐龙灭绝的艺术想象图 | 图源:BBC
编者按
不久前(2022年9月底),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描述了他们新发现的3颗小行星[1]。在这3颗小行星中,有2颗是2021年发现的,另外一颗是2022年1月13日发现的,命名为2022 AP7。他们使用位于智利的Blanco 4米望远镜上安装的暗能量相机做出了这一发现。
2022 AP7在3颗小行星中个头最大,直径在1.1~2.3千米,很有可能是8年来天文学家发现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小行星(Pote...
科学界苦同行评议久矣?| 图源:istockphoto.com,MaksimYremenko
导 读
10月底,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宣布,所有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编辑部都不会作出接受/拒绝的决定,而是和评审意见一起作为 “已评审预印本” 在网站上发布。eLife这次的改革,主要着力于同行评议环节。作为学术界的基本游戏规则,同行评议存在什么弊端,反映出什么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值得深入剖析的。
撰文 | 张天祁
责编 | 钱炜
同行...
导 读
100年前,爱因斯坦访问日本的途中,曾顺道在上海逗留两日,返程时,爱因斯坦亦在上海停留两天。尽管爱因斯坦在这一年并未能接受北大邀请正式访华,但已经在中国掀起了相对论热。
撰文 |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责编 | 陈晓雪
100年前的今天,1922年11月13日上午约10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乘坐的邮轮 “北野丸” 停靠到上海汇山码头。
当时,11月14日的英文报纸 China Press(《大陆报》),...
撰文 | 凤梨 Kitty猫 孤湧者
责编 | 既来知
1
找到了!这些神经元可能助力瘫痪患者恢复行走能力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断了大脑(脑干)和腰椎的生理联系,最终导致人体瘫痪。让瘫痪患者重新活动自如,是医生、家属和患者本人共同的期盼。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Grégoire Courtine 团队在神经康复研究领域深耕多年。三年前,该团队就通过硬膜外电刺激(Epidur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EES)的方法使3名...
针对11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优化疫情防控 “二十条”,专家指出,能够把一些不符合科学的东西取消,这说明防控还是在一直往前走,走出了一小步。未来,应当继续稳步往前走,最终走向重新放开。
访谈、撰文 | 陈晓雪
责编 | 钱炜
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抢戏”,大学本科怎么办?| 图源:istockphoto.com,rommma
导 读
中国大学之所以特别重视科研和研究生教育而忽视本科生教育的根本原因是,前者最容易在短期内显现标志性成果,可以用显著增长的数字变化来展示发展成果,但本科生教学是最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撰文 | 秦春华
如果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开始算起,世界上的大学已经诞生了接近一千年,但研究型大学的提法却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前一段时间,...
基因编辑疗法仍需克服重重挑战 | 图源:istockphoto.com,rommma
导 读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在2012年的横空出世,使得人类通过基因编辑手段治愈遗传疾病的梦想更近了,也带动了基因编辑疗法开发和投资的空前繁荣。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将体外基因编辑治疗管线推进到了临床试验阶段,而大多数企业的管线尚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或新药临床试验申报阶段。然而,具体到被寄予厚望、更具挑战的体内基因编辑疗法,距离临床应用仍然面...
“科学无国界”的美好理想是否正渐行渐远?| 图源:istockphoto.com,metamorworks
导 读
最近欧洲的能源危机不仅给大众的生活造成影响,一些大型的科研项目也面临巨大挑战,如发现 “上帝粒子” 的欧洲核子中心已经提前关停,荷兰射电天文学研究所也因电费高涨打算削减天文台运行时间。此前受 “俄乌” 战争的影响,一些俄欧参与的大型合作项目,如SRG、欧几里得望远镜,甚至直接关停,前途未卜 …… “科学无国界” 的美好...
导 读
今年7月,《科学》杂志的一篇调查报道,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的一篇引用超过2000次的重要论文涉嫌造假。这一调查并未否定科学界对于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积累,但也提示我们:是时候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行反思了。
“智识前沿学者”、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王立铭在本期《巡山报告·生命科学》中回顾了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研究和临床试验,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已经到了范式转移的关键节点。
...
张益唐夫人孙雅玲提供的张益唐近照
导 读
10月中旬,张益唐攻克朗道-西格尔(Landau-Siegel)零点猜想的消息在数学界引发轰动,也引来大众关注。11月5日,张益唐的论文已经在网上流传开来。
张益唐因在孪生素数猜想上取得突破而一举成名,但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其实是他关注更久的大问题。这篇论文是否真的能够解决这一猜想,《知识分子》将会持续关注。
撰文 | 张天祁 邸利会
责编 | 钱炜
11月5日上午,一份长达111...
撰文 | 凤梨 Kitty猫 孤湧者
责编 | 既来知
1
为啥打鼾的人得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更大?
图片来源:pixabay
住过集体宿舍的人可能对室友震天的呼噜声记忆犹新。有研究表明,睡眠呼吸障碍(简称SDB,常见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俗称打鼾)可导致低血氧症,是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是,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尚未被破解。
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 Elizabeth J. Coulson ...
曾艺,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获奖理由:肯定她在发现组织器官的成体干细胞方面的贡献,支持她探索基于成体干细胞的胰岛体外重建和体内再生修复。
编者按
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曾艺获得第三届“科学探索奖”,其研究成果是在国际上首次证明胰岛中存在成体干细胞,为胰岛再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创新,特别是为“胰岛体外重建”的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近期,《知识分子》拜...
女性可以违背自然规律,依靠现有的医学水平摆脱月经吗?| 图源:pixabay.com
导 读
一个超出普通人认知的新知识是,靠医学手段长期抑制月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真的安全吗?最新的文献提供了更多证据。
撰文 | 伍丽青
责编 | 钱炜
作为男女之间最显著的生理差异,月经常常成为社会讨论的话题。今年9月,“高铁是否应该售卖卫生巾” 曾引发全民热议。而几乎同样时间,在大洋彼岸,美国妇产...
eLife引发“同行评审”革命?| 图源:istockphoto.com
导 读
同行评审是学术出版的核心环节之一,最近,eLife改革出版模式,主要措施就是将经同行评审的论文以 “有评审报告的预印本” 的形式发表在自己的网站上。eLife为何有此举措,这一改革将会对学术出版有何影响?
撰文|张月红(浙江大学学报前总编,《生物设计与制造》(英文)期刊负责人)
这几天eLife的出版变革登上了不少学术媒体的新闻头条。我发现仅《科学》...
未来如何防控禽流感的威胁?| 图源:pexels.com
导 读
欧美今年暴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尤其是欧洲疫情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两年,新冠疫情吸引了人类太多的注意力,这次大规模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提醒着我们不能对流感病毒的威胁掉以轻心。这次欧美禽流感疫情具体情况如何?对中国有多大影响?未来如何防控禽流感的威胁?
昨天11月1日是第5个 “世界流感日”。在这一天,《知识分子》采访了业内多位专家,对这次欧美...